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565100519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些文学家认为,科学家或科技工作者在观测自然现象时不具有审美态度。例如,马克吐温在描述密西西比河的美景时认为:人一旦学会了天气与河岸的语言,往往只关注航行安全、生活利益等问题,如“看到河上有某根漂浮的原木就知道河水正在上涨,看到河面上的标记就知道这里有垂直暗礁”之类;太阳和云层共同描绘的景观如“各样绚丽的画面”等则被忽视了。这种隔离气象审美与科技活动的说法是事实吗?很多哲学家、美学家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隔离气象审美与科技活动的观点存在偏见。日本的斋藤百合子认

2、为,马克吐温描述的某些特定情况不能推断出普适的美学理论。对普通游客来说,欣赏密西西比河的落日、云层之美的确是美学欣赏,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美学欣赏方式,即不能把在形式和感觉层面的美学欣赏当成美学全部。这种看法符合美学事实,因为美学是一门感性的学问,研究中产生的感性触动不仅包括美好积极的触动,也包括痛楚刺激等负面的触动。比如明代文学家杨慎被贬谪到云南、四川等地,他的诗文中不仅描述了恶劣的环境,还饱含艰难生存的体验。斋藤百合子也进一步认为,尽管一些人(尤其是拥有自然科学专业知识的人)确实会从实践和科学等方面考量自然之美,但是这并不会“消除、干扰或减损感觉层面的体验”。加拿大的自然美学家艾伦卡尔松认为,

3、科技知识与气象审美不矛盾。在他看来,学者带着科技知识去鉴赏自然可以获得普通人所达不到、无法知晓的自然真相,同时这种鉴赏也包含普通人的日常经验和自然体验。由此看来,文学家、美学家的争议焦点在于科技知识对气象审美活动的意义和作用。那么,科学家对审美与科技知识的关系又有何认识?经过调研,他们大多认为,科学家首先是普通人,对天气等自然现象有着同样的审美体验;不过与普通人相比,科学家有进一步解读自然奇观的冲动和求索科学答案的习惯。当然,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科技与审美不相容。这种观念主要是基于科技主义的专业偏见。他们认为,没有审美科学照样发展,尤其是现代科技早已拥有一套成熟的方法、标准、规范和话语,就更不需

4、要美学的支撑了。这个观念明显是科学至上主义的,既没有考虑自然科学观察到的感性事实,也没有正视气象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更没有考虑普通大众对自然知识的感性需求。表面上看,科普工作只需要科学家将科学知识浅显化、通俗化,实质上,科普工作者要将科学知识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经验、感性体验融会贯通,让科学更有温度和情怀。既然科学与审美的关系如此密切,那么为什么有人认为科技与美学是隔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专业偏见,这与近代以来形成的专业分工思维、行业视野、职业习惯等有密切关系。面对一些天气现象时,气象科学研究者尽管也会与普通人一样产生某些体验和感受,但是他们并不会往审美(尤其是文艺审美)这方面去“想”,最多只是自

5、然和无意识地体验,因为气象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才是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对现代美学家而言,他们关注的是光电、线条、力的各种形式,并且他们被这些形式和结构所给予的感觉、情绪、思想吸引,科学知识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当然也不会用科学话语来描述自然现象。而人文社会学界也有成见,或者说文学家美学家不希望科技等“功利性知识”触及美学的怡然自得领域。在他们看来,在开展自然审美活动时,如果“这是积雨云,那是雷暴云”的知识介入其中,“诗情”可能荡然无存。同样,科技工作者对文学家、美学家的超然移情也不屑一顾。总之,这种隔阂和偏见是客观存在的,并不那么容易解决。那么,面对如此局面,该怎么办?我们知道,现代科学成

6、熟以前,审美活动与生产活动、认知活动是融合在一起的;到了近代,美学和科技活动才有了分工,两者相对独立,有了巨大的发展。在当代,审美与科技又出现了融合趋势,例如气象审美就是审美与科技交叉跨界融合的领域同样,气象科普工作要求创作者不仅要具备气象学功底和气象专业素养,而且要具备文学、历史、艺术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科技活动及科普工作只有与生活体验、审美经验、文学书写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更大成效,不能为了普及而普及。气象科学考察写作、描述气象物候等都是将气象审美与科技知识结合起来的活动。如气象学家王鹏飞时常自觉引用古人诗词文章作为科学论证的材料。其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还具有一定的通俗性和

7、审美性,事实上产生了一定的气象科普效果。(摘编自王东、上官张帆论气象审美与科技的关系)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吐温的话表明,科学家或科技工作者在观测自然现象时并不具有审美态度。B.普通游客的审美只是从形式和感觉层面进行,不会从实践和科学等方面考量自然之美。C.科学至上主义者认为,没有审美科学照样发展,在现代科技活动中不需要美学的支撑。D.近代,人们在专业分工思维、行业视野、职业习惯上形成了诸多不同,存在着专业偏见。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隔离气象审美与科技活动的说法,很多哲学家、美学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们认为二者具有联系,不是

8、隔离的。B.感受到事物的美属于美学欣赏,但不是美学欣赏的全部,美学欣赏也包括在感受事物时所产生的痛苦体验等负面的触动。C.一些科学家认为“科技与美学是隔离的”,这由其专业偏见所决定,而这种专业的隔阂与偏见是客观存在的,确实难以消除。D.自古以来,审美活动与生产活动、认知活动三者融合,直到近代才各有分工,各自完全独立,相互之间才没有了关联。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中第三段“科学家对天气等自然现象与普通人有着同样的审美体验”观点的一项是( )A.研究艺术哲学的学者斯图尼茨认为,科学家将专业知识和实用目的介入了观赏过程,因此“关注的就不是云朵醒目的外表,而是形成这一外表的原因”。B.北宋沈

9、括曾描写彩虹“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后更换角度观察“夕虹”,“自西望东则见”,这一现象符合虹霓与太阳相对的道理。C.明代徐霞客游历浙江天台山,感受了阴晴不定风云多变,看到植被发育的垂直差异,自然发出感慨:“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D.柯尔利斯在奇异自然现象中,记录了科学家对各种反常天气现象的描绘和感受,他们仔细观察形状和色彩,记录气温和湿度的同时还自觉地探究缘由。4下面是气象学家在科普活动时对2008年冬天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冰雪灾害的阐释,根据材料内容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冰雪灾害是短时间内的冰雪量大(要求温度低和空气含水量大),令人猝

10、不及防才产生的。江南的中南部空气含水量大,但很少出现低温情况;而江淮以北地区更容易满足这两个条件,经常“燕山雪花大如席”。因为人们有这方面的经验,会多加防备,所以很少造成巨大的灾害损失。而2008年冬,强冷空气越过江淮地区不断南下,与同样强劲的偏南暖湿气流持续交锋,形成了拉锯式的持久战,由此形成了江南地区反常的冰雪大灾。这种情形江南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令人猝不及防,人们当然也就感到特别寒冷、难以接受了。A.句子体现了专业性,表明科普者要有扎实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素养。B.句子体现了科普者要有专业素养,也要具备文学等方面的知识。C.句子凸显科普者在科普活动时要把气象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放在首要位置。D

11、.句子将科学知识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经验、感性体验融会贯通,通俗易懂。5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还乡沈从文我很无聊地在船上过了四十天。忽然船已到了辰州关,十年来的税关还是现样子。就是坐在那高岸石栏杆上的兵士,也仍然还是在那里很悠闲地唱着军歌。这使我欢喜极了。我想上岸去,因为离这地方太久了。我要找我那些熟悉的旧地方,就向税关衙门那大路上走去。走到了近城的地方,我望到一个卖铁器的铺子,我想起了旧事,觉得有进里面看看的必要,就进了那铁器铺的门。这一家铺子里各处仍然是各样铁器、耕田的零件、船上的零件、钓鱼钩、小刀、锤、钻以及那些钢镖。那老掌柜一头的白发,低了头在用炉整理一

12、个钢镖。这就是我所想见的老人,而且这钢镖,也就是我往年想成为一武士时日不离身的钢镖。我不作声望望这一个屋子里的一切,感到特别熟悉。那老人,把头一抬,见到有人了,用着那洪大吓人的声音说道:“要什么?”“嗨,你不认识我了,大伯!”他奇怪了。望了望我的身上,好像实在想不起我是谁了。我就坐到一个大铁墩上了。这人还是在记忆中数着他所认识的人,然而时间太久,近十年的事,他实在想不起我是谁了。我见到他失望了,我说:“我来买镖,多少钱一支。我学打镖。”我说的话完全是旧话。这话是他当年传给我的,但记到这名词,这时有用处了。他听到我这话,闭了一会眼,忽然一睁,样子变了。“嗨,”他笑了。他年轻了。我居然被他认识了。

13、“你是小副爷,你是小副爷。”烟来了,茶来了,瓜子来了。他仍然这样亲热地把我款待。他对我目不转睛地望,使我感到小小的拘束。这独身的老人,他想不到我还来这里望他,所以这时一见到我,快乐得成小孩子了。坐下后我们互相用着那仿佛家人的亲密招呼。“才到吗?”“船才到关上,因为想起你,所以先上岸了。”“你呀,从什么地方来?”“来得远了,从京里来!”“从京里来,是在冯玉祥手下吗?”“不是。”“吴佩孚吗?”“不是。”“”他只用眼睛望我,似乎不相信我还能答出另外一个人的名字。我就说:“不是军队。”这老人除了知道这些名字,大致还知道孙文、贺龙、张飞,以及厘局、共产党、财政部。他以为一个人做事总就是为这些人当差,到这

14、些地方拿钱,所以我说不是在这些人部下时,他就很聪明地转了方向,问我是不是到京里财政部做事。我仍然说不是,他就有点惊讶了。我说:“我不到军队里了。”“不到军队也不到部里吗?”“也不到。”“你是做局长了。”“我不做官,人不中用,他们全做官了,我是一样事也不做的。”他在心上忖度了一下,把我这话玩味一阵,又把我身上的衣服看看,忽有所悟似的点着那大头颅。“不要紧,不要紧。”他就把身子就近了一点,然后他把声音放低,“小副爷,这里前一阵很杀了几个!全是年纪轻轻的,还有两个女的,一个十八岁,一个十五岁。”“做什么事?”“嗨”他就笑,好像笑我装不懂,而早已为他看透那种样子。我实在还莫名其妙。我想,难道沿河不清静

15、,有年轻人被土匪杀死的事吗?我不作声了,很纳闷。他轻言细语地说:“小副爷,小心一点,你到街上走恐怕有人要我知道你是”这才真是怪事情。我愕然了。我还不曾注意到他“知道我是”那句话。“怎么样?地方有变动吗?”“我告诉你,他们捉到就杀!”“为什么?”“说你们也杀人放火。”“什么人说的?”“都是那么说。他们说你不就是共产党吗?”我明白他所以低声劝我的意思了。他一番好心地来告诉我杀人的事,我明白了这好意以后一笑。他见我一笑还以为话已说穿不必遮掩了,他说:“要小心一点才行。”“我什么也不是,明白了吗?”这人睁大了眼睛对我望,因为他说话的声音极轻,而我说的话却像有意把声音加重,他为我这不忌惮的气概所慑,一句话也不说了。我想起为什么我竟会被他疑心为共产党,知道这地方的情形是怎样了,我就觉得有点寒心。我问他这地方的军队是谁驻防,他告诉我是一个姓曾的旅长。我问他这旅长名字他不知道,要我到街上去看看告示,这铺子外面就正有贴告示处,我就走出去看了一会,结果仍然还是只知道旅长姓曾。进来后我就问他为什么会疑心我是共产党,他答复不出,大致这样穿着的人可以当共产党杀,是中国各处地方很普遍的事,这老年人也很看了几回,所以就为我担起心来了。我从他口中知道了许多事情,我才明白街上一切虽仍如昔日,老人的铺子也仍然还存在,但有许多地方这时代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