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讲解5——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

上传人:p****u 文档编号:565057834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38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讲解5——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讲解5——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讲解5——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讲解5——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讲解5——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讲解5——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讲解5——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阅读理解专题讲解4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篇l常考题型请赏析句子(词语)的表达效果;请赏析句子(词语)的表达效果;请谈谈这句话(这段话)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请谈谈这句话(这段话)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请说说这句(段)话请说说这句(段)话/这个词的妙处。这个词的妙处。请说说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说说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在文中自选一句话进行品析。请在文中自选一句话进行品析。.l常用修辞手法1.比喻2.比拟3.夸张4.排比5.反复6.对偶7.设问8.反问9.对比10.借代11.反语12.双关13.互文初中必须掌握应该了解比喻本体本体喻体喻体(1)含义特点1.比喻比喻词比喻词

2、被比喻的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事物或情景对本体特征的对本体特征的有效并十分形象有效并十分形象的修饰的修饰比喻关系的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标志性词语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事物的修辞方法。l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一样、仿佛似的,恰似似的,恰似”等连等连接。常见形式是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甲像乙”。【例】月亮像银盘一样高高地挂在夜空中。l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

3、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是、变成、构成了”等等连接。典型形式是: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甲是乙。”【例】夜空中,月亮变成了银盘,高高地挂着。l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式是“甲代乙甲代乙”。【例】夜空中,银盘高挂。比喻类型明喻暗喻借喻(2)比喻类型答: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对象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产生联想可以把抽象

4、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产生联想;用来阐述道理,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用来阐述道理,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记叙文中描写事物记叙文中描写事物)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印象深刻具体可感,使人印象深刻。(3)比喻作用(4)答题模板【例题【例题1 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3分)例题精讲例题精讲【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1分)。2.比拟把事

5、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想、感情和行为。【例】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1)含义特点l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l把人比作物。把人比作物。【例】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l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火山发出一

6、声嘶鸣。(火车)比拟类型拟人(常考)拟物(借物喻人)(2)比拟类型注:注:比喻一定是有喻比喻一定是有喻体的,而拟物没有。体的,而拟物没有。答: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赋予拟人化,赋予以人的思想、以人的思想、动作、情感,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动作、情感,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景的情景(或特点或特点),抒发了,抒发了的情感。的情感。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3)比拟作用(4

7、)答题模板例题精讲例题精讲【例题【例题2 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朱自清春)问:问:这句话(这段话)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这句话(这段话)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3 3分分)【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春天比作小姑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例题【例题1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问:问:这句话(这段话)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这句话(这段话)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3 3分分)【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使小草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小草生长的可爱姿态(1分),

8、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1分)。3.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注意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的、没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的、没有原则的、无限的。夸张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有原则的、无限的。夸张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含义特点l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夸大。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夸大。【例】他

9、的歌声响彻云霄。l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夸张类型扩大超前(2)夸张类型缩小l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答:答: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强调了)事物事物的特征的特征(特点特点),表现了,表现了的情感。的情感。突出特征,引起联想效果,给人留下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突出特征,引起联想效果,给人留下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烘托气氛,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感染力。(3)夸张作用(4)答

10、题模板【例题【例题1 1】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例题精讲例题精讲【参考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例题【例题2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秋浦长似秋【参考答案】白发长达三千丈,因为忧愁才变得这样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白发之长是为了形容忧愁之深。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排列起来。【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

11、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1)含义特点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强烈感情或使强烈感情或使观点更鲜明或观点更鲜明或表现了表现了的特点,整齐优美、气势磅礴。的特点,整齐优美、气势磅礴。向式整齐,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言气势,便于抒情,加强向式整齐,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言气势,便于抒情,加强表达效果。表达效果。(2)排比作用(3)答题模板【例题【例题1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例题精讲例题精讲【参考答案】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例题【例题2 2】延安的歌声它是

12、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参考答案】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延安歌声给人带来的希望和温暖,句式整齐,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歌声的赞美之情。5.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分为: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分为: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和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和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文学单位不同词语、短语与句子。出现次数不同。作用不同。(1)含义特点【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续反复)【例】我们还活着在这个世界上;我

13、早就觉得有必要写点什么;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周了,被遗忘的救世主也快到了,我有必要写点什么。(间隔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了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了(或:强烈地表达了(或:强烈地表达了的情感)。的情感)。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让文章的脉络层次更清晰。让文章的脉络层次更清晰。(2)反复作用(3)答题模板【例题【例题1 1】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例题精讲例题精讲【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

14、辞手法,把春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例题【例题2 2】“惨象,以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纪念刘合珍君)【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运用反复修辞手法,鲁迅在文中多次使用“沉默”一词,强烈表达自己对当时政府的愤怒和对民众觉醒的期盼之情。6.对偶(对仗)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1)含义特点【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

15、甘为孺子牛。【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发了情感,向式整齐,音韵和谐,情感,向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凝练,整齐曰称,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语言凝练,整齐曰称,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2)反复作用(3)答题模板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自问自答)(1)含义特点【例】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例】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16、答: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表现了表现了)的特点的特点(的感情的感情)。开头设问:点明写作对象(内容),吸引读者注意,引出下文开头设问:点明写作对象(内容),吸引读者注意,引出下文。中间设问: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中间设问: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2)设问作用(4)答题模板8.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只问不答)(1)含义特点【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例题【例题1 1】这能全怪我吗?请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强调)了了的特点烈地的特点烈地表达了表达了的情感。的情感。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