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59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山水田园诗)-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566265308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59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山水田园诗)-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59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山水田园诗)-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59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山水田园诗)-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59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山水田园诗)-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59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山水田园诗)-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色训练59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酌酒与裴迪王维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注王维一生沉浮宦海,过着亦显亦隐的生活。按剑:意为“结仇”。(1)典故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出自汉书王吉传“王阳在位,贡公弹冠”。汉代王子阳做了高官,贡禹掸去帽上尘土,等着好友提拔,是“弹冠相庆”的意思。本诗中“笑弹冠”指笑侮后来的出仕者。(2)重点意象:浮云意象内涵诗(词)句赏析当浮云与表示功名利禄的事物相连时,常隐喻抒情主体鄙视功名利禄、超俗傲岸的精神气度。

2、朱敦儒临江仙:“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亲历的种种,恰似多变的浮云,诡谲虚幻、不能依恃。时光飞逝,世上没有任何人能保证自己的富贵功名能够长久。当浮云与游子相前后时,常体现出浓烈的思乡怀友主题。诗人常以浮云的飘浮不定来状写远游人的情绪。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当浮云与“白日”相连时常隐喻“闺怨”主题或因“奸邪蒙蔽明君”而致使“士不遇”的主题。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此诗说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

3、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浮云又是闲适的象征。辛弃疾鹧鸪天:“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巧妙运用“浮云”一词的双重比喻义为自己下了这一转语,如果能像浮云一样逍遥自在也很自由。(判断正误)(1)“酌酒与君君自宽”,表面上是说“君自宽”,其实,宽人也是宽诗人自己,诗人胸中郁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化。()(2)“人情翻覆似波澜”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愤激之情。()(3)“白首相知犹按剑”写相知成仇,相交到老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4)颈联描绘的阴沉凄冷的画面与颔联所写的势利、凉薄形成对照,又为尾联的

4、抒情做铺垫。()解析:“阴沉凄冷”错误,应是清新明丽的画面。(5)尾联中的“何足问”有不屑一顾的鄙薄之意;“高卧”的含意就是“躺着舒服”。()解析:诗中“高卧”还有“隐居不仕”之意。(6)王维诗中的意境,多是恬淡、清幽、澄澈、自然的,但这首诗的意境似乎有所不同。()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元日田家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注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四川之时。蛮榼:酒器。士林:此处指读书人。(1)文化常识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新正:指农历新年正月。(2)典故乌龙:晋朝时,民俗以

5、“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判断正误)(1)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解析:“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见义,写出了南村北村雪后初晴、红梅映雪的美景,所以“不同的风景”表述有误。(2)本诗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在元日这一天,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3)“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作者对自己的告诫。()(4)“暮景”只是写出了百姓欢度佳节、举杯互饮间完全不在乎天色渐晚,并无其他深意。()解析:“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表现作者并未将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放在心上。(5)“长笑士林因宦别”,作者认为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十分可笑,说明他对宦游生活的厌倦。()(6)“一官轻是十年回”,由作者慨叹出仕后再回乡的时间之长,可见回乡之情的迫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