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基层治理座谈会讲话

上传人:通*** 文档编号:565292907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基层治理座谈会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城乡基层治理座谈会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城乡基层治理座谈会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城乡基层治理座谈会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城乡基层治理座谈会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基层治理座谈会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基层治理座谈会讲话(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乡基层治理座谈会讲话一、正确认识基层治理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基层党建的关系(一)基层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城乡基层主要指的是农村的乡镇和村、城市的街道和社区。”国家治理在广义上涵盖对国家一切事务的治理,等同于治国理政。其纵向维度,涵盖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以及组织、个体层面的治理。由此可以说基层治理就是涵盖基层区域内一切事务的治理。国家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在基层,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紧紧依靠基层、聚力建强基层。所以,省委全会决定指出“基层治理是

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省、市、县规划安排基层治理任务分别127条137条122条,涉及基层党建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二)明确基层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各样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而城乡、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单元,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也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神经末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作为重要内容专门部署

3、,也是四川城乡基层治理的根本遵循。因此,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主要指向在社会治理,创新的空间和潜力也主要在具体社会事务治理。站在这个意义上讲,基层治理的概念约等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概念。但它的内涵和外延远远大于政法口一直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也是城乡基层治理办设在组织部的原因所在。(三)把握基层治理与基层党建的关系。“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强调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红线。推进基层党建,是为

4、了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长期执政的基层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二者相互依存、互促共进,具有内在一致性。基层治理有效是目的,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是方法和途径,基层党建是保证。二、城乡基层治理的目标和重点任务现阶段城乡基层治理,聚焦的是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目标指向是固根基、扬优势、被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提能力,聚力解决好城乡基层治理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政策性问题,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新时代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省市县关于推进现代乡村治理、创新

5、和完成城市基层治理、加强能力建设、强化组织领导4个方面一百多项任务十分庞杂而繁重。跳出具体工作思维归纳城乡基层治理的主要任务,主要体现为“四大变革”:(一)推进治理理念变革。理念是实践的先导,治理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治理成效乃至成败。习近平同志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这是理念上最根本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自觉冲破旧有的治理观念,形成和发展了许多新的治理理念。比如:从“注重管制”向“注重服务”转变,从“以政府为中心”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转变;从“权力主体”向“责任主体”转变;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注重经

6、济增长向注重社会公平转变;从封闭式管理向公开透明管理转变等。新时代的城乡基层治理,首要任务是落实现代的治理理念。比如:要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理念,“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要落实“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健全乡村服务惠民机制、加快社区服务供给体系建设,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动态调整机制”;要建立乡镇、村社区权责清单,实行准入备案制度,为基层减负。要落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要求,“构建全业务、全时空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二)推进治理结构变革。以往的社

7、会管理,更多强调政府的权威和绝对地位,呈现出典型的一元化特征。一元管理模式具有很大弊端,政府权力无法触及社会生活的全部,也很难实现信息的完全把控,政府无法逾越自身障碍成为“全能政府”,实践上还容易引起群众的反感,引发不良的社会影响。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社会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们价值多元化、利益诉求多元化、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社会秩序的重建迫切需要第三方力量的参与,以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协作的多元治理格局,从而形成与之相应的广泛的社会公共责任机制。因此,新时代的社会治理结构对应的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

8、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之间的协同共进,属于一种多元参与的结构体系。要全面落实“党是领导一切的”要求,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共治体系”,实现“共治共建共享”。比如:在农村要“完善党组织领导村级治理的体制,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同步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在城市,要“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机制,强化县、乡镇、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动。全面推行社区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构建协同联动的社区治理架构”。要深入拓展区域化党建,全

9、面推行“1+5”(突出党建引领强化领导核心,党群联建“聚合”资源,多向服务“重组”资源,积极向上“争取”资源,公众参与“拓展”资源,开阔视野“外引”资源)区域化资源整合高度工作模式。要“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居民小区治理机制,健全乡镇党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四级架构,形成“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机构”三方联动格局。(三)推进治理方式变革。治理效能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靠治理手段和方式的现代化。现代社会人员流动加速、各类矛盾趋于复杂,信息传播更加快捷,与之相应的治理手段也必须由平面化向立体复合化转变,由单向传导向双向互动转变,由单一手段向多种手段并用转变,由传统手段向现

10、代科技手段转变。因此,新时代基层治理,必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多管齐下,坚持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并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比如:在议事方式上,要“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鼓励开展村(居)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各类协商”“探索搭建有事好商量平台,建立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着办基层议事机制,运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办法解决群众矛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在管理手段上,要“全面整合基层党建、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环境保护、文明县城等各类网格,建立全科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社

11、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发育程度不足、参与度不高,是基层治理的突出薄弱环节,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直接资助和公益创投等方式,拓展社会组织、协会商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社区治理空间”。在技术支撑方面,要“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加快发展数字产业,实施互联网+社区计划,” “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在文化引领和德治方面,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组织体系建设,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建立健全道德评议机制,发挥红白理事会积极作用,加强基层治理诚信体系建设”,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在环境治理方

12、面,“无物业管理的老旧院落、无责任单位的小区,实行院落(小区)自治”;明确“村民自筹、受益主体付费”政策,改变凡事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方式。(四)推进治理动力变革。一方面,“基层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基层是个框,啥都往里装”“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甚至一度时期被称为“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权力责任倒挂问题在基层长期存在;另一方面,基层尤其是广大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与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相互交织,基层想发展群众盼发展但缺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撑,“钱不是问题,关键是没钱”。因此,新时代城乡基层治理一个重要改革方向,就是聚焦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政策性问题,用改革的办法把制度优势转

13、化治理效能。针对基层“权小责大”的问题,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和高效率的组织体系,持续为基层扩权赋能、减负增效。要抓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村建制调整改革,推进基层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村级组织事务,配套推进综合目标考核体系调整优化,推动基层聚焦为民服务主责主业,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切实提升基层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针对基层“治理缺钱”的问题,要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放在夯实农村基层治理物质基础的高度,“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机制”“探索发展社区经济”,同时尽可能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倾斜和延伸,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要“培育发展一批中心村、重点村和特色村”,增强村级要素集聚

14、、自我发展、公共服务、有效治理能力;研究制定支持区域性重点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等政策措施,落实经济发达镇的相关改革政策。针对基层治理“缺人才、治理主体的素质不适应”的问题,要完善担当作为机制,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实施基层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强化对基层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治理人才引进激励政策。与此同时,省市县委均成立了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组织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加强党委对城乡基层治理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改革政策高质量落实。这一整套体制机制改革措施持续推进下去,基层治理的动力和效能就一定能不断增强。三、新时代基层干部应具备的治

15、理能力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最终要靠各级干部去推动、去贯彻、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今年,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部门明确提出“提拔重用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强的干部”。要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增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一)着力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

16、会讲话中,用大量篇幅和专门段落,强调“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并首次在中央全会文件中提出要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到,制度和法律是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维护制度和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执行制度和法律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每名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执行制度没有例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等基本法治观念,彻底摒弃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决不在执行制度上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尤其需要基层领导干部注意的是,要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步加强各种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及时发现问题、透彻分析问题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要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按组织议事决策规则办事,确保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要严格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不断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