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4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566267044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4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4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4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4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4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4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4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培优联盟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4月考试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老、病、死,人生的第一大问题当然就是生与死的问题。有生必有死,讲得彻底一些,人生其实就是个体生命从生到死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过程。因此,人在面对“死生

2、事大”(庄子德充符引孔子言“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这一人生的第一问题时,就不能不对个体生命的时间流量,亦即“人寿几何”作出思考和发出感叹,而由此得出的结论和感发的嗟叹,也必然是“人生苦短”。对此,我们至少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发掘其原因:首先,个体生命的时间流量确实是相当短暂的。尤其在古代社会,由于生活条件的困苦和医疗水平的低下,人类的平均寿命就是甚为短促的。如当代人会自豪地说:“七十小弟弟,八十多来些,九十不稀奇。”而古人却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但即使是年过古稀,甚至活过了百岁,若和宇宙的无穷无尽相比,则人寿之倏忽如白驹过隙,也仍然让人感到心悸。这就是引发“人生苦短”的第一

3、点原因。其次,就在那短暂的人生历程之中,生命却又随处潜藏着脆弱易摧的危机。俗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就揭示了生命和健康随时都存在着“异化”之威胁的道理。这也从人生无常的角度加深了人们“人生苦短”的忧惧,缘此便构成了第二方面的原因。再次,人生还有一个“质量”的问题。古代社会中,寒士们的生活实是相当寒伧,甚至悲惨的,所谓“居大不易”(这个“居”字其实包括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内容)正就道出了一般寒士拙于生计的艰难和窘迫。而即使是那辈仕途顺利的士大夫文人,面对着封建专制制度的高压和经常产生的政治风险,其心情也很难达到舒畅通泰的地步。因此,“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就成了人们普遍的喟叹,而

4、这无穷的忧患又促使人们倍感人生之中美好时光太过短促。这又是产生“人生苦短”思想的第三方面原因。故合而言之,面对着人生短促的严峻事实,人们就几近本能地会产生出深沉的生命意识和惜时心理来。然因“不死”或“不老”原属虚幻之望,所以古人渴求生命永存的生命意识,很快就转化成为对于衰老的忧惧和对时光流逝的慨叹。这在古代文学中更多地表现为“人生如梦”“浮生若梦”一类消极的慨叹。我们发现,唐宋词人几乎是集体性地咏叹着“人生苦短”和“浮生若梦”。苏轼对于人生的看法,表现在其诗中,最为警策的是如下名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其意即在表达人生行踪之无定犹如雪泥鸿爪;如往

5、深层发掘,也就是一种“人生飘忽”之感。而在词中,最为著名的则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四字。但比起诗中的人生如“飞鸿踏雪泥”来,词中的“人生如梦”却似乎显得更加透彻和格外沉重,它已融入了他大半生的人生体验和覃思深虑。苏轼“人生如梦”的透彻感悟,既来源于他“命宫磨蝎”(东坡志林卷一自语)的身世遭遇和人生体验,同时又是他欲摆脱烦恼、挣脱世网的思想武器。从前一点来看,他的这种人生感悟未免显得悲观和消沉,而且又明显受到过佛家“四大皆空”和道家“人生如寄”思想的影响;而从后一点来讲,则又表明了他在面对人生烦恼时善于作自我宽慰和自我解脱的聪明既然已经认定和“吃透”人生不过是一场大梦,那么正像兵书所云

6、“置之死地而后生”,世间还有什么事情不能看穿,还有什么烦恼不能解脱呢?再换个角度来说,则虽人生在总体上说不过是场春梦,但是人却又要在这梦境中生活几十年光景,并且还须脚踏实地地处理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的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总不能让自己老处在忧患和梦幻般的境界中吧?因此其“折衷”的办法便是:在整体的烦恼人生中,尽可能地享受其局部可得的快乐!于是苏轼终于又从“我欲乘风归去”的“出世”返回了“何似在人间”的“入世”,从而形成了他珍惜人生和依恋人生并又努力“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的人生景观。但是,苏轼的可贵之处,却又在于他透彻通晓事理的睿智和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的聪明,这就赋予了他解脱忧患和经常保持乐观的非

7、常人所及的能力。因此,与其说苏轼是一位天生的乐天派,则毋宁说他是一位识透“天命”的达观主义者更加准确。对这一点,我们只消举其有名的水调歌头中秋词或许就能说明问题。此词作于密州任上,其时苏轼与其胞弟苏辙已分离七年。即使暂且不论苏轼作这首水调歌头时的政治感慨如何(通常认为他自愿调任密州实际处于并不得意的境遇),仅就其月圆之夜人不团圆的思念胞弟情怀来说,写作这首中秋词时的心境也该属于苦闷状态的。所以词中就出现了“照无眠”的镜头,吐出了“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怨艾之语。但是,就在这深陷于烦恼、几乎不能自拔的当口,苏轼那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却“登场”而发挥作用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8、难全。”在透彻地通晓了宇宙万物盈亏有常的道理之后,苏轼就自我消释了内心的苦闷,降而求其次地发出了如下的祈愿之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一来,苏轼就像俗语所说的“退一步则海阔天空”那样,自我拓展了享受人生乐趣的心灵空间和营建了自得其乐的精神乐园。因此,虽然忧患经常来临,他却能一笑置之;而在日常生活中,他更懂得“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由于具有上述宽广的胸怀和通达的态度,苏轼就使自己免于成为悲观主义者,同时也没有变成一位浑浑噩噩或游戏人生的盲目乐观主义者,而终于以我们现今所熟悉的那位既忧患人生、又热爱人生,既严肃执着、又豁达乐观的聪明而又可爱的东坡居士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摘编自杨海明唐

9、宋词与人生)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在面对“死生事大”的人生问题时,就必定会对“人寿几何”做出思考,也必然会得出“人生苦短”的结论。B. 古人深沉的生命意识和惜时心理来源于对人生短暂的清醒认识,这表现在文学中是对衰老的忧惧和对时光流逝的慨叹。C. 比起词中的“人生如梦”,苏轼诗中的人生如“飞鸿踏雪泥”显得更加透彻和格外沉重,因为它融入了他大半生的人生体验和覃思深虑。D. 当世人都咏叹“人生苦短”和“浮生若梦”时,苏轼使自己免于成为悲观主义者,自我拓展了享受人生乐趣的心灵空间和营建了自得其乐的精神乐园,从而具备了宽广的胸怀和通达的态度。2. 根据原文内容,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引用杜甫曲江二首的诗句,并和现代人的观念进行对比,从而阐明古代人普遍短寿。B. 文中列举水调歌头中秋,说明苏轼是识透“天命”的达观主义者而非天生的乐天派。C. 原文采用引证法和例证法,使议论说理更加深刻透彻,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D. 本文属于学术类文章,以议论和说明为主,有科学的说明顺序和严密的逻辑推导。3. 下列选项,最不能佐证材料唐宋词人对“人生苦短”和“浮生若梦”的集体性咏叹的一项是( )A.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B.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11、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C.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D.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4. 对于唐宋词人“人生苦短”和“浮生若梦”的集体性咏叹,材料作何解释?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5. 在哀叹“人生苦短”的同时,人们就必然会思考“此生当如何度过”的问题,这就产生了不同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材料和所学课文赤壁赋或赤壁怀古,分析苏轼的人生态度。【答案】1. A 2. D 3. C 4. 个体生命的时间流量本来就相当短暂;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生命随处潜藏着脆弱易催的危机;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生

12、命和生活都希望过得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即“质量”问题。古人渴求生命永存,然因“不死”或“不老”属虚幻之望,就转化成为对于衰老的忧惧和对时光流逝的慨叹,这在文学中表现为“人生如梦”“浮生若梦”一类消极的慨叹。 5. 因为“命宫磨蝎”的身世遭遇和人生体验,苏轼对“人生如梦”有着透彻的感悟,但与众人不同的是,这也成为他摆脱烦恼、挣脱世网的思想武器。具体来说,就是在面对人生烦恼时善于作自我宽慰和自我解脱,在整体的烦恼人生中,尽可能地享受其局部可得的快乐。这表现在赤壁赋中,则是通过水与月、变与不变的角度来开解客人等。在赤壁怀古中,则典型体现在“一尊还酹江月”上。【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

13、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这表现在文学中是对衰老的忧惧和对时光流逝的慨叹”错误。人深沉的生命意识和惜时心理来源于对人生短暂的清醒认识,这表现在文学中是“人生如梦”“浮生若梦”一类消极的慨叹。C.“比起词中的人生如梦,苏轼诗中的人生如飞鸿踏雪泥显得更加透彻和格外沉重”错误。比起诗中的人生如“飞鸿踏雪泥”,苏轼词中的“人生如梦”显得更加透彻和格外沉重,因为它融入了他大半生的人生体验和覃思深虑。D.当世人都咏叹“人生苦短”和“浮生若梦”时,苏轼却自我拓展了享受人生乐趣的心灵空间和营建了自得其乐的精神乐园,因为具备了宽广的胸怀和通达的态度,所以使自己免于成为悲观主义者。前后因果关系倒置。故选A。2题详

14、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以议论和说明为主”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的表达方式。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由“一梦浮生”可知,故能佐证材料唐宋词人对“人生苦短”和“浮生若梦”的集体性咏叹。B.此词写人生漂浮不定,千头万绪。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故能佐证材料唐宋词人对“人生苦短”和“浮生若梦”的集体性咏叹。C.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表达的是作者姜夔“过吴松”时“凭栏怀古”的心情,故不能佐证材料唐宋词人对“人生苦短”和“浮生若梦”的集体性咏叹。D.此词写世上万事恍

15、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故能佐证材料唐宋词人对“人生苦短”和“浮生若梦”的集体性咏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先找到文中的有效信息,再分条加以概括。结合“首先,个体生命的时间流量确实是相当短暂的。尤其在古代社会,由于生活条件的困苦和医疗水平的低下,人类的平均寿命就是甚为短促的。”可知,个体生命的时间流量本来就相当短暂,古人的平均寿命较短,会发出“人生苦短”的感慨;结合“就在那短暂的人生历程之中,生命却又随处潜藏着脆弱易摧的危机。俗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就揭示了生命和健康随时都存在着异化之威胁的道理。”可知,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生命随处潜藏着脆弱易催的危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这也从人生无常的角度加深了人们“人生苦短”的忧惧;结合“人生还有一个质量的问题。古代社会中,寒士们的生活实是相当寒伧,甚至悲惨的,”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生命和生活都希望过得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即“质量”问题,但是由于来源于生活和政治上的种种压力和忧患,又促使人们倍感人生之中美好时光太过短促。结合“然因不死或不老原属虚幻之望,所以古人渴求生命永存的生命意识,很快就转化成为对于衰老的忧惧和对时光流逝的慨叹。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