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建筑业税率计算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5047869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改增建筑业税率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营改增建筑业税率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营改增建筑业税率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营改增建筑业税率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营改增建筑业税率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改增建筑业税率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改增建筑业税率计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改增建筑业税率:建筑业税负变化的临界点计算营改增36号文件公布以来,各路大师专家各样解读在朋友圈、论 坛等都是刷屏的状态。很多人都提到了建筑业虽然税率增加了,但是可 以抵扣17%进项,进项还是高出了 6个点,因此整体税负变化不大。今天无意中计算了一下,当建筑材料的在整个建筑定价中比例为多 少时才和原来的税负相等。我的计算过程如下(只考虑增值税和营业税):假设一个项目定价10000万元(含税价)营业 税=10000*3%=300万元增值税:假设可以取得进项税额为X,则:增值 税=10000/1.11*11%-X=990.99-X如果营改增前后税负不变,则有:990.99-X=300得出:X=6

2、90.99万元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该临界点税负需要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占项目定价(含税)的比例=690.99/10000=6.91%因此,只有建筑企1业能够取得的进项税额占项目定价比例大于6.91%才会低于营改增前的税负。2、如果企业能取得17%的材料进项,材料占比是多少呢?假设建筑企业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且都是17%的税率(其他税率 暂不考虑):材料(不含 税)=690.99/17%=4064.65万元材料(含税)=4064.65*1.17=4755.64万元材料 占项 目定 价的比 例=4755.64/10000=47.55%因此,只有当17%税率的材料大于47.55%(含税)时税负才

3、会低于营改增前。建筑行业的进项能否取得,将直接决定建筑行业营改增后的税负变 化。因此,建筑业对于项目采取简易方式还是一般方式,需要结合项目 情况及业主单位对增值税专用的需要等进行综合考虑。从上述计算看, 钢构企业的税负将会明显降低,因为钢构企业的材料占了很大比例且基 本都能取得17%勺进项发票。相关阅读:“营改增”政策解读建筑业一、纳税人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的年 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含本数)的为一般纳税人,未超过规定 标准的纳税人为小规模纳税人。二、征税范围建筑服务,是指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修缮、装饰、线路、管道、设备 等的安装以

4、及其他工程作业的业务活动。包括工程服务、安装服务、修缮服务、装饰服务和其他建筑服务。三、税率和征收率(一)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税率为11%。(二)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 征收率为3%。(三)境内的购买方为境外单位和个人扣缴增值税的,按照 适用税率扣缴增值税。四、建筑服务销售额和销项税额(一)建筑服务销售额为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 外费用。(二)建筑业销项税额。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按照销售 额和增值税税率计算并收取的增值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x税率。不同税率的单独核算。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或征收率的货物、劳务、 服务或者不动产,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额;未

5、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五、建筑业进项税额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 资产或者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建筑业纳税人在提供建筑服务时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时, 符合规定的,允许按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税额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增值税扣税凭证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含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购进农产 品,按照农 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实施办法抵扣进项税 额的除外)、从境外单位或者个人购进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自税 务机关取得的解缴税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缴款凭证。六、建

6、筑业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增值税计税方法,包括一般计税方法和简易计税方法。一般纳税人 发生应税行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适用简易 计税方法。(一)一般计税方法的应纳税额,是指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 额后的余额。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销售额不含销项税额,纳税 人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的,按下列公式换算为不含税销售 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税率)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 下期继续抵扣。(二)简易计税方法的应纳税额,是指按照销售额和增值税征收率计 算的增值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应纳税额=销售额X征收率简易计税方法的

7、销售额不包括其应纳税额,纳税人采用销售额和应 纳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照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征收率)(三)一般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一般纳税人 发生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特定应税行为,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 税方法计税,但一经选择,36个月内不得变更。一般 纳税人发生建筑服 务简易计税方法的适用范围包括:1、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建筑服务2、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3、为建筑工程老项目提供的建筑服务(四)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五)试点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以取得的全部 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

8、额。七、建筑业纳税地点(一)基本规定1、属于固定业户的纳税人销售租赁建筑服务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 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总机构和分 支机构不 在同一县 (市)的,应当分别向各自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经财政部和 国家税务总局 或者其授权的财 政和税务 机关批准,可以由总机构汇总向 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2、属于固定业户的试点纳税人,总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但 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范围内的,经省(自治区、直 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和国家税务局批准,可以由总机构汇总 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增值税。3、扣缴义务人应当向其机构所

9、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缴纳扣缴的税款。(二)建筑业纳税异地预缴规定1、一般纳税人异地预缴方式(1) 一般纳税人跨县(市)提供建筑服务,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1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为销售额计算应纳税额。纳税人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按照2%的预征率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后,向 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一般纳税人跨县(市)提供建筑服务,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 税的,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 售额,按照3%勺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纳税人应按照上述计税方法在建 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

10、进行纳税申报。(3) 一般纳税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计划单列市)提供建筑服 务,在机 构所在地申报纳税时,计算的应纳税额小于已预缴税额,且差 额较大的,由国 家税务总局通知建筑服务发生地省级税务机关,在一定 时期内暂停预缴增值税。2、小规模纳税人异地预缴方式小规模纳税人跨县(市)提供建筑服务,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 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照3%勺征收率计算应纳税 额。纳税人应按照上述计税方法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后,向机构 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八、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并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 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

11、天。九、建筑业增值税发票开具(一) 纳税人使用发票种类1、一般纳税人使用发票种类: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 税普通发票、 定额发票;2、小规模纳税人使用发票种类:增值税普通发票、定额发票。(二) 发票开具1、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形(1)向消费者个人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适用免征增值税规定的应税行为。(3)转让金融商品。2、发票作废和退回(1)专用发票作废。增值税纳税人在开具发票当月,发生销货退回、 开票有误等情形,收到退回的发票联符合作废条件的,按作废处理。发票退回。纳税人领用发票后,发现发票印制质量问题或发放 错误、领票信息电子数据丢失、税控设备故障等情况,需将 已领未用空 白发票

12、退回的,应到主管国税机关办理发票退回。3、红字专用发票开具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发生销货退回、销 售折让、开票有误、应税服务中止以及发票抵扣联、发票联均无法认证 等情形但不符合作废条件,应当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开具红字增值 税专用发票。未按照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不得扣减销项税 额或者销售额。(三) 发票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遵循“当月认证,当月抵扣”的原 则。增值税一般 纳税人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专用发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 联,应在规定期限(180天)内认证。1、 发票认证。纳税人携带专用发票抵扣联,到税务机关办税服务 厅申报征收窗口进行认证,或者利用网上认证系统,自行扫描认证。2、取消认证。纳税 信用a级、b级纳税人取得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开具的专用发票,可不 再进行扫描认证,通过登录湖北省增值税发票 查询平台(地址为https : /fpdk.hb-n-),查询、勾选确认增值税发票信息,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十、建筑业增值税纳税申报建筑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纳税期限以1个季度为纳税期限,一般纳税人的纳税期限为1个月。纳税人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