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浦富兴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566267000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桐浦富兴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桐浦富兴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桐浦富兴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桐浦富兴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桐浦富兴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桐浦富兴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桐浦富兴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5月“桐浦富兴”教研联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古典戏曲随着从元代杂剧到明代传奇的发展,以大团圆结尾的固定构成逐渐增多,尤其是进入明万历年间以后,以才子佳人恋爱为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并且形成了必定是才子科举合格得以与佳人团圆的固定模式。据伊维德考证,明代刊印的元

2、代戏曲,大部分都对原戏进行了改编,其中最重要的改编之一,就是把结尾都改成了大团圆。这种“俗套”的结尾模式在当时就曾受到许多精英文人的批判,戏曲家卓人月说:“今演剧者,必始于穷愁泣别,而终于团圆宴笑。似乎悲极得欢,而欢后更无悲也;死中得生,而生后更无死也,岂不大谬也!”最早将戏曲艺术的团圆结局与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挂钩的,大概是王国维,他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精英知识分子,也普遍认为“团圆的迷信”充分暴露出中国人不敢正视现实、直面矛盾,缺少悲

3、剧意识的国民性弱点,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瞒和骗的文艺”。不过,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的批判,与其说是出于审美的目的,不如说是出于启蒙的目的。无论是启蒙文学还是革命文学,最重要的是必须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题,唯其不满,才有必要且有可能借助通俗文学的形式唤醒民众,以激发其奋起改变其现状。而大团圆故事却被认为是粉饰现实、麻痹斗志的文学,这是有悖于启蒙目的和革命目的的,因此遭到精英知识分子的嘲讽和批判,这一点也不奇怪。不过,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需要在平淡的生活中注入一些幻想的亮色,不仅需要故事,而且需要能满足他们美好愿景的好结局的故事。所以说,“对于戏曲中的大团圆,尽管鲁迅等新文艺人士深恶痛绝、屡

4、加痛斥,却始终无法动摇其民间根基”。问题是,我们在多年的文化学习中,逐渐习得了这些文化精英的启蒙判断,认定了大团圆结局与所谓“民族心理”之间的表里关系,普遍将大团圆故事模式误作中国特产,以为对大团圆的追求“反映了整个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事实上,精英知识分子的现实主义标准与民间文学非现实的幻想性之间,本身就是相互垂直的两套体系,当你用这一套体系的标准去衡量另一套体系的时候,就只能得出“无价值”的结论。(摘编自施爱东故事法则,有删改)材料二:在西方也有这种只重情节的戏,叫melodrama,中译名有“传奇剧”“通俗剧”“情节剧”不等。此种戏剧没有日常生活与人物心理的具体描写,但有

5、紧张的戏剧冲突与悬念迭起、引人入胜并带有一定惊险性的情节。布景华丽壮观,有刺激性。人物是类型化、公式化的,人物关系中充满误会与偶然性,大都以坏人得到惩罚、好人得以团圆为结局,以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另外,起自法国的所谓“佳构剧”(wellmade play),也是一种善于编织情节的戏剧,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佳构剧的人物是类型化的,为情节服务。而“有生命力的剧本和没有生命力的剧本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是人物支配着情节,而后者是情节支配着人物”。佳构剧反映了19世纪中后期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掩盖了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道德危机。用戏剧揭露这些矛盾和危机,最成功的就是易卜生。在玩偶之家里,

6、他写了娜拉个性意识的觉醒,撕破了蒙在家庭关系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展示了中产阶级的冷酷和自私。也许易卜生笔下的人物还不如契诃夫、奥尼尔写得厚实丰满,但他们都是一些有个性的人,或为伸张个性而斗争的人。有个性才有价值。易卜生重新确立了个性在戏剧创作中的核心地位,为现实主义戏剧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在审美上,易卜生一反佳构剧向壁虚构的创作方法,认为创作必须从观察和体验出发,写亲眼所见的、精神上经历过的东西。从经验出发,使易卜生发现了佳构剧作家看不到或不愿正视的各种家庭和社会问题。他的作品大大激怒了欧美各国的中产阶级观众,各种诽谤、谩骂、攻击、威胁接踵而至,有的说作家不道德,有的说作品不真实,艺术上

7、一无是处,以至于英国、美国、法国的商业剧院长期不敢上演其中的某些作品。即使上演,也被篡改得一塌糊涂。玩偶之家在德国演出时,易卜生被迫写了一个所谓“大团圆的结尾”:娜拉既想离开丈夫又舍不得孩子,结果弄得心力交瘁,最后猛然倒在了地上。这种情形让人不由得想起1830年雨果欧那尼上演时,发生在法兰西大剧院的那场冲突。不过那次斗争的双方是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这次却变成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摘编自董健等戏剧艺术十五讲,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典戏曲发展到明代后,对大部分的元代戏曲都进行了改编,其中最重要的改编之一,就是把结尾改成了大团圆。B. 新文化运

8、动后的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故事进行嘲讽与批判,最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大团圆故事阻碍了启蒙与革命。C. 佳构剧的特点是善于编织情节,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且人物多是类型化的,为情节服务,因而剧本充满生命力。D. 易卜生被迫写的“大团圆的结尾”,使玩偶之家由现实主义作品转变为浪漫主义作品,从而赢得了德国观众的喜爱。2. 下列对材料的综合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引用的卓人月、王国维、新文化运动后精英知识分子的相关主张,都印证了大团圆结局与民族精神气质具有表里关系的观点。B. 材料二易卜生的作品遭受各种诽谤、谩骂、攻击、威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戏剧所面临的困境。C. 无论是明代万

9、历年间流行的大部分古典戏曲,还是西方的佳构剧,都因迎合了当时观众群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而受到欢迎。D. 两篇材料都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精英文人与普通民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进行对照,以更好地说明事理。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一中精英知识分子观点的一项是( )A. 惟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李渔风筝误卷末收场诗)B. 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统统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欺骗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底问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C. 大团圆结局、悲剧之喜剧结局使本已走向寂灭之境的个体又重新回到生活之欲,这意味着重陷于“眩惑”的泥坑。(黄

10、霖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D. 他闭着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剧惨剧,不肯老老实实写天工的颠倒残酷,他只图说一个纸上的大快人心。这便是说谎的文学。(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的改良)4. 请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易卜生的戏剧创作主张。5. 概括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并在材料二找到支撑作者观点的依据。【答案】1. B 2. A 3. A 4. 尊重人物的个性;立足生活的真实。 5. 作者认为“大团圆结局”不是中国的特产,与“民族心理”不存在表里关系。以团圆为结局的西方传奇剧,证明“大团圆结局”非中国特产;易卜生作品遭谩骂,证明不愿直面矛盾的心理,非中国特有的“民族心理”。【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

11、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对大部分的元代戏曲进行了改编”错,对象错误,材料一指出是对“明代刊印的元代戏曲”大部分进行了改编,选项说是“大部分的元代戏曲”。C“因而剧本充满生命力”错,材料二中“有生命力的剧本和没有生命力的剧本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是人物支配着情节,而后者是情节支配着人物”可知,人物为情节服务的戏剧是没有生命力的。D“由现实主主义作品转变浪漫主义作品,从而赢得了德国观众的喜爱”错,于文无据。材料二只是说“即使上演,也被篡改得一塌糊涂。玩偶之家在德国演出时,易卜生被迫写了一个所谓大团圆的结尾”,并没有说由现实主主义作品转变浪漫主义作品,从而赢得了德国观众的喜爱。故选B。【2题

1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的能力。A“都印证了”错,材料一中卓人月的话是对大团圆“俗套”结尾模式的批判,并未印证“大团圆结局与民族精神气质具有表里关系”这一观点。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中精英知识分子批判了大团圆结局。A主张“不卖愁”,鼓励“笑”与娱乐,不属于批判“大团圆结局”。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易卜生笔下的人物都是一些有个性的人,或为伸张个性而斗争的人。有个性才有价值。易卜生重新确立了个性在戏剧创作中的核心地位”可知,因为佳构剧掩盖了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道德危机,所以,易卜生的

13、戏剧创作主张尊重人物个性,确立了个性在戏剧创作中的核心地位;根据“易卜生认为创作必须从观察和体验出发,写亲眼所见的、精神上经历过的东西。从经验出发,使易卜生发现了佳构剧作家看不到或不愿正视的各种家庭和社会问题”可知,因为佳构剧作家看不到或不愿正视各种家庭和社会问题,所以,易卜生的戏剧创作主张从经验出发、从生活出发、立足生活的真实,直面各种社会和家庭问题。【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1)根据材料一中“认定了大团圆结局与所谓“民族心理”之间的表里关系,普遍将大团圆故事模式误作中国特产”可知,作者认为“大团圆结局”不是中国的特产,与“民族心理”不存在表里关系。(2)根据

14、材料二“传奇剧大都以坏人得到惩罚、好人得以团圆为结局,以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分析,材料二以团圆为结局的西方传奇剧,证明了材料一的“大团圆结局”非中国特产的观点;(3)根据材料二中“从经验出发,使易卜生发现了佳构剧作家看不到或不愿正视的各种家庭和社会问题。他的作品大大激怒了欧美各国的中产阶级观众,各种诽谤、谩骂、攻击、威胁接踵而至”分析,易卜生作品遭谩骂,证明不愿直面矛盾的心理,非中国特有的“民族心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回家梁晓声周秉昆从郑娟手中接过楠楠的骨灰盒,紧紧抱在胸前,泪如雨下。“楠楠,楠楠,爸的好儿子,爸没去接你”他泣不成声

15、。周蓉朝周聪使了个眼色,周聪要从父亲手中接回骨灰盒。周秉昆不松手。周聪小声说:“爸,妈更需要你抱抱她。”秉昆这才松开了手。周聪将骨灰盒轻放在靠墙的长方桌上时,秉昆已将郑娟抱在怀中了。郑娟的脸贴在周秉昆胸前,呜呜哭得像个孩子。周蓉周聪互相看看,都流下眼泪。在楠楠遇害这件事上,郑娟的表现与秉昆相反。因为秉昆当时吐血昏过去,住院了,她表现得相当坚强,大大出乎朋友们的预料,也令周聪、周蓉特别敬佩。“作为母亲,一个文化程度很低的中国母亲,我对儿子唯一的教育,就是希望他长大后是一个好人。如果他不是一个好人,那么不管他多么出人头地,都会让我伤心。现在,他用行动证明了我的希望没有落空。我有多么悲伤,同时就有多么欣慰”郑娟在大学里为周楠举行的追思仪式上说。周蓉、冬梅和周聪,他们都想为郑娟写好讲话稿,让她事先背下来。郑娟问:“需要我说很多吗?”亲人们说不用,又不是演讲,几句就行。如果她实在不想说什么,其他亲人也可以代替讲话。郑娟说:“我想说,话多了我说不好,就几句话我还是说得来的。”周聪说:“妈,你如果想好了说什么,最好先说给我们听听。”郑娟却说:“不用,妈又不是小孩子。”郑娟在台上讲话时,只流泪,没有哭,甚至都没抽泣一声。周蓉为她做翻译。她刚说了前两句,周蓉便猜到她接下来会怎么说。她的样子那么镇定,那么从容不迫,亲人们完全放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