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湖南卷)(解析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565474940 上传时间:2024-07-1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5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湖南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湖南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湖南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湖南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湖南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湖南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湖南卷)(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24 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南卷)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第卷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治水成功后“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距今九千年左

2、右的济南月庄遗址出土了黍、粟和一定数量的水稻,且出土黍多的地方稻则少,出土稻多的地方黍则少。这说明()A北方传统农耕相对发达B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C早期农业合理利用环境D北粟南稻格局已经形成【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九千年左右(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禹治水成功后“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即在低湿的地方种植水稻,距今九千年左右的济南月庄遗址出土了黍、粟和一定数量的水稻,且出土黍多的地方稻则少,出土稻多的地方黍则少,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懂得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种植不同的作物,体现了早期农业合理利用环境,C 项正确;

3、材料只是提到了济南月庄遗址出土的农作物,并不能说明北方传统农耕相对发达,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提及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 项;仅凭月庄遗址的出土情况不能确定北粟南稻格局已经形成,排除 D 项。故选 C 项。2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许多典章制度、哲学思想、语言文字等逐渐传向周边各民族,并为他们所吸收。在这一过程中,周边文化也逐渐传入中原地区。如南方苗蛮集团的神祇女娲、盘古等,被中原地区所吸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这一现象()A促进了华夏认同的出现B体现了民族隔阂的消除2C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D反映了统一观念的加强【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

4、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原文化与周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吸收融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春秋时 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 为“华夏”,华夏认同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排除 A 项;当时中原地区和周边戎狄蛮夷之间的差异和隔阂仍然存在,排除 B 项;材料只能直接体现文化融合,不能看出民众希望统一,排除 D 项。故选 C 项。3贾谊在新书等齐中描述了汉初官制:“天子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诸侯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而尊无异等,秩加二千石之上。天子列卿秩二千石,诸侯列卿秩二千石,则臣已同矣天子卫御,号为大仆,银印

5、,秩二千石;诸侯之御,号曰大仆,银印,秩二千石,则御已齐矣。”据此可知,汉初()A政治设计削弱中央集权B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C形成了完备的官僚体系D正确吸取了秦亡的教训【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反映了当时实行郡国并举的政治体制,中央与诸侯国官制相似,这一政治设计削弱了中央集权,这埋下了王国叛乱的隐患,A 项正确;汉初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实行郡国并行制,这种政治设计削弱中央集权,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B 项;C 项“完备”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汉初施行郡

6、国并行制是错误吸取秦亡的教训,排除 D 项。故选 A 项。4南宋时,学者祝穆自编自刊的方舆胜览颇为畅销,在该书自序后面还附有两浙转运司发布的榜文:“窃恐书市嗜利之徒或改换名目,或以节略为名,翻开搀夺,致本宅徒劳心力,枉费钱本如有此色,容本宅陈告,乞追人毁板,断治施行。”这反映出南宋()A抑商政策影响图书市场的发展B书籍刊售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C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传播D商业繁荣推动著作权意识萌发【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繁荣,印刷业发展迅速。结合题干信息可知,作者特意在书

7、的自序后面附上官方打击盗版的榜文,这表明作者有着强烈的保护著作权的意识,D 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嗜窃恐书市嗜利之徒或改换名目,或以节略为名”可知,榜文针对的是图书盗版问题,并3非抑商政策,排除 A 项;根据题干信息“祝穆自编自刊”可知,此书的刊售属于个人行为,其收入与政府财源没有直接关联,排除 B 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方舆胜览采用活字印刷术印制,且活字印刷术在宋代并未得到广泛传播,排除 C 项。故选 D 项。5明代的军户和匠户,必须不时离开家乡,前往数百里乃至数千里的地方当差。以此为契机,在明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出现了大规模的民众跨地域流动,形成了一个涵盖整个明帝国的跨地域网络。这一数量庞大

8、的流动人群和跨越南北的服役网络的存在()A保障了城市经济与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B表明手工业管理法体系更加严密C有利于建构民众的空间认知和文化认同D说明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出现了大规模的民众跨地域流动,形成了一个涵盖整个明帝国的跨地域网络”可知,材料中的人口流动促进了经济文化联系和民族交融,有利于建构民众的空间认知和文化认同,C 项正确;材料与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无关,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手工业管理法,排除 B 项;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与材料无关

9、,排除 D 项。故选 C 项。6咸丰帝上台后,清政府对西方的外交政策由之前的强硬转向了妥协,开放了当时仍属于太平天国管辖的一些长江口岸,出让了由太平天国管辖地区的许多特权,甚至对于在太平天国威胁之下的清军战略要地,清政府也给予西方列强多种特权。由此可知()A清政府企图借助西方力量收回失地B太平天国面临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C清政府的外交策略逐渐走向近代化D清政府试图稳定社会秩序提升政府权威【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20 世纪 5060 年代中国。咸丰帝在位时期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将属于太平天国管辖的一些长江口岸和地区的许多特权出让

10、给西方列强,目的是借助列强的力量镇压太平天国,A 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清政府意欲联合列强镇压太平天国,未提及列强的态度,不能断定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排除 B 项;材料所述为清政府外交政策的调整,而非外交体制的转型,排除 C 项;材料所述措施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而非稳定社会秩序,排除 D项。故选 A 项。7晚清时期,投资者不论企业的经营状况,即依惯例享有获取固定利率的股息即“官利”或“官息”的权4利。1914 年北洋政府公司条例明确规定“(公司)开业前分派利息于股东”,1929 年修订的公司法保留该项规定,将年利从最高六厘降为五厘。这说明()A官利制在近代中国有其合理性B官利是企业利润分配的一部分

11、C近代工业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D北洋政府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题干信息表明,官利在中国由来已久,在近代工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民国时代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官利制的长期存在有其合理性,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近代民族工业资金的不足,A项正确;官利是一种固定的股息,并不属于企业的利润分配,排除 B 项;官利制度是近代工业的一种分配制度,不能说明近代工业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排除 C 项;北洋政府修订公司法,将年利从最高六厘降为五厘,这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排除 D 项。故选 A 项。8近年来,中

12、国学者编写出版了“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共七册:1840 年被轰出中世纪 1860 年巨痛与自强 1895 年大梦初醒 1901 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 1912 年颠沛的共和 1937 年大灾难与大牵手 1949 年百年瞬间。从书名中可见,编者认为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A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B与政治的改革密切相关C与战争的影响紧密关联D突变和渐变交错地进行【答案】C【详解】材料中的书名分别和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相对应,其所表达的史实都和战争的影响密切相关,故选 C;材料中的每一本书所反映出的战争都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13、,故并未体现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排除 A;甲午战争以前,并未涉及对政体的改革,故 B 项无法涵盖材料中的第一本书和第二本书,排除;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中国的民族危机在持续不断地加深,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程度也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地深化,其并未体现出突变和渐变的交错,排除 D。91949 年,美国对华宣传的政策和主题主要围绕“诉说历史友谊”展开,规模并不大。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直接以中国大陆为对象的对华宣传规模缩减,重点转变成以中国大陆以外的世界为对象的涉华宣传,其规模远超同时期的对华宣传。这是因为()A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确立B美国同苏联争霸处于相对劣势C中国的外交影响力增

14、强D美国对华政策出现根本性转变【答案】C5【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对华宣传出现变化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极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使得美国“直接以中国大陆为对象的对华宣传规模缩减,重点转变成以中国大陆以外的世界为对象的涉华宣传,其规模远超同时期的对华宣传”,C 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 A 项。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排除 B 项。D 项“根本性转变”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美国对

15、华政策没有出现根本性转变,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0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是我国宏观政策的基本导向,也是保持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观察如图,出现 19781984 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1978 年2017 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较A改革开放推动了城乡经济同步发展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增加农民收入C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了城镇居民收入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经济活力【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1984 年(中国)。根据材料“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是我国宏观政策的基本导向,也是保持

16、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可知,1978 年之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相对变小,主要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提升了农民经济收入,B 项正确;同步的说法错误,城市发展已快于农村,排除 A 项;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针对城市,而不针对乡镇,排除 C 项;市场经6济体制 1992 年提出,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119 世纪前,人们对古代西亚文明的认识只能依赖圣经等文献的零星记载,后来通过考古发现了大量遗址、泥版文书,才知道了苏美尔、阿卡德和古巴比伦的存在。这反映了()A人类文明的真实性需要考古学才能证实B文献记载的主观性导致解读历史不确定C历史资料的多元性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D历史认识根据史料的传承性不断的更新【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文明。根据材料“19 世纪前,人们对古代西亚文明的认识只能依赖圣经等文献的零星记载,后来通过考古发现了大量遗址、泥版文书,才知道了苏美尔、阿卡德和古巴比伦的存在”可知,新的历史史料的逐步多元化推动了人们对历史认知的逐步清晰并趋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