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566264492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史记自是中国第一部史书,但我们最当注意的是,“为作史而作史”,不过是近代史学家的新观念;从前,史家作史,大都另有一“超史的”目的,而借史事为其手段。此在各国旧史皆然,而中国为尤甚也。孔子所作春秋,表面上像一部二百四十年的史,但其中实蕴含无数“微言大义”,所以后世学者不谓之史而谓之经。司马迁是当时春秋家大师董仲舒的受业弟子,他作史记盖窃比春秋,故其自序开头引仲舒所述孔子之言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意思像是说:“我本有种种理想

2、,将以觉民而救世,但凭空发议论,难以警切,不如借现成历史上的事实做个题目,使读者更为亲切有味云尔。”春秋旨趣既如此,则窃比春秋之史记可知。故司马迁报任安书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自序说:“略以拾遗补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诸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由此观之,其著书最大目的,乃在发表司马氏“一家之言”,与荀卿著荀子,董生著春秋繁露,性质正同。不过其“一家之言”,乃借史的形式以发表耳。故仅以近代史的观念读史记,非能知史记者也。(摘编自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史记)材料二:史记虽然窃比春秋,却并不用那咬文嚼字的书法,只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书里也

3、有议论,那不过是著者牢骚之辞,与大体是无关的。原来司马迁自遭李陵之祸,更加努力著书。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要发抒意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他在报任安书和史记自序里引了文王以下到韩非诸贤圣,都是发愤才著书的。他自己也是个发愤著书的人。天道的无常,世变的无常,引起了他的慨叹;他悲天悯人,发为牢骚抑扬之辞。这增加了他的书的情韵。后世论文的人推尊史记,一个原因便在这里。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史家称为“纪传体”,因为“纪传”是最重要的部分。古史不是断片的杂记,便是顺案年月的暴

4、录;自出机杼,创立规模,以驾驭去取各种史料的,从史记起始。司马迁的确能够贯穿经传,整齐百家杂语,成一家言。他明白“整齐”的必要,并知道怎样去“整齐”:这不只是祖述,实在是创作,是以述为作。他这样将自有文化以来三千年间君臣士庶的行事,“合一炉而冶之”,却反映着秦汉大一统的局势。春秋左氏传虽也可算通史,但是规模完具的通史,还得推史记为第一部书。班固根据他父亲班彪的意见,说司马迁“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直”是“简省”的意思;简省而能明确,便见本领。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列传占了全书的过半数;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

5、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摘编自朱自清经典常谈史记汉书)材料三:史记为正史中第一部,后来的史书,都系沿袭它的体例。然而,史记的体例,也有其由来。盖当太史公时,前代所留遗的史材,除述制度的典礼以外,其述人事的,可分为春秋系世语三者。史记的年表、世表,系据春秋系世制成;本纪、世家,有兼据春秋及系世的,亦有更益之以语的;而列传则大致系根据于语。知此,则知史记之记事,以人为纲,以致将事实寸寸割裂,要看一件大事,必须兼阅本纪及许多篇传,殊觉不便,其咎实不在于太史公。因为太史公所据的材料,是各有来源,本不相干的。照古人“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法则,异来源的材料,本不以之互相订补,并不使之错

6、居一简。譬如齐世家和管晏列传,鲁世家和孔子世家,便是各有来源,不能搀杂的。史记的多复重、矛盾,即由于此。而史记的列传,所以忽详忽略,或分或合,莫名其妙的,亦由于此。譬如管仲、乐毅,是何等大人物?然而管晏列传中,所详叙的,只有管仲和鲍叔的关系,述其相桓公、霸诸侯之事反甚略。乐毅亦然,于其外交及军事,并没有详叙,而只备载其和燕惠王往返的书函。老子为什么要和韩非同传?孟子荀卿列传中,为什么要兼载这许多人?而又语焉不详?后世史学家、文学家,想出许多说法来,总不能使人满意。如其不用私智穿凿,而但就古书之义例求之,则可以一语斩尽葛藤,曰:其所据之材料,本来如是而已。普通列传,传者以人为主,则史公亦以人为主

7、而传之。类传的传者,以事为主,则史公亦以事为主而传之。这种体例,如其说是好的,史公不应尽冒其功;如其说是坏的,史公亦不能尽尸其咎,正和后来的史家,袭用史记的体例,只负模仿的责任,不负创作的责任一样。(摘编自吕思勉古史家传记文选导言)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是一部有着“超史的”目的的史书,蕴含无数“微言大义”,后世称之为经。B.司马迁自序中引述孔子之言,他对孔子借春秋寄托儒家理想的旨趣是认同的。C.司马迁将史记比春秋,旨在阐发议论,因此不能以近代史的观念读史记。D.读懂史记,应透过书中的史实去把握司马迁的“一家之言”,了解其著书的目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

8、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认为史记与春秋在写法上有不同,史记中的议论是司马迁的牢骚。B.材料二认为史记之所以受到肯定与推崇,就是因为司马迁的牢骚增加了书的情韵。C.材料二对史记的体例也有所论述,肯定了“列传”中人物写法上的长处及其效果。D.材料三对史记的列传“忽详忽略,或分或合”安排的原因,给出了自己的解释。3根据材料,下列解说及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的性质与荀卿的荀子相同,由此可见荀子的思想与史记的观点是一致的。B.史记是第一部规模完备的纪传体通史,因“纪传”是书中最重要的部分,故史家称之为“纪传体”。C.史记中的“列传”在具体的写作安排上有令人费解的地方,后世有不少学者试

9、图对此作出解说。D.个人的惨痛遭遇对司马迁影响很大,也正是这遭遇让“据事实录”的史记多了他自己的“声音”。4下列有关史记的评论,适合作为材料三论据的一项是( )A.凡史官记事,善恶必书。迁所著史记,但是汉家不善之事,皆为谤也。(后汉书)B.至于采经摭传,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略,不如其本,务欲以多闻广载为功,论议浅而不笃。(后汉书)C.若乃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此其所以为短也。(史通)D.当迁之时,得书之路未广,亘三千年之史籍,而局踏于七八种书,所可为迁恨者,博不足也。(通志)5朱自清认为司马迁著史记是“以述为作”,这一观点与材料一中梁启超对史记的认识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两则材料

10、,谈谈你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滑竿【注】萧红黄河边上的驴子,垂着头的,细腿的,穿着自己的破烂的毛皮的,它们“划”着无边苍老的旷野,如同枯树根又在人间活动了起来。它们的眼睛永远为了遮天的沙土而垂着泪,鼻子的响声永远搅在黄色的大风里,那沙沙地足音,只有在黄昏以后,一切都停息了的时候才能听到。而四川的轿夫,同样会发出那沙沙的足音。下坡路,他们的腿,轻捷得连他们自己也不能够止住,蹒跚地他们控制了这狭小的山路。他们的血液骄傲的跳动着,好像他们停止了呼吸,只听到草鞋触着石级的声音。在山涧中,在流泉中,在烟雾中,在凄惨的飞着细雨的斜坡上,他们喊着:左手!迎面走来的,担着草鞋的担子,背着青菜的

11、孩子,牵着一条黄牛的老头,赶着三个小猪的女人,他们也都为着这下山的轿子让开路。因为他们走得快,就像流泉一样的,一刻也不能够止息。一到拔坡的时候,他们的脚步声便不响了。迎面遇到来人的时候,他们喊着左手或右手的声音只有粗嘎,而一点也不强烈。因为他们开始喘息,他们的肺叶开始扩张,发出来好像风扇在他们的胸膛里扇起来的声音,那破片做的衣裳在吱吱响的轿子下面,有秩序的向左或向右摆动。汗珠在头发梢上静静的站着,他们走得当心而出奇的慢,而轿子仍旧像要破碎了似的叫。像是迎着大风向前走,像是海船临靠岸时遇到了潮头一样困难。他们并不是巨象,却发出来巨象呼喘似的声音。早晨他们吃了一碗四个大铜板的面,晚上再吃一碗,一天

12、八个大铜板。甚或有一天不吃什么的,全靠抽一点大烟来支撑自己。所以瘦弱苍白,有的像化石人似的,还有点透明。若让他们自己支持着自己都有点奇怪,他们随时要倒下来的样子。可是来往上下山的人,却担在他们的肩上。有一次我偶尔和他们谈起做爆竹的方法来,其中的一个轿夫,不但晓得做爆竹的方法,还晓得做枪药的方法。他说用破军衣,破棉花,破军帽,加上火硝,硫磺,就可以做枪药。他还怕我不明白枪药。他又说:“那就是做子弹。”“你怎么晓得做子弹?”“他说他当兵,还当过班长。”这时候,前边的那个轿夫一声不响。轿杆在肩上,一会儿换换左手,一会儿又换换右手。后边的就接连着发了议论:“小日本不可怕,就怕心不齐。中国人心齐,他就治

13、不了。前几天飞机来炸,炸在朝天门。那好做啥子呀!飞机炸就占了中国?我们可不能讲和,讲和就白亡了国。日本人坏呀!日本人狠哪!报纸上去年没少画他们杀中国人的图。我们中国人抓住他们的俘虏,一律优待。可是说日本人也不都坏,说是不当兵不行,抓上船就载到中国来”“是的老百姓也和中国老百姓一样好。就是日本军阀坏”我回答他。就快走上高坡了,一过了前边的石板桥,隔着这一个山头又看到另外的一个山头。云烟从那个山慢慢的沉落下来,沉落到山腰了,仍旧往下沉落,一道深灰色的,一道浅灰色的,大团的游丝似的缚着山腰。我的轿子要绕过那个有云烟的尖顶的山。两个轿夫都开始吃力了。我能够听得见的,是后边的这一个,喘息的声音又开始了。

14、我一听到他的声音,就想起海上在呼喘着的活着的蛤蟆。因为他的声音就带着起伏、扩张、呼煽的感觉。他们脚下刷刷的声音,这时候没有了。伴着呼喘的是轿杆的竹子的鸣叫。坐在轿子上的人,随着他们沉重的脚步的起伏在一升一落的。在那么多的石级上,若有一个石级不留心踏滑了,连人带轿子要一齐滚下山涧去。因为山上的路只有二尺多宽,遇到迎面而来的轿子,往往是彼此摩擦着走过。假若摩擦得厉害一点,谁若靠着山涧的一面,谁就要滚下山涧去。山峰在前边那么高,高得插进云霄似的。山壁有的地方挂着一条小小的流泉,这流泉从山顶上一直挂到深涧中。再从涧底流到另一面天地去,就是说,从山的这面又流到山的那面去了。同时流泉们发着唧铃铃的声音。山

15、风阴森的浸着人的皮肤。这时候,真有点害怕,可是转头一看,在山涧的边上都挂着人,在乱草中,耙子的声音刷刷地响着。原来是女人和小孩子在集着野柴。后边的轿夫说:“整天忙生活连报纸也不常看(他说过他在军队常看报纸)整天忙生活对于国家就疏忽了”正是拔坡的时候,他的话和轿杆的声响搅在了一起。对于滑竿,我想他俩的肩膀,本来是肩不起的,但也肩起了。本来不应该担在他们的肩上的,但他们也担起了。就如黄河北的驴子,垂着头的,细腿的,使马看不起的驴子,也转运着国家的军粮。1939年春(有删改)【注】滑竿:是一种旧式的交通工具,由两个人抬着走。文中的轿子即滑竿。6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轻捷得连他们自己也不能够止住”,以夸张的口吻写轿夫们下坡时的速度之快,反映了他们为生计而努力多干活的状态。B.轿夫一天只吃两顿,有时一天什么都不吃,以抽大烟来支撑自己去抬滑竿挣钱,这些细节真实再现了轿夫艰苦生活的境况。C.从“我”和轿夫关于“小日本”的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