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58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托物言志诗)-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566265256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58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托物言志诗)-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58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托物言志诗)-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58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托物言志诗)-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58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托物言志诗)-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58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托物言志诗)-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色训练58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托物言志诗)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红梅注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本诗作于诗人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曼卿红梅有感而发。(1)典故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2)重点意象:梅花意象内涵诗(词)句赏析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陈亮梅花:“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这首诗通过颂扬梅花的坚贞不屈的精神,寄托自己爱国思想

2、。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诗作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隐者高士的象征张可久天净沙鲁卿庵中:“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作者将我们带入渺无人迹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气爽,何来“探梅”之说,其实这“梅”便是如梅之高洁隐士鲁卿。清冷淡雅的美人张雨中吕喜春来:“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濑溅溅漱玉沙,瓦瓯蓬底送年华。

3、问暮鸦:何处阿戎家。”曲中“的的”二字形容梅花在暮色中仍显得鲜明耀眼。“的”在古代亦指女子脸上装饰的红点,梅花如美人颊上的艳艳红点,益发增添了梅花的美艳。传递情感与祝福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折梅寄友,是自许,亦以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预示不久的将来春天也将到北方。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判断正误)(1)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解析:并非要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这一点从后面“寒心未肯随春态”一句中可以看出。

4、(2)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3)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她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4)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5)诗的尾联用自己敬仰前辈诗作,表明梅花高洁,古今同赞。()解析:诗人引述典故目的不在此,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重对外表枝叶的描绘。(6)本诗的突出特点是熔状物、抒情、议论于一炉,并通过意境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中红梅的独特品格,正是诗人超尘拔俗的人品的绝妙写照。()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

5、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1)文化常识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饮酒须持器。古人云:“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从礼记礼运中“污尊而抔饮”,到成语中的“觥筹交错”,直至江湖豪杰“以瓢沽酒”或“大碗筛酒”,从书圣王羲之借“曲水流觞”饮酒,诗仙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到苏轼“一尊还酹江月”,范仲淹“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再到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诗词中的“尊”“觥”“杯”“盏”等等,皆是饮酒器具。只不过,时代不同而饮者有别,上古之人临池用手掬捧而饮,草莽英雄瓢舀碗盛豪饮,文人雅士持杯把盏酌饮。白玉堂:喻朝廷。此外诗人

6、们还常用“庙堂”“北辰(北极星)”代指朝廷,如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典故陶令篱边色: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又“秋菊有佳色”。罗含宅里香: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罗含(292372),字君章,号富和,东晋衡阳郡耒阳县(今衡阳市耒阳市)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中国山水散文的创作先驱。有“湘中琳琅、江左之秀”之称,是湖南第一个哲学家,所著更生论是湖南最早的哲学著作和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湘中记三卷是第一部关于湖南地理的著作。(判断正误)(1)诗人咏菊,以自己的观感为主,再加上客观描述。菊中有我,我中有菊。纵然

7、凋谢,留下的也是白玉高堂里的精华。()解析:“客观描述”错,诗中除首联外,其他几联对菊的描述很是抽象,比如颔联以“陶渊明”“罗含”的典故抽象说明菊花的颜色和香味。(2)诗的前两句通过淡紫的花心、嫩黄的花瓣,鲜明而和谐的色彩对比,活化出菊花的佳色神韵。()(3)这里诗人热情讴歌了菊花的雅色和清香,高度赞扬了菊花不怕霜露的傲骨以及可贵的奉献精神。()(4)这是一首借物抒怀诗,诗中写到陶渊明,赞扬了陶渊明脱离官场、隐身田园的高贵品质,表达了自己要学习陶渊明回归田园的愿望。()解析: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却不是甘于田园,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愿望,这从尾联可以看出。(5)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

8、绘,表达了诗人才德俱佳却不受重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6)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7)纵观全诗,诗人状物新奇、引典自然,锐意中有伤时,哀婉里有进取,大有孤芳自赏之意,绝无叹老嗟卑之嫌。()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和东玉少卿后池群雁陈襄生意淹留白水塘,樊笼多事岂吾乡。江湖已失秋南望,岁月犹欣塞北凉。白日稻粱应饱足,青云岐路莫思量。主人怜尔能鸣久,肯放逍遥物外翔。(1)诗家语生意:生机,生命力。诗人把群雁“淹留”的白水塘比作樊笼,使群雁失去生机,借此表达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岐路:指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也比喻官场中险易难测的前途。(2)

9、重点意象:雁类型解说示例赏析哀鸿遍野哀鸿,即哀鸣的鸿雁,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作者对战争和社会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为“哀鸿”而哀。孤雁失群据说,鸿雁群栖群飞时是不鸣叫的,鸿雁鸣叫意味着失群。所以古诗文中写孤雁失群都是从鸣叫声入笔。蒋捷虞美人听雨:“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作者一般抓住孤雁的鸣叫声,与西风、霜天、寂静的秋空等凄清萧索的意象组合,极写客中游子的悲切和孤伤。归雁衡阳秋天,大雁南飞。飞到衡阳便不再继续向南。传说衡山有回雁峰,雁飞至此而止,不再南飞,待春而归。王勃滕王阁序:“雁

10、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离家在外的人,最看不得鸿雁的南飞或北飞(南飞、北飞都是归)。所以,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多以“雁归人未归”来寄托游子(或征夫,或迁客)思乡的感情。鸿雁传书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信使。这源于苏武。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们看见鸿雁即希望捎书至家乡亲人,这是正写,也有反写者。看见鸿雁,无书可寄;或怨鸿雁失信等。(判断正误)(1)首联写作者因滞留他乡而引发“岂吾乡”的感慨,从而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解析:“作者因滞留他乡”理解错误,“淹留白水塘”的是群雁。(2)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诗句相似,诗中“樊笼”比喻因遭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3)颔联“江湖”与“岁月”相对,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描写了群雁原本自由的迁徙生活。()(4)颈联表层意思是告诫“群雁”应知足于眼前“稻粱”丰足的生活,不要总想着“岐路”。()(5)尾联写主人一直以来喜爱群雁的鸣叫声,所以肯定会放它们逍遥物外,自由翱翔。()解析:“肯定会放它们逍遥物外,自由翱翔”错误,应是“不肯放它们逍遥物外,自由翱翔”。(6)本诗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厌恶官场、向往自由的思想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