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之际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5047997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秋战国之际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春秋战国之际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春秋战国之际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春秋战国之际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春秋战国之际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之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秋战国之际(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一个新的思想家阶层 他们有的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担任卿相之职;有的虽一度出仕,但以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为主;有的则终身为“处士”、客卿. 他们以从感性经验中抽象升华出理性原则为己务,其活动富有高层次的思想文化特色。 后代习惯尊称他们为诸子。第五章诸子散文儒学 百家争鸣:由于先秦诸子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接触的实践范围、接受的思想文化影响均不相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发展成不同的派别系统。 诸子散文:诸子的著作在内容性质上属于思想学术范畴,但从其形式表达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看,则属于散文作品。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等1家 。

2、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儒(以孔子 、孟子为代表)、墨(以墨子为代表 )、道(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 、法(以韩非子为代表)家。 代表他们政治和学术观点的著作分别是论语、墨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等。 诸子散文都是理论性著作,在散文发展史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论说水平的提高上。主要讲述 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论语、老子; 第二阶段:孟子、庄子; 第三阶段:韩非子、荀子; 第四阶段:吕氏春秋.先秦说理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儒家学派一、孔子与儒学的创立1,说儒 儒,古汉语写作“需”,会“沐浴之意。 人为何要沐浴?准备参加祭祀活动。许慎说文解字: “儒,术士之称;胡适:儒为“殷民族的教士. 儒,

3、最早指以相礼治丧为职业的文化人 作为殷商苗裔的孔子,年轻时以“儒”为业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儒“成了一个重要的哲学学派 儒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儒家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经典,以“仁义为行为准则,以“礼乐”为教化方式,以“内圣外王”为人格理想。主要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魏)何晏集解,(唐)孔颖达疏证(见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 论语集注,(宋)朱熹注 中华书局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 194年版 孔子评传,匡亚明,齐鲁书社,1985; 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本)(后汉)赵歧注,(宋)孙奭疏证 孟子集注(四书集注本),(宋)朱熹 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杨

4、伯峻译注,中华书局 184年版 荀子,(唐)杨倞(谅)注 中华书局 荀子集解,(清)王先谦, 中华书局 988年 荀子简释,梁启雄 中华书局三义 仁义 礼乐 内圣外王儒学的共同特点 1、宗师孔子,视其言行为最高准则; 2、以诗、书、礼、易、乐、春秋为经典; 3、提倡仁义,以此为行为准则; 4、维护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伦常关系第一节至圣-孔子 孔子与论语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为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993年全球伦理宣言,被视为适用于任何人群的绝对法则. 如果人类要在二十

5、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 半部论语治天下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叙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一、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先是西周宋国贵族,至其曾祖孔防叔始迁鲁国.父叔梁纥曾为鲁国陬邑之邑宰。孔子一生简况 孔丘小时贫贱,长大后曾为委吏、乘田等管理仓库和牲畜的小吏. 3岁:公元前49年(鲁襄公二十四年) 其父叔梁纥卒,葬于防山(今曲阜东5里处)。孔母颜征在携子移居曲阜阙里,

6、生活艰难。 岁:公元前537年(鲁昭公五年。孔子立志于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17岁:公元前535年(鲁昭公六年孔母颜征在卒。是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9岁:公元前533年(鲁昭公九年) 孔子娶宋人亓qi2官氏之女为妻. 2岁:公元前532年(鲁昭公十年) 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21岁:公元前531年(鲁昭公十一年)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此“鄙事”当包括“委吏”、”乘田。 27岁:公元前55年(鲁昭公十七年

7、)郯tan子朝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30岁: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年,已通晓“六艺,收徒讲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惯例,实行有教无类.一生弟子多达三千,高足72人。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故云”三十而立”。(论语为政) 是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会见孔子,与孔子讨论秦穆公何以称霸的问题。 3岁:公元前51年(鲁昭公二十四年) 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 5岁:公元前5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发生内乱.史记孔子世家云:“昭公率师击(季)平子,平子 与孟孙氏、叔

8、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孔子在这一年也到了齐国。 36岁,公元前6年(鲁昭公二十六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于,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37岁:公元前年(鲁昭公二十七年)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由齐返鲁。 1岁: 公元前01年(鲁定公九年) 时任中都(山东汶上县西)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次年升任司空、大司寇。前后为官约年。 52岁: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 孔子摄相事.夏天随定公与齐侯相会于夹谷。孔子事先对齐国邀鲁君会于夹谷有所警惕和准备,故不仅使齐国劫持定公的

9、阴谋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齐国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郓、鄵、龟阴等土地。 54岁: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孔子为鲁司寇。为削弱三桓,采取堕三都的措施。叔孙氏与季孙氏为削弱家臣的势力,支持孔子的这一主张,但此一行动受孟孙氏家臣公敛处父的抵制,孟孙氏暗中支持公敛处父。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 55岁:公元前7年(鲁定公十三年)春,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开始率弟子周游列国4年,先后至卫、陈、曹、宋、郑、蔡等国。 67岁:公元前485年(鲁哀公十年) 孔子夫人亓官氏卒。 岁:公元前84年(鲁哀公十一年)是年齐师伐鲁,孔子弟子

10、冉有帅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答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于归鲁。 69岁:公元前483年(鲁哀公十二年)孔子仍有心从政,不被用。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孔子之子孔鲤卒。 70岁: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 孔子自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回卒,孔子十分悲伤。 71岁: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是年春,狩猎获麟。孔子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 7岁:公元前年(鲁哀公十五年子路被害。 73岁: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孔子患病,不愈而卒。孔子生平自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11、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生功业 子曰: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卫灵公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创立儒家学说孔子之“礼” 、礼是国家的象征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八佾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季氏 陪臣,家臣也。逆理愈甚,则其失之愈速.大约世数,不过如此。 言不得专政。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 鲁大夫季孙氏也.佾,

12、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每佾人数,如其佾数 。季氏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乐,孔子言其此事尚忍为之,则何事不可忍为.孔子为政,先正礼乐,则季氏之罪不容诛矣。而季氏忍此矣,则虽弒父与君,亦何所惮而不为乎?” 2、恢复周礼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为政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述而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 3、礼之巨大功用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宪问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

13、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学而 4、礼作为行为规范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 有子曰:“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学而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泰伯 葸,畏惧貌。绞,急切也。无礼则无节文,故有四者之弊。君子,谓在上之人也。兴,起也.偷,薄也.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子罕 麻冕,缁布冠也。纯,丝也。俭,谓省约。缁布冠,以三十升布为之,升八十缕,则其经二千四百缕矣。细密难成,不如用丝之省约.臣与君行礼,当拜于堂下。君辞之,乃升成拜。泰,骄慢也。 孔子之“仁 、仁者爱人博爱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雍也)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孟子梁惠王 、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