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天津卷)(解析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565474883 上传时间:2024-07-1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4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天津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天津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天津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天津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天津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天津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天津卷)(解析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24 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天津卷)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13 小题小题,每小题每小题 3 分分,共共 39 分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要求的

2、。1.甲骨文中有“蜀受年”“蜀不受年”等记载,这里的“年”是农业丰收之意。到周武王伐纣时,古蜀和西南地区的庸、羌等民族,一起参加了伐纣灭商的战争。这些记载可以表明古蜀地区A战争频繁发生B和中原地区早有联系C各民族杂居生活D受中原王朝直接管辖【答案】B【详解】甲骨文属于商朝的文字,夏、商、西周都属于中原王朝,古蜀和西南地区的庸、羌等民族参加伐纣灭商的战争说明他们和中原王朝早有联系,ACD 三项均不体现,故选 B。2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墨子强调“兼相爱,交相利”。这反映二者的共同点是A天人合一的理念B主张义利并重C对人与物的关爱D民本思想倾向【答案】D【详解】孟子和墨子的

3、话语都体现出了对于民众的善待思想,A 天人合一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B、C 均未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故选 D。3东晋南朝时,朝廷专门设立了“图谱局,置郎、令史以掌之,仍用博古通今之儒知撰谱世”,而且还出现了专门研究和编写家谱的世家,家谱进而也成为一种特殊的学问,人称谱学。这种现象出现主要是由于A政治局势的动荡B儒家思想的发展2C选官制度的变化D户籍制度的演变【答案】C【详解】从材料中寻找关键词“东晋南朝”“家谱”“世家”可知,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演变为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来选拔人才,进而导致世家的兴盛。谱学的出现正是世家兴盛的表现。A 符合时代特征但不符合材料不选;B 儒

4、家思想未体现;D 材料与户籍制度无关。故选 C。4明万历三年俺答汗与三娘子所筑“大青城”(今呼和浩特)被万历皇帝赐名改为“归化城”意为“归顺朝廷,接受教化”;清朝初期,位于晋蒙边界的重要关隘“杀胡口”被康熙皇帝赐名改为“杀虎口”。两处地名变更反映出A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C边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D政治智慧助推了民族交融【答案】D【详解】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是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故 A 错误。材料中所谓“归化”“胡”等词语都是属于对于少数民族的蔑称,不利于民族交融,材料中明清之际地名的变更,反映了皇帝的政治智慧推动了民族交融,而非强调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C 仅从地名变更

5、无法体现边疆地区是否得到有效治理;故选D。5严复在 1895 年所写的原强中提出,“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日血气体力之强,二日聪明智虑之强,三日德行仁义之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日鼓民力,二日开民智,三日新民德”下列选项对这段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A宣传改良道路挽救统治危机B强国救民需要全面发展的教育C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D批判旧礼教推动思想文化革新【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日鼓民力,二日开民智三日新民德”可知,严复提倡人民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而教育能实现材料中的“三端”,B 正确;改良道路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材料未涉及,排除 A;材料强

6、调的是强国救民需要全面发展的教育不是民主革命的理论依据,排除 C;批判旧礼教推动思想文化革新的是新文化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 D。361918 年 12 月 14 日,顾维抵达巴黎。在回忆录中,他这样描述自己对和会的期望,“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二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满。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顾维钧的期望是基于中国A为同盟国的胜利作出努力B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和会C抑制了日本在华势力发展D已经成为国联成员国之一【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之间召开的大会,而中国去参加是由于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B 正确;中国加入的是协

7、约国而非同盟国,排除 A;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日本在华势力迅速扩张,排除 C;国联建立于 1920 年,晚于巴黎和会召开时间,排除 D。71947 年 8 月 10 日,贺龙在绥德分区县委书记席会议上的报告中说:“我们胜利的原因在哪里呢?就是毛生席讲的:小米加步枪这个无敌将军。小米是群众,步枪是军队,”这段材料强调了A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B国民党的战术失误C解放军武器装备的落后D群众是力量的源泉【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贺龙强调解放战争顺利推进的原因是群众和军队密切配合,这反映出战争的胜利需要依赖群众,群众是力量的源泉,D 正确;1948 年 9 月,解放战争进入到战略决

8、战阶段,排除 A;材料与国民党的战术无关,排除 B;材料强调的是群众的力量,而非解放军的装备问题,排除 C。81938 年 11 月,毛泽东指出:“人民要求政府满足自己的政治经济要求,同时给政府以一切可能的利于抗日的援助;工人要求厂主改待遇,同时积极工作以利于抗日;地主应该减租减息,同时农民该交租交息,团结对外。”“让步和帮助都应该是积极的”主要是为了A发动人民加入到民族战争 C打击封建主义与官僚主义B推动工农武装割据的实现 D代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答案】A【详解】1962-1965 年,中国的钢产量持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B 正确;1962 年时

9、,中苏关系已经恶化,排除 A;此时中国尚未进行改革开放,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4也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排除 C;1992 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D。91978 年,时任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的袁庚提出“冲破束缚,放手大干,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思想;1979 年,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气魄,“炸山填海”建立起蛇口工业区;1981 年,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这体现的时代精神是A开拓创新、敢闯敢干B万众一心、众志成城C尊重科学、生命至上D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冲破束缚,放手大干”“杀出一条血路”“时间就是金钱”等信息可知

10、,这些口号反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开拓创新、敢闯敢干的时代精神,A 正确;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抗洪救灾精神,排除 B;尊重科学、生命至上是抗疫精神,排除 C;攻坚克难、不负人民是脱贫攻坚精神,排除 D。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据此可知,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根源是A剩余产品的出现 B文字的发明C社会分工的形成 D生产力发展【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可知,人类社会之所以进入阶级社会是因为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使食物有了

11、剩余,所以其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D 正确;A、BC 均不是根源,排除。11有学者研究指出,欧亚大陆的人口从公元前 1 万年的大约 200 万增加到公元前 5000 年的 1500 万,公元前2000 年约有 6000 万,到公元 1 年达到了惊人的 165 亿。促成其在大约 1 万年的时间里近百倍增长的重要因素是A农耕和定居生活B人口迁徙和文化发展C贸易和物种交流D男耕女织和小农经济【答案】A5【详解】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公元前 1 万年,原始农耕的发展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稳定的生产生活资料,人口数量才得以迅速增长,A 正确;人口迁徙无法带来人口总量的增加,排除 B;由于生产

12、力水平的限制,公元前 1 万年还不存在成规模的贸易和物种交流,排除 C;男耕女织和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耕作方式,排除 D。12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市区人口开始减少,出现内城空洞化倾向人口由中心城区向郊区迁移,聚居在大城市边缘地带,城市周边出现卫星城。这表明英国A城市化的水平下降 B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农村发展超过城市 D国家人口数量锐减【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20 世纪 60 年代人口由中心城区向郊区迁移聚居在大城市边缘地带”可知,这反映出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 正确;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不意味着城市化水平下降,它表明英国城市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排除 A;“农村发展超过城市”不符合

13、事实,排除 C;人口由中心城区向郊区迁移,不会造成人口数量锐减,排除 D。13 1985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当时影响“东西问题”的主要因素是A金融危机 B欧共体不断发展C冷战对峙 D不结盟运动兴起【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可知,1985 年还处于冷战时期,影响当时和平问题的关键是冷战对峙,C 正确;金融危机、欧共体不断发展属于经济领域,是“南北问题”,排除 AB;不结盟运动运动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排除 D。单项选择题

14、单项选择题,14-15 题,每题题,每题 3 分,共分,共 6 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 3、2、1、0 分。选出最佳选项,多分。选出最佳选项,多选不得分。选不得分。141941 年,陕甘宁边区发布施政纲领:“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该政策在当时最大的作用是有利于A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6B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C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5、进行探索【答案】C【详解】C-3 分、A-1 分、D-1 分、B-0 分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推行“三三制”原则,团结各党派、各阶层人士,这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为最佳项;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也是“三三制”的作用之一,但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团结抗日力量,巩固统一战线,A 为次佳项;“三三制”为后来的政协制度提供了借鉴,但不是对当时的影响,D 为次佳项;当时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B 说法错误,排除。15 近几年,少数西方国家政客和媒体炮制与中国“脱钩论”。但是根据 2022 年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和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 6906 亿美元;欧盟、非洲、东盟和拉美地区与中国的双

16、边贸易额分别达到 8563 亿美元、2820 亿美元,9753 亿美元和 4858 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这反映出A中国引领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B加强国际合作是经济全球化需求C优势互补市场规律起到一定作用D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程度明显增加【答案】B【详解】B-3 分、C-1 分、D-1 分、A-0 分根据材料,一方面是西方政客和媒体炮制与中国“脱钩论”,另一面是各方对华贸易额屡创新高,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脱钩论”没有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才是正道,B 为最佳项;C、D 体现了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市场规律作用下,各国对华经贸合作活力澎湃,但没有体现某些西方媒体同时也在炮制“脱钩论”,C、D 为次佳选项;“引领了世界”的表述错误,排除 A。第卷二、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5 分。16(2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初,政府设置榷货务管理茶叶贸易。政府向园户(种茶的百姓)提供种植本钱,园户则将所焙制之茶除输租外全数交由政府收购。政府向园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又以较高的价格批发给商贾。至嘉佑(公元 1056-1063 年)中期,茶叶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政府对茶叶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