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5045429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一、关于思维才能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的反映。思维才能是培养学生各种才能的核心。化学学科的丰富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才能,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展比照、类比、判断、推理以及跨越时空的想象力。要学好化学学科,无论是学习理论,掌握化学知识,解答习题,应用知识,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思维才能的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将来的开展均有非常重要意义。一般认为才能可分为:其中,抽象逻辑思维包括抽象思维才能和逻辑思维才能。抽象思维才能指实现由直观的感性的认识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飞跃的思维。在化学中,从观察和实验

2、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之后,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以抽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认识化学现象的内在联络如化学概念的形成。逻辑思维才能指概念的判断、推理、论证等根本的思维形式和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等常用的思维方法。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一按照由感性理性感性的认识规律进展教学在初中化学介绍原子的概念时,首先演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将橙红色的氧化汞进展加热,在试管壁上出现具有金属光泽、银白色的物质,聚集后成为液体,同时还产生能使木条余烬复燃的气体。前者是汞水银、后者是氧气。记录如下:其次,进展分析与讨论:1氧化汞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它有什么特征?氧化汞是由氧化

3、汞分子构成的。氧化汞分子保持着氧化汞的化学性质。氧化汞分子之间有间隔且在不停地运动着。2受热后氧化汞生成两种物质,汞和氧气。说明氧化汞分子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氧化汞分子是由更小的汞微粒和氧微粒所构成。3汞微粒和氧微粒称为原子,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原子在化学反响中有什么特点?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4根据原子在化学反响中的特点总结出什么叫原子?原子是化学反响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5此时,介绍每个氧化汞分子分解成一个汞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后,汞原子组合成金属汞;每两个氧原子组合成一个氧分子而形成氧气。6图解。第三,引导学生运用原子、分子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1从以上分析、讨论得出原子的概念,再通过有

4、关化学史的介绍,概括出原子-分子论。进一步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开展,对原子、分子的认识已越来越深化。为介绍原子构造的初步知识作好了准备。2提问: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如何用原子-分子观点进展解释呢?硫是由硫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在加热的条件下,它们的分子破裂,其原子进展重新组合,每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生成一个二氧化硫的分子。3概括:假设反响物和生成物均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何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认识这类化学反响的本质?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的新分子。二按照逻辑思维的方法进展教学下面以初中化学“化合价一节的教学为例进展说明。提问回忆1用

5、电子式表示Nal和al2的生成过程。2用电子式表示Hl气和H2的生成过程。以上两题不作考察要求,为形成概念作好准备3表达Na、g、Al、Si、P、S、l、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各是多少?4什么叫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以上问题的目的,既是复习稳固前一节的根底知识又是为学习化合价的概念及确定作好知识的准备。讨论推断l为什么一个Na原子和一个l原子互相结合?因为Na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l原子最外层有七个电子,所以一个Na原子和一个l原子可通过失、得一个电子,而使它们分别到达稳定构造。2为什么一个a原子和二个l原子互相结合?因为a原子最外层有二个电子;l原子最外层有七个电子,所以每一个a原子和二个l原

6、子通过失、得两个电子,而使a原子和每个l原子到达稳定构造。3为什么一个H原子和一个l原子互相结合?因为H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l原子最外层有七个电子,所以一个H原子和一个l原子通过共用一对电子,可使H原子和l原子均到达稳定构造。共用电子对偏向l原子。4为什么一个原子和二个H原子互相结合?因为一个原子最外层有六个电子;一个H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所以一个原子和两个H原子,通过共用两对电子偏向原子使原子和每个H原子均到达稳定构造。比较分析通过上面讨论、引导、点拨得到解答后,提出,上面四个问题的解答中原子在互相结合时,不管通过什么方式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此时,可充分让学生讨论。适时,可由学生或教师总结

7、、概括。原子互相结合时,不管通过什么方式,总是要到达稳定的构造,由于每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固定的,它们得失或共用的电子对数目也是固定的。所以,原子互相结合时,必然会有一定的数目,这个性质叫元素的化合价。什么叫元素的化合价?总结概括此时,首先让学生看本节课本第一段,然后由学生默述定义。质疑应用问: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是如何确定的?举例:一个Na原子失去个电子为+1价;一个l原子结合一个电子为-1价。答复:1g和l结合时的化合价数值各是多少?为什么?结合时原子个数各是多少?一个g原子化合价为+2价,因为结合时它失去两个电子;一个l原子化合价为-1价,因为结合时它得到一个电子。结合时是一个g

8、原子和两个l原子。2Al和F结合时的化合价数值各是多少?为什么?结合时原子个数各是多少?3Na和S结合时的化合价数值各是多少?为什么?结合时原子个数各是多少?4Al和结合时的化合价数值各是多少?为什么?结合时原子个数各是多少?24题的答题思路与1题一样。通过应用既可稳固概念,又可为引出新的概念作好事实准备。转贴于论文联盟.ll.分析综合在上面的实例中,金属原子的化合价如何确定?非金属原子的化合价如何确定?一个金属原子失去几个电子,就是正几价;一个非金属原子结合几个电子,就是负几价。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包括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如何确定?请进展分析总结。其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之

9、间的关系是什么?抽象概括经过学生答复、教师点拨,最后得出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数值确实定及化合价的法那么。按照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数值确定的教学程序,进展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数值确定的教学。下面只介绍教学中所提的问题。1H和F结合时,化合价各是多少?为什么?结合时原子个数各是多少?2H和S结合时,化合价各是多少?为什么?结合时原子个数各是多少?3H和N结合时,化合价各是多少?为什么?结合时原子个数各是多少?4和结合时化合价各是多少?为什么?结合时原子个数各是多少?在让学生答复之前仍要举例说明:如:H和l结合时共用一对电子,所以一个H原子和一个l原子的化合价均为1价。由于共用电子对偏向l原子

10、,所以,一个H原子为+1价;一个l原子为-1价。关于化合价的应用这里就不介绍了。三进展综合启发式教学现以“原电池概念的教学为例进展说明。引言原电池从字意来看是产生电流的装置。电流是如何产生的?也就是原电池的原理是什么?原电池形成的条件是什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仍然遵照认识源于理论的道理,首先进展实验。实验和分析1将锌片和铜丝分别放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进展观察。可以边讲边试;也可用投影仪观察实验现象锌片上产生气泡且不断溶解,铜丝上无变化。让学生答复原因后,表达离子方程式及电子转移方向和总数。2将上述两个试管中的锌片和铜丝用导线相连接后,观察有什么现象?和前面的实验现象一样。3将锌片和铜丝放在盛

11、有稀硫酸的同一烧杯中,并用导线将锌片和铜丝连接后,进展观察。铜丝上产生气泡,锌片不断溶解而损耗。让学生进展解释原因后,写出产生变化的离子方程式。质疑:既然锌原子将2个电子转移到铜,2个氢离子自铜上结合2个电子形成氢分子。那么在锌和铜之间一定有电流产生。这种判断正确吗?4装置和3一样,只是在锌和铜之间串接一个电流计,让学生观察现象。电流计指针偏转有电流产生。电流的方向如何?5取一干电池。用电流计的正极接碳棒;负极接锌皮第4个实验用电流计正极接铜;负极接锌片。接通后让学生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且方向与铜锌原电池偏转的方向一样。小结:由于干电池的碳棒是正极,所以铜锌原电池中的铜也是正极。由于干电池的锌

12、皮是负极,所以铜锌原电池的锌为负极。电流方向由铜到锌,电子流方向由锌到铜。此时,写出电极方程式:Zn负极Zn-2e=Zn2+氧化阳极u正极2H+2e=H2复原阴极质疑:锌、铜两种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相连接可以产生电流。其它金属等导体在一样的条件下是否也能产生电流呢?6分别用铁、铜;铁、石墨碳棒,在稀硫酸中相连接,中间串以电流计进展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并进一步确定电流方向和电极的极别。小结: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相连接,有电流产生。讨论1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也就是发生原电池反响的条件是什么?2原电池的原理是什么?也就是原电池为什么能产生电流?3原电池的能量变化是什么?此时

13、,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后进展答复。学生在答复时进展疏导和指导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总结为:1两块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等导体在电解质溶液中相联接,那么发生原电池反响,有电流产生。2原电池的原理是阳、阴两极发生氧化、复原反响,失、得电子的同时,外电路有电子作定向挪动而产生电流。3原电池是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四按照自然科学方法论的途径和步骤进展教学所谓在教学中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论的途径和步骤,就是引导学生按照下面的程序进展学习。不过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情况灵敏运用上述过程。现初中化学“水的一节教学为例介绍如下。质疑:如何认识水的分子组成?1首先要做好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

14、现象。得出:阴极产生氢气;阳极产生氧气,其体积之比为21。2按下面的程序进展分析和研究科学方法认识过程3详细的教学过程在演示、观察现象、写出化学反响式后,提问:通过实验说明水这种物质是由什么元素所组成?接问:水,氢气,氧气各属哪类物质?为什么?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原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所组成。水是化合物,氢气、氧气是单质。原因是:水分子是由不同种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所组成,氢气分子、氧气分子分别由两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所组成。写出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后,问:其质量比是多少?20.091143=18接问: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为什么?也是18,因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这样,由生成物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转换成水的宏观组成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讨论:一个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是多少?为什么?也是18,由于水是由同种分子所组成。这样,由水的宏观组成转换成水的微观组成。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