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瑕疵-经典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5047165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染瑕疵-经典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印染瑕疵-经典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印染瑕疵-经典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印染瑕疵-经典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印染瑕疵-经典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印染瑕疵-经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染瑕疵-经典(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屬於纖維原料、紗支原因者(1)棉粒(Nep)(2)棉籽皮(Seeds)(3)粗結(Slub)(4)飛花(Flyer)(5)節紗(Cockled Yarn)(6)紗支不均(Uneven Yarn)(7)雲織(Cloudd of Weaaving)(8)纖維點(Fiber Spot)(9)批號不同(Different Iots)(10)蒸紗不良(11)白點(1)棉粒(Nep) 外觀:布面呈現類似接頭大小之棉纖維團,且係紡入紗中者。如將之拔下,則紗呈斷裂或將至斷裂之狀態。低等級原棉紡成之粗紗,常有此種瑕疵。成因:1.原棉中有死棉纖維團,於清花過程中未徹底除去。2.梳棉時錫林或針板之針不夠尖銳,或

2、兩者間之隔距設定不當,未能 充份發揮梳理作用。(2)棉籽皮(Seeds) 外觀:純棉或棉纖維混紡之胚布面,有甚小黑色或深色之非纖維纖碎片點。成因:1.軋棉工程在將棉纖維與棉籽分離時,纖維根端帶有棉籽皮,或棉籽 被碾碎而摻附於原棉中。 2.清花過程未能將棉籽皮徹底清除。 (3)粗結(Slub)外觀:織物之經紗或緯紗上,偶有一小段長約5至20mm較紗之正常直徑為粗,較炒之正常撚數為少之簇狀纖維。成因:1.精紡時喂入之粗紗內,纖維內密度不均勻,有較小型密集之梭狀纖 維束。 2.精紡機之皮輥及皮圈未能均一將喂入之粗紗把持。 (4)飛花(Flyer)外觀:與粗結相似,但其較粗,不像粗結般之細長,纖維成團

3、狀。將紗略予退撚,可不致使紗斷裂。成因:細紗間內飄浮於空中之纖維團,或積集在機器喂入附近台面上之纖維 團,纏繞於紗上。(5)節紗(Cockled Yarn)外觀:在約纖物幅寬長度之一段紗中,有間隔性之大粗結。紗之粗細變化似竹節狀,一般在粗紗織物之緯紗較常見,故亦稱竹節緯。成因:精紡機之牽伸羅拉設定大緊,羅拉蓋太鬆,喂入之粗紗中偶有異長之 纖維。(6)紗支不均(Uneven Yarn)外觀:由織物長面觀察,織入之紗有粗細不均勻之現象。一般多發生在緯紗。成因:細紗機紡出之紗,由於牽伸機構故障,或性能不良,致紡出之紗在一 段間,時有略粗時有略細者。 (7)雲織(Cloudd of Weaaving)

4、 外觀:緯紗之支數顯著不均勻,織造時粗者或細者恰好集中排列在一起,形成片狀,布面外觀似片片浮雲,故稱雲織。成因:緯紗有規律性之不勻,於織造時緯紗之排列又恰好粗者或細者匯集在 一起。(8)纖維點(Fiber Spot) 外觀:染色之織物,布面中有極少量之纖維不上色,或上色較淺,而呈現泛白色者。成因:1.棉纖維中有死棉纖維。 2.在紡紗過程中,因疏忽或管制欠妥,混入極少量之聚酯纖維,於染 色時非使用分散性染料,及非高溫施染,則聚酯纖維不上色。 (9)批號不同(Different Iots) 外觀:化纖絲或化纖加工絲織物,混紡紗織物,支數粗細與密度均符合規定,但經染色後,經紗間或緯紗間有界限分明顏色

5、深淺之不同。成因:1.在織造時雖使用丹尼數相同之絲,但製造批號不同。由於吸色性不 同,或伸縮性、膨鬆性不一致,在經染色後,則有顏色深淺之不同。 2.在織造時使用之混紡紗,雖支數與密度符合規定,但紗中纖維之混 紡率不同,在經染色後則有顏色深淺之差別。(10)蒸紗不良:外觀:一疋EC混紡布,經退漿、精練、漂白後,布幅有間隔性寬窄不同之變化。成因:混紡紗於細紗落管後,需利用高壓飽和蒸汽於密閉之容器內熱蒸處理 ,以穩定紗之物性。如蒸紗溫度或時間不足,未能使紗定型,則於練漂時蒸煮後,織物布面橫向呈現一段緊,一段鬆之現象。 (11)白點:外觀:染色之織物,布面呈現未上色之纖維團,尤以染中深色者較為顯著。

6、成因:多發生在中、下等級之棉質染色布,紗中死棉纖維所形成之棉粒,於 精練,絲光時未能清除。染色時因該種死棉纖維上色性甚差,故難以染著而呈現白點。近來20Ne以下之純棉開端紡紗織成之織物,於染色時經常發生。2屬於織造原因者(1)異紗(Wrong Yarn)(2)異經(Wrong End)(3)異緯(Wrong Pick)(4)組織錯誤(Wrong Weaving)(5)併經(Wrong Draw)(6)併緯(Mispick)(7)稀衖(Set Mark,Fine)(8)密路(Set Mark,Coarse)(9)拆痕(Pick-Out Mark)(10)斷經(Broken End)(11)斷緯(

7、Broken Pick)(12)百腳(缺緯)(13)經縮(End Snarl)(14)緯縮(Filling Snarl)(15)筘痕(Reed Mark)(16)邊撐痕(Temple Mark)(17)軋梭(18)方眼(Reedness)(19)紗尾(Yarn Tail)(20)接頭(Knot)(21)跳紗(Float)(22)蛛網/TD (23)織造破洞(Weaving Hole)(24)鬆經(Slack End)(25)鬆緯(Slack Filing)(26)緊經(Tight End)(27)緊緯(Titht Filling)(28)裂隙(29)修補根(30)推紗(Teariness)(3

8、1)破邊(Broken Seelvage)(32)緊邊( Tight Selvage)(33)鬆邊(Slack Selvage)(34)鋸齒邊(35)送經不勻(36)漏針(37)配紗錯誤(38)漿斑(Starch Lump)(39)霉斑(1)異紗(Wrong Yarn)外觀:在針織物之毛中,橫向連續之毛圈,由較規格用紗為粗或細之紗織造而成。一般多為單根,但偶亦有併列或間隔多根者。視之稀密、厚薄與正常者不同。成因:在針織物織造時,操作人員誤用非指定支數或丹尼規格之紗編織。誤用較細之紗,則織物顯得稀薄。誤用較粗之紗,則織物顯得密厚 。(2)異經(Wrong End) 外觀:梭織物之經紗有單獨一根或

9、併列數根非指定規格之粗細者。若為較細之紗,則稱謂細經(Fine End)。若為較粗之紗,則稱謂粗經(Coarse End) 。成因:於整經時取用牽經之筒子紗支數錯誤,使用非指定規格之經紗。此種瑕疵經常為全疋性者。(3)異緯(Wrong Pick)外觀:梭織物之緯物,有一根或連續多根非指定規格之粗細者。若為較細之紗,則稱謂細緯(Fine Pick)。若為較粗之紗,則稱謂粗緯(Coarse Pick)。成因:於織造時,緯紗管之緯紗,或無梭織機喂入之筒子紗支數錯誤,使用非指定規格之緯紗。操作人員於發現後,多予以停機拆除。但自動換管之織機,則往往不易發現。(4)組織錯誤(Wrong Weaving)外

10、觀:即織法錯誤,布面之織紋與原設計者不同。例如左斜紋織成右斜紋等。成因:一般多為穿綜錯誤所造成。其他如提花織物之紋板錯誤,多規格經紗織物之經紗排列錯誤等。(5)併經(Wrong Draw)外觀:相鄰之兩根經紗併在一起,依織物組織當作一根織入布中者。視之,該根(實為兩根)紗顯得特別粗。此種瑕疵均為全疋性者,如在經軸初織時發現,剔除併列中之一根,則能完全避免。 成因:1.整經牽紗時即疏忽將兩根當作一根。 2.漿紗後分紗不清,兩根黏在一起,形同一根。 3.穿綜時兩根穿入同一綜絲。(6)併緯(Mispick) 外觀:緯紗兩根織入同一織口內,偶亦有三根或更多根者。併緯之長度長短不等,以織物全幅寬者,與在

11、近兩布邊10公分上下者較多。成因:1.織物全幅長之併緯,係因停機排除故障後,未查對織口開車。或探緯針失效,斷緯未自停。 2.非全幅長之併緯,經因保險紗之長度不夠,邊剪設定不當或不夠銳利,及斷緯後未將紗尾清除。(7)稀衖(Set Mark,Fine)外觀:布面上緯紗排列之密度較規定稀少。沿織物長度一段織入之緯紗,由正常密度逐漸變稀,再由最稀逐漸恢復至原來密度,形成一條等寬窄之稀疏布面。成因:1.探緯針失靈,無緯紗時繼續空轉送經。 2.織造時經紗張力控制不當。 3.停機再開車前經紗張力調整太緊。(8)密路(Set Mark,Coarse)外觀:布面上緯紗排列之密度,較規定密集。沿織物長度一段織入之

12、緯紗,由正常密度逐漸變密,再由最密逐漸恢復至原來密度,形成一條等寬窄之緊密布面。成因:1.織造時經紗張力控制不當。 2.停機再開車時經紗張力調整太鬆。(9)拆痕(Pick-Out Mark)外觀:胚布緯紗拆除不善,再繼續織造後,布面上仍留有痕跡者。成因:在織物織造中,作業人員發現有異緯織入,或織造出嚴重之密路、稀衖,立即停機將該織入之緯紗剪斷拆除。於拆除時經紗受到緯紗摘下之摩擦,產生大量之毛羽,故重織後,在原拆除之範圍,呈現一條寬窄相等之多毛羽布面。(10)斷經(Broken End) 外觀:織物之經紗斷掉一根或多根,致其左右兩相鄰紗間之距離變大。在平紋織物,則變成兩根斷紗併列,如同併經。在斜

13、紋織物,則布紋有間斷之現象。成因:經紗於織造中斷掉,自停裝置失靈,未將經紗接妥而繼續織造。(11)斷緯(Broken Pick)外觀:織物中之緯紗斷掉,但斷開之兩端距離甚近,即斷掉之長短較小。此種瑕疵一般多不顯著。成因:1.緯紗於織造中斷裂,但瞬間仍繼續織入,僅缺一小段距離。 2.緯紗上有嚴重之粗結與飛花等,於拆除時導致緯紗斷裂。(12)百腳(缺緯) 外觀:此種瑕疵僅發生在斜紋織造,在每一完全組織同部位之經紗,同時浮於布面,狀似一集蜈蜙之多腳。成因:斜紋布少織入一根緯紗,則交織點減少,部份經紗連續兩次浮於緯紗上。(13)經縮(End Snarl)外觀:織物經紗中之一根,有一小段捲縮纏扭在一起而

14、織入布中。在強撚紗織造之織物則較易發生。成因:在整經時其中之一根經紗過份鬆弛,致而有一段發生捲縮。(14)緯縮(Filling Snarl) 外觀:織物緯紗有一小段捲縮纏扭在一起而織入布中。在強撚紗織造之織物則較易發生。成因:1.緯紗管中或作緯紗用之筒子紗中,已有小段紗捲縮纏扭之現象。 2.緯紗管成形不當,退紗時不暢順。 3.緯紗張力太小,織口開口不清等。(15)筘痕(Reed Mark) 外觀:在胚布之兩根經紗間,有較大之間隔,且能看到織入之緯紗,受鋼筘筘齒之作用而鋸齒形痕跡。成因:1.鋼筘筘齒變形,未能將經紗控制在定位,或者筘齒發生鬆動。 2.經紗中有一根或間隔之數根,於織造時所受之張力過大。(16)邊撐痕(Temple Mark) 外觀:在布邊內有約2至5公分寬之針刺或受針刺刮拉之痕跡。嚴重者致使該部位之緯紗發生波浪形之彎曲。成因:邊撐器選用之針粗細不宜,及邊撐器刺環卡死不能回轉,或回轉不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