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河北卷)(考试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565474028 上传时间:2024-07-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3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河北卷)(考试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河北卷)(考试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河北卷)(考试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河北卷)(考试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河北卷)(考试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河北卷)(考试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河北卷)(考试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24 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河北卷)历史(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原创)张家口市尚义县四台遗址出土陶器上,压印纹饰中的类“之”字纹、网格纹、窝点纹、

2、编织纹等文化因素,在西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哈民文化、太行山东麓北福地一期文化中,均得到延续和发展,可能是“之”字纹等纹饰的源头之一。由此说明()A该区域文化对周边的辐射作用强B该区域草原文明发达C该区域和西辽河流域文化同源D该区域制陶工艺较其他区域先进2(原创)西周晚期,出现了大量有关于重视血缘与宗室的诗歌,如“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邦家”、“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尤其在贵族之间,这种重视兄弟家人情谊的表现则更为明显,乃至成为了他们苦苦呼吁的事情。这表明()A宗法制出现了危机B贵族之间矛盾增大C维护旧的统治秩序成为共识D文学水平提高3(原创)汉书食货志中说:“富

3、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于是天子北至朔方,东封泰山,巡海上,旁北边以归。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民不加赋而天下用饶。”这说明()A实施抑商政策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汉代商业总体发展水平很高C汉代农业的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4 唐会要记载,开元三年六月,玄宗下诏,县令、州刺史有业绩者可调任京官,“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2不能够担任中央三省的负责官员。唐玄宗的做法旨在()A提高地方官员地位B增强官员执政能力C实现地方吏治清明D促进官僚队伍流动5北宋时期,西北和京师是消费性商业市场,而东南则是生产发达的地区,京师与西北货币供应量大,东南货币供应量

4、小,而东南的铜钱不断地通过上供形式流向北方,这一矛盾是宋代商品货币流通的一大特色。该特色反映了这一时期()A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滞后B政治、军事因素影响货币流通C铜钱地区间分布不平衡D西北与东南地区无法直接贸易6(改编)明清时期,儒家的理念、精神不仅没有成为商人谋取物质利益的障碍,没有沦为空泛的道德教条,反而具有很强活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观念形态,透过各种规制和具体的运作方式规范着商人的言行。这表明明清时期儒家思想()A成为商业经营的行为准则B促进了商业经营的有序发展C提高了工商业者的积极性D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7(原创)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慨叹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

5、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灯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的落后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市场D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8下表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由此可知,辛亥革命()领导人评价毛泽东辛亥革命实际上起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作用胡耀邦辛亥革命在近代史上第一次证明了中国的命运不是帝国主义所能任意支配的胡锦涛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A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目标B推动了中华民族空前团结C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发展D极大地

6、解放了民众的思想91935 年 4 月 1 日蒋介石在贵阳首次提出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设想,并强调这是一个“整个的根本的方案,而非局部的临时的办法”,目的就是要“挽救今日民族之危急与解除全国民众之痛苦”。这反映了国民政府()3A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B为抗战进行经济准备C力图实践实业救国思潮D认识到民族矛盾占主导10在太行山脚下最后一个中国革命农村指挥所,毛泽东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思想。毛泽东在这所“指挥所”()A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提出了稳固抗战总后方的方案C绘制了新中国的发展蓝图D开辟出了中国人民革命新道

7、路1120 世纪 80 年代,在河北邯郸的一些农村,牲口价格猛涨。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一千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一匹大牲口的价格涨到一千五百元以上,小毛驴的价格更是涨到了八百元以上。这主要是由于()A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广泛B机械化耕作方式已无优势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12(原创)11 世纪以来,西欧农民向封建主交纳的货币地租有所增加,有时甚至取代了部分或全部劳役地租,使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动,但并未减轻甚至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西欧骑士阶层崛起B西欧农业经济发展C西欧农民斗争的结果D西欧商品经济关系的发展13(原创)格劳秀斯认为,人们

8、既然是为了保护自己而订立契约,组成国家,那就要给国家足够的主权。这种主权,“其行为不受另外一个权力的限制”。其主要观点是()A主张社会契约论B倡导人民主权说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启蒙运动的影响14西方史学家艾芙瑞克罗斯比在其代表著作哥伦布大交换中提道:“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和西半球之间的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它是人类历史上跨越种族的一件重要事件,引发了各种生态上的巨大转变。”克罗斯比意在强调“哥伦布大交换”()A是一次偶然发生的历史事件B推动了东西方的思想交流C改变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D导致了东方殖民地的落后15美国善于吸收和利用欧洲资本,1

9、850 年后,随着英、德、法的投资者大量购买美国铁路证券,美国东部的贸易和制造业得到发展;与此同时,纽约的资本市场形成,美国银行资本由 1860 年的 10 亿美元增至 1900 年的 100 亿美元。这可以用来说明()4A生产技术的进步B英、法的衰落C世界市场的作用D美、德的崛起16德意志银行的报告显示,美国 01%最富有家庭的财富相当于最底层 90%家庭所拥有财富的总和。所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是当代全球化体系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当前逆全球化声势最大的地方,同时扮演着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中心和动力源的双重角色。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是()A全球化加剧发达国家的社会分裂B全球化的最大阻碍来自发达

10、国家C逆全球化主要是反经济全球化发展D全球化发展拉大国家间财富差距第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17(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材料一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絁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材料二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

11、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两税法实施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明欧洲国家在上述“三角贸易”中的经济获益。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丝绸5在我国古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6 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材料一1937 年南

12、京国民政府考虑到东部地区将首先成为中日之间的战场,提出了东部工业西迁的构想。1940 年底沿海工矿内迁工作基本完成,内迁的厂矿共达 448 家,技术员工有 12080 人,机器材料 70900 吨。在地域分布上,以四川和湖南两省接受内迁厂家数量最多,沿海工厂的内迁有力地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二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潜在的战争威胁,尽快改变中国工业不合理布局,中共中央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全国之力在西部的十余个省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前后投入 2000 多亿元和

13、上千万人力,构筑起了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内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交通体系,极大地增强了新中国的工业实力,完善了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而雄厚的物质基础,谱写出新中国史册上伟大而光辉的一页。摘编自朱佳木进一步认识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材料三“三线精神”是在国际形势动荡、内忧外患的特定历史时期凝聚而成的。“三线精神”承继了红船精神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内嵌了井冈山精神的“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融渗了长征精神的“乐于吃苦、不畏艰难”,糅合了延安精神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植了西柏坡精神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与“两弹一星”

14、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脉相承。摘编自张立三线建设博物馆文化传承的新时代之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沿海工业内迁的原因及其影响。(8 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指出三线建设工业发展的特征。(4 分)6(3)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三线精神”的认识。(2 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

15、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年)选取一个实例,阐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的。(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19 世纪英镑对全球经济、金融和货币的支配地位,正是大英帝国全盛时期令人惊叹的强大

16、国力的反映。1860 年,大英帝国领地面积达到 2470 万平方公里,到 1909年,总面积增加到 3302 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 25%。不仅如此,大英帝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大7量投资。到 1914 年,海外投资占世界境外投资总资产的 40%50%。在为世界贸易确立规则的同时,大英帝国还为国际货币体系确立了标准。1868 年,只有英国和它的一些经济依附国实行金本位制,但到 1908 年,除中国、普鲁士和少数中美洲国家继续实行银本位制之外,金本位制成为世界货币体系的标志,实际上就是英镑本位制。摘编自向松祚新资本论材料二1969 年 6 月,一份题为“国际货币事务的基本选择”的报告正式提交尼克松总统,这就是著名的“沃尔克报告”。其主要内容是:(1)美国应首先会同有关国家就汇率重新安排问题展开磋商,并以此促使德国等有关国家实现货币升值。(2)在无法实现汇率重新安排的情况下,美国应单方面宣布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以期减少美国的黄金流失,刺激汇率机制的重新调整,同时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方向。该报告很快得到尼克松的批准和采纳。1971 年 8 月,尼克松总统正式公布了美国的“新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