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上传人:逸向 文档编号:565053963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文本解读1.通过明晰的结构知晓作者明确的人生追求本文是典型的三段式、三句式结构。开篇,列举三种感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不可遏制的同情。接下来用三段分别阐述这三种感情。第二段阐述对爱情的渴望,有三点原因,分别以“首先”“其次”“最后”开头。第三段用“我希望了解”“我希望知道”“我试图理解”三个句式阐述对知识的追求。第四段讲自己的同情心,分别列举“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被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三类在苦难中生活的人,又列举了“孤寂”“贫穷”“痛苦”这三个在作者看来可以表述“整个世界”特征的词语。这样的三段式、三句式结构,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

2、井然。2.通过精深的哲句品悟作者深刻的人格魅力本文有很多意蕴深刻的句子,只有透过文字,走近罗素,反复揣摩,方能享受到“悟道”的快乐,品悟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魅力。3.通过平实的叙述解读作者崇高的人生境界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是罗素活着的三大理由,更是他人生的大三大追求。罗素渴望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是为了生活更美好,那是一种“小我”之境。他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并在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则是从“小我”之境上升到“大我”之境了。罗素胸怀宽广,勇于承担,为解除人类苦难而呼号,热诚地为公众的良知辩护,反对战争,捍卫和平,显示出其博大的胸

3、怀和高尚的品格,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而且他是不顾个人年迈、安危,此时,他已经从“大我”之境进入了“无我”之境了。从“小我”到“大我”,再到“无我”,这是罗素人生的三大境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对人生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提高思考和写作能力。3.感悟作者的生活态度,明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命题产生自己的思考。【教学方法】反复诵读、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自学批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开启话题为何而活看视频,“我为

4、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拷问过无数智者心灵的命题。下面,我们来看看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板书:我为什么而活着(二)整体感知聆听罗素为何而活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之于讲读课文,有两个内容要把握,一是文旁有阅读批注,二是文后有阅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分别是什么。1.朗读要求:(1)读准下列字音。遏()制 飓(j)风 濒(bn)临 俯瞰(f kn)(2)注意把握节奏、语速,体味本文优美凝练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2.感知内容:罗素一生的三大追求分别是什么?明确: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心板书: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

5、难(三)课堂探究解读罗素为何而活1.细读课文,合作探究课文接下来对于这三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请同学们再细致地默读课文,围绕下列问题分小组合作探究。(6分钟)(1)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呢?(2)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呢?(3)说说罗素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4)这三种追求,哪一个让他更执着、更痛苦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学生课堂交流,教师点评并补充相关材料。(1)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呢?明确:它给人带来狂喜,解除孤寂,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2)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呢?明确:追求知识有三个方面:一是了解人类心灵;二是了解星星为

6、什么发光;三是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我们来看一则材料:ppt显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罗素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等人文科学领域,都有极大的建树。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每天要写3000多字才能完成这些著作。晚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家”。罗素用自己在执着勤奋为我们树立了一座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服务人类的丰碑。(3)爱情把罗素引向理想的境界,知识让罗素有了改造世界的力量。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他把目光投向现实,说说罗素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明确: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进一步提问:面对现实世界的苦难,罗素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明确:他能看到这些不幸并希望减轻这些不幸。这一切都缘于他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和对人类的关爱,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悲天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