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上传人:doc****ang 文档编号:565053476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乡村民宿最初是作为酒店的补充而出现的,主要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相应的设施也比较简单。但随着人们消费能力增强,高品质、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需求也快速增长。*市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旺盛的乡村旅游需求,高质量发展乡村民宿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受乡村民宿发展受重视程度不高、数量少且规划布局不够合理、管理服务水平有限等因素的制约,还未实现高质量的供需平衡。要实现*市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合理规划、深挖内涵、狠抓质量、利益共享,使乡村民宿与农村、农业、农民形成健康有机体,并促进乡村振兴。(一)转变思想观念,创造性发展。数据显示,*年*全市累计接待乡村旅游人数

2、*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和*。相比乡村旅游人数的喜人增长,旅游收入增长不尽如人意,人均消费不升反降。这说明游客来乡村旅游只是来看个热闹,不愿消费、无处消费,这迫切需要乡村旅游提供多元、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通过迭代升级更好地满足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的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可以实现需求与供给高水平动态平衡。但是目前,不少人对乡村民宿的认识还局限在只是“睡觉工具”的初级认知上,只看到了其工具属性,而忽视了审美属性和娱乐属性。从供给侧来看,乡村民宿经营者应该突破传统思维认知的局限,把民宿看成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只把“住”作为基础性消费场景

3、打造,还应发展溢价消费场景,使其具备“社会化”的情怀、“大众化”的情绪、“市场化”的需求、“经济化”的载体等多层维度,丰富乡村民宿的内涵意蕴。(二)梳理旅游资源,差异化发展。从调研情况来看,*市发展较好的民宿群都具备一些共性: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明显、配套设施相对完善、核心资源知名度较高和辐射力较强等。可见,并不是每一个乡村都适合发展乡村民宿,要综合分析资源特色,评估投入与产出效益,严防资本“一窝蜂”涌入乡村民宿。因此,可以结合*市“十四五”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各个县(市、区)要认真梳理各类乡村旅游资源,摸透理清家底,在城市近郊、景区周边、特色小镇、传统村落等区域优先发展一批特色鲜明、品质优良

4、的乡村民宿,有条件的村集中连片发展,提高基础设施的集约利用度。其中,*旅游圈着重依托佛禅文化、武术文化、沫若文化、茶文化等特色资源,充分利用动植物、地质、气象自然资源;小凉山旅游圈着重依托彝文化民俗资源和森林、温泉、地磁、独特气候资源;岷江文化旅游带着重依托美食和农耕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将绿色发展贯穿到规划、开发、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形成乡村民宿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的新格局。(三)深挖文化内涵,特色化发展。调查发现,消费者在选择乡村民宿时更多关注环境、民俗、体验等标签;亲子游、情侣游、抱团游等类型占乡村民宿消费近*;“*后

5、”是乡村民宿的主力消费群体,消费趋于个性化,对于民宿的非标准特征接受程度更高。不同消费主体对乡村民宿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应针对不同的需求,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活动,提高供给侧对需求侧的呼应度,细分客源市场。如何实现细分?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保留较为完整的场域,乡村最大的资源是土地,最大的特色是乡土文化。所以,应深入挖掘本地农耕文化、遗产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推出参与度高竞争力强的康养、研学、美食、运动等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推动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普及和产业化发展,通过提升消费者体验感和参与度增强乡村民宿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将绿色转化为特色、用资源吸引资本、用烟火气吸

6、引人气,将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四)提高服务水平,品质化发展。*年*月*日起,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开始实施。这既对乡村民宿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为乡村民宿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只有能满足消费者差异化、个性化体验需求的民宿,才更容易被消费者所选择。好的乡村民宿应该是能因地制宜与所在乡村的生态、产业、文化多种元素融合,提升消费者入住体验、精神享受的地方。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离不开高效的管理、贴心的服务和丰富的产品。因此,要多维度、多层次地提高乡村民宿供给水平。第一,县、乡、村各级应科学规划布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让游客愿意来、住得下、可以耍、能够花。第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规范经营

7、管理,实现经验和资源共享。第三,积极组织民宿经营管理人员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卫生、安全、消防、服务等方面的基础培训,开展对民宿所在区域习俗文化传承、内涵挖掘的专业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乡村民宿从业人员队伍。第四,积极培育民宿管家,要让民宿管家成为消费者在乡村的向导、朋友。第五,要发挥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为乡村民宿培养专业人才。(五)促进融合互助,共生化发展。乡村民宿依托的是乡村资源,原汁原味的乡村生产、生活场景要靠乡村居民来呈现,乡村生态要靠乡村居民来维护,民宿的经营发展无法独立于乡村之外而存在。只有与农民农村农业共生共荣,乡村民宿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拓展乡村民宿业态空间

8、,积极引入多种产业资源扩大收益渠道,通过利益联接来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比如,以特色文创产品、特色农产品为媒,把乡村民宿和乡村居民联系起来,形成乡村发展共同体。鼓励民宿经营者在用工时优先录用当地村民,原材料供应时优先使用当地农产品,通过定向种植、养殖间接吸纳劳动力,增加农民合作社及村民蔬菜、肉类等原材料的销售收入;合理引入社会资本,鼓励村民采取房屋入股的方式加入民宿经营,并按要求进行房屋风貌改造、功能设置;结合当地特色推出生态农产品,以旅游商品的形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乡村以民宿为支点,通过民宿产业链的延伸与连接,形成一个利益整体,产业供应链的每一环形成利益共享机制,促进高水平的供给和需求的对接,最终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