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565200577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林如海死后是否有巨额家产留给林黛玉,自清代便是人们探讨的话题。涂瀛在红楼梦论赞红楼梦问答中首提此说:“林黛玉葬父来归,数百万家资尽归贾氏。”论者坚持认为林如海留下巨额遗产并流入贾府,依据主要有三:一是第七十二回贾琏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曰“再”说明有“初”,当初可发的三二百万之财只能来源于林如海遗产。二是第二十五回王熙凤指着贾宝玉向林黛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三是巡盐御史属肥缺,一定

2、会积揽下大笔私财。其实,“再”有“如果”义,是常见义项,贾琏此语中完全可解释为“如果”,并不意味着有发过三二百万财的初次情况。王熙凤说贾宝玉在人物、门第、根基、家私方面能配得上林黛玉,这是婚配方面的常见提法,并不说明林黛玉也有大笔家私,特别是此处是说贾宝玉能配得上林黛玉,并未提林黛玉能配得上贾宝玉,“配得上”是单向度的,贾宝玉一定比林黛玉更好或不比其差,并不能反过来说明林黛玉不比贾宝玉差,就如第二十九回贾母所说贾宝玉的对象标准:“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这种情况自然也属于贾宝玉能“配得上”对方。至于认为林如海有巨额遗产,并且林黛玉可以继承至少一部分,从生活

3、逻辑上是成立的林如海即便从书中所写看,也不会是穷官,林家无论是户绝而林黛玉继承家产,还是按惯例从宗族立祀而为林黛玉预留嫁妆,林黛玉都会有一笔财产。但关键问题是如果写到了林家财产并由林黛玉继承,对小说情节特别是宝黛爱情、对林黛玉形象是有益还是有害?也就是说,艺术逻辑上是否讲得通,是否需要这样写?林黛玉在贾府的生存状态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寄人篱下,二是孤高脱俗。两者是互相依存的,这又直接影响到其性格心理及命运结局。如果林黛玉拥有一笔较大的财富,显然就更有物质及自尊的底气,不会时刻敏感小性,不会无所依靠而只能沉溺到爱情及审美追求中,不会完全是“瘦泪病愁”的形象,不会有第四十四回中向宝钗倾诉的那些“金

4、兰语”,一句话,不会有那个孤弱无助、伤感深情、惹人怜惜的林黛玉形象。这就意味着从艺术逻辑看,要维护作者所设定的林黛玉形象,就不能让她有大笔私财。既然如此,那为何不写林如海是个小户穷官(比如秦业),而写其是书香门第、巡盐御史?大概有四方面原因:一是贾母出于对贾敏的钟爱,择婿时讲究大体的门当户对;二是为林黛玉出众的才学、修养提供必要的成长环境;三是有资格和机会请贾雨村为西席,从而串联起相关情节;四是曹雪芹先祖曾任此职,为怀念而写人。上述第二、三点都是出于艺术逻辑考量。那么,有没有可能既按生活逻辑让林如海留下大笔遗产,又考虑艺术逻辑而让林黛玉不知有此遗产?也就是如前述一些学者所言那样,贾府接受了林家

5、遗产,而未告诉林黛玉。这样写会带来另外的问题:若贾府向林黛玉隐瞒了大笔私财,显然降低了贾府这个尚处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时期的百年旺族的品质格局,特别是如果贾府擅自将遗产用于修建大观园,肯定会制造林黛玉和贾府的矛盾,甚至是法律纠纷,这将直接影响现有的情节进程。实际上按书中所写,林黛玉是以一种彻底的寄人篱下的心态生活的,她自己从未意识到有一笔私有财富,贾府也从未表现出按接受了林家一大笔私财的方式去安排林黛玉的生活,其所有的待遇,都是基于亲缘关系特别是贾母的疼爱。涂瀛当年也看到了林家遗产对林黛玉形象的冲击,指出:“或问:林黛玉聪明绝世,何以如许家资而乃一无所知也?曰:此其所以为名贵也,此其所以为宝玉

6、之知心也。若好歹将数百万家资横据胸中,便全身烟火气矣,尚得为黛玉哉?然使在宝钗,必有以处此。”涂瀛认为从艺术角度看林黛玉不必、不应知道巨额遗产问题,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没有指出如何才能让林黛玉“不知”,似乎认为林黛玉实际知道但没放在心上,这显然不符合书中所写。陈大康先生肯定此艺术性考量,并顺此思路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认为贾母等人没有告诉年幼的林黛玉,林黛玉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后来应是猜测到有遗产,但注意力在与宝玉的相知相爱上,并未细究。这一思路同时还涉及这一连带问题:贾母为解决遗产已消费问题或为确保其留在贾家,故支持宝黛婚事。前文已述若林黛玉知道有大笔遗产在贾家,定不会有如此强烈的寄人篱下之感。至

7、于宝黛婚事,贾母一直没有考虑林黛玉,已是学界的基本共识。也就是说,认为林家有大笔遗产流入贾府,面临着阐释上的诸多困难。既然从艺术逻辑看,林黛玉不必、不应知道有巨额财产,那有什么必要非要写林如海留下巨额遗产,由此造成阐释上的诸多矛盾呢?这其实反映出论者对小说艺术逻辑的独立性、必要性认识不足,习惯于用生活逻辑来解释情节,特别是那些认为是隐性的情节内容。涂瀛及当代学者既认为林如海留下巨额遗产,又认为林黛玉不受遗产影响,实际上是认为生活逻辑应该并且可以与艺术逻辑协调、兼得,但我们从具体情节中看到的情形是两个方面有诸多冲突,无法协调统一,作者只好舍去不写家产问题,也就是说若生活逻辑造成不便甚至带来妨害,

8、为了艺术逻辑,可以忽略甚至违背生活逻辑。(摘编自张平仁、孙旭矛盾与平衡:红楼梦中的生活逻辑与艺术逻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涂瀛看来,林如海不仅有巨额家产,还借助林黛玉之手把其财产转给了贾府。B.当生活逻辑与艺术逻辑发生矛盾的时候,红楼梦更倾向于选择艺术逻辑加以创作。C.作者认为,林如海有无巨额遗产并不影响宝黛爱情的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D.缺乏对生活逻辑与艺术逻辑关系的认知,是人们对林如海有无巨额遗产争论的根源。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年曹雪芹在把林如海定位在小户穷官还是书香门第方面应该有过思想斗争。B.从贾府地位、情节发展以及

9、黛玉性格的形成方面来看,林如海应该没有巨额遗产。C.对于巨额遗产与林黛玉形象的矛盾,涂瀛从艺术角度认为林黛玉不必知道巨额遗产的问题。D.贾母从未考虑宝黛婚事,这是学界的共识,因此林家的遗产对贾母的决策没有影响。3下列有关原文论证的图示,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B.C.D.4根据文本的阐述,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本观点的一项是( )A.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外在的形象充满着更多艺术逻辑的思考。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出门时试探火盆里的火有着生活逻辑的意味。C.百合花中,“我”在通讯员牺牲后“强忍着眼泪”的细节是生活逻辑使然。D.祝福中鲁四老爷坚决不让捐了门槛的祥林嫂参与祭祀,包含着艺术逻辑的考

10、量。5本文围绕林如海究竟有无巨额遗产的问题,指出当生活逻辑与艺术逻辑发生矛盾时可以舍弃生活逻辑。请以蒲松龄的促织或卡夫卡的变形计为例,谈谈你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苟规马随赵晏彪新书记还没有露面,议论便开始了。“听说没有,这马子书记在旧景县当县长,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业绩,怎么反而到咱们县任书记了,这种人不干活还能升官?”“你们不知道呀,马子书记在旧景县的时候,口碑很好,老百姓都说他好,他走的时候,还有人哭呢。”“这倒是新鲜事,现在还有这样的干部?”各种议论、风言风语,一一传到马子书记耳朵里,他一不回应,二不生气,三不追究,任凭大家议论。马子书记上任后,已经几天了,既没有马上开会,

11、也没有找任何人谈过话,只是一头扎进县里的各个项目工程调研去了。二十天很快就过去了,马子书记这才召开了任新政县委书记的第一个县委会。马子书记说,咱们县在全区排名第三,咱们的老领导苟玉明书记和李玉县长工作很突出,做得很好,我们所有的项目都按照上届班子的安排执行,谁做什么工作的还做那份工作,把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好。说到此,他环视着这些干部,他们有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有的脸色表情一派吃惊的样子,还有的似笑非笑“最后一条,我们的干部,不要在会上会下讲大话说空话,更不要什么心灵鸡汤,少说,多干,富民为本,都拿业绩说话。”马子书记说完边站起边又补充一句:“从我做起,开短会,干实事,散会。”会议还没有散,会议内

12、容就传开了马子书记的妻子周丽是正义区里的一名会计,风言风语她自然听到了许多。周末马子书记回家了,她做了几道丈夫爱吃的菜:红烧带鱼、青椒炒土豆丝、腊肉苦瓜,还特意拿出一瓶马子存了十年的老酒。马子欢喜得直乐,问:“今天是啥日子呀,怎么如此丰盛?”妻子周丽笑笑说:“你干得那么好,保住了前三,不应该奖励吗?”马子知道,妻子不是这样的人,他一路走来,妻子虽然是默默地支持他,但什么都明镜似的,今天这样口气与往日不同,肯定这里面有什么事情。“小丽,你是不是听到什么了?”“我没有听到什么,那天老领导李主任问我,听说马子每周都回家呀,这好像话里有话。”马子书记听后说:“工作要干,家也不能不要呀。家国,家国,家在

13、前,国在后,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嘛。我不回家大家又会说我要工作不要家,我回家也是风言风语,这叫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周丽把饭菜摆好后给丈夫倒了一杯酒:“说正经的,有人说你不作为,人家新官上任都会烧三把火,大刀阔斧,而你呢,却步前任苟玉明书记后尘,将来即使有了成绩也不是你的,你傻不傻呀。人家都说你是苟规马随!”“苟规马随?哈哈,还真会改编。”马子笑着一饮而尽,吃了口菜后,给妻子夹了一筷子苦瓜慢慢地说:“我和苟玉明副区长谁能干?”周丽大了眼睛说:“那还用说嘛,人家现在是副区长,高你一级。”“是呀,他定的政策我都一一考察了,没有任何问题,我若不执行对上对下能说得过去吗?”马子又一次一饮而尽,有

14、些意味深长地说:“中国为什么落后?一是盲从,人云亦云;二是恨人有笑人无,墙倒众人推;三是浪费,多少好的工程只因为前任调离或者出现问题,一概否定,浪费的是国家的钱财、人民的血汗和无法挽回的宝贵时间呀。”夫妻俩边喝边聊,马子说,你知道他们说的“苟规马随”是出自哪里吗?妻子摇了摇头。“其实他们是篡改了成语,真正的成语是叫萧规曹随。说的是西汉时期有位开国功臣叫曹参,他被萧何推荐继任丞相。每天下朝后回到家,就听到围墙后有小吏们喝酒、干杯的声音。当地的官员很担心小吏们发出的声音太大,惹怒了曹丞相。官员找个理由带着曹参去围墙后走走,来到小吏们的住所前,见小吏们的厨房和餐厅都很干净。言外之意,就是提示曹参,要

15、不要让小吏们搬家?曹参并没有理会官员的提醒,而是到了傍晚时分,让家人摆好饭菜,自己端起酒杯,朝着围墙后大声说:来,干杯!小吏们一听,齐声欢呼:大人,干杯!曹参和小吏们在一块儿喝酒猜拳,打得火热。“这件事引起了汉惠帝刘盈的不满,他觉得可能自己年纪太轻,在大功臣曹参的眼里不过是个儿皇帝,曹参可能看不起自己,所以不愿意尽心尽力辅佐他。于是汉惠帝亲自找曹参,两个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君臣之谈。曹参总共问了两个问题:一、汉惠帝和刘邦谁更有才能?二、曹参和萧何谁更有才能?“汉惠帝也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一、我不如老爹刘邦厉害。二、萧何比你曹参厉害。汉惠帝说完后,曹参不急不慢地说:这不就对了,萧何善于治理国家,他为相期间,已经制定了很完美的治国纲要、法律条文、规章制度,汉朝按照这样的典章已经逐步强大。我没有萧何厉害,我制定的措施也不一定比萧何的好,既然如此,我为何不按照萧何制定的典章继续执行下去呢?“汉惠帝听后竟然无言以对,打心里佩服曹参的才能。曹参作为丞相,表面上看来不作为,实际上他能够执行前任留下的好的典章,就已经是非常有作为了。试想,倘若曹参上台后,好大喜功,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能,全部推翻萧何留下的制度典章,如此一来,必定会天下大乱,民怨沸腾,汉朝就无法休养生息,更不会出现汉武帝时期的强汉局面,而曹参跟随萧何的做法,也成就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典故萧规曹随。再看曹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