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文本附图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504476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文本附图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文本附图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文本附图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文本附图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文本附图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文本附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文本附图(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文本附图总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结合枣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加强中心城区建设,整合空间布局,拓展和提升城市职能,进一步突出枣庄在鲁南地区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注重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严格保护耕地,实现枣庄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枣庄市行政区范围,包括滕州市、薛城区、市中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和山亭区,面积为4563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枣庄市所辖行政五区的市区行

2、政地域范围,包括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3069平方公里。3、中心城区:西至常庄镇、沙沟镇行政西界,东至吴林街道行政东界、枣木高速公路至临沂延长线,南至沙沟镇、榴园镇和吴林街道行政南界,北至常庄镇、陶庄镇、邹坞镇、齐村镇行政北界,面积为892平方公里。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城市发展目标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结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构建科技创新型和生态宜居型新枣庄。发展战略1、产业发展战略: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煤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领域继续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结合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积极培育高新技术、科技创新产业;大力

3、发展旅游、商贸、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层次。2、空间拓展战略:打造区域辐射中心,促进中心城区集聚发展构筑枣滕城镇密集区,作为区域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地区和区域辐射中心。整合薛城、市中、峄城三城区,集聚发展,形成中心城区。3、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城乡环境保护,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加快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保护林地资源和特色景观资源,维护城市绿色生态廊道。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强运河、南水北调流域和城市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统筹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中小城市和

4、小城镇协调发展。城市性质山东省重要的现代煤化工、能源、建材和机械制造基地,新兴科技创新基地,鲁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120万人。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3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5平方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城市开发建设的集中区域边界,防止城市无序蔓延。划定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范围760平方公里。滕州城区、台儿庄城区、山亭城区、各乡镇开发边界按照上位规划要求,在各自城乡规划中划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协调区域一体化发展靠拢和融入京沪区域发展轴,以开放的姿态,加强区域内外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进一步提高枣庄城市竞争力;借

5、助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的政策优势和沿海产业转移契机,加强与半岛蓝色经济区高端制造业基地的合作,发挥枣庄劳动力优势、水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寻求与济宁、临沂、徐州等近邻城市的分工合作、联动发展。鲁南地区城镇协调发展加强产业协调,实施产业互动,重点加强枣庄与济宁在煤化工、机械制造、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协作和对接,加快资源型产业转型,促进产业集聚和发展,协调旅游线路,共同打造历史文化和山水风光旅游区。加强基础设施协调,推进跨区域铁路、公路的统筹规划布局和协同建设,重点协调枣庄至鱼台高速公路、曲阜至临沂城际铁路建设等。加强环境保护协调,重点协调大运河和南水北调等河湖水系

6、的污染防治,建设采矿塌陷区治理和生态修复文明发展示范区。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市域生态功能区划枣庄市域划分为低山丘陵生态农业与生态恢复区、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区、平原生态农牧业区、滨湖沿运生态农业与湿地保护区4个生态功能区。空间管制要素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河流水系、基本农田、水源保护区和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三区划定1、禁建区禁建区面积2339.26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51.27%。2、限建区限建区面积754.64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16.54%。3、适建区适建区面积1469.10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32.19%。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到2020

7、年,全市人口达4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26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形成“一主、一副、两轴、两区”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一主:即中心城区;一副:即滕州市;两轴:依托京沪、鲁南两条区域发展轴,打造枣庄城镇和非农产业发展轴。在此基础上,加强城区与周边乡镇的联系,形成城镇联系轴,强化东城区、西城区、滕州城区的互动,形成枣薛滕城镇密集区。两区:即台儿庄城区、山亭城区两个片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中心城市-县(区)域中心城镇-建制镇-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4个层次,分别按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行政管理、商贸金融邮电等设施类型进行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构建覆盖全市域

8、的社会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市域综合交通综合交通发展目标构筑“便捷、安全、高效、生态、多元”的一体化市域综合交通体系。加强枣庄市东西方向的对外联系,向东加强与日照出海口的联系,向西跨过南四湖,拓展西部腹地;以高速公路、高铁、城际铁路等现代化交通支撑枣滕城镇密集区的快速发展;以枣庄中心城区和滕州城区为重点,完善市域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客货运枢纽1、铁路枢纽完善京沪铁路薛城站铁路货场;结合枣临铁路建设,扩大和改建枣庄站综合性货场,规划建设枣临铁路税郭站铁路货场。2、公路枢纽规划形成“八客十一货”的站场布局,即公路客运站场8处,其中,一级公路客运站场6处,二级公路客运站场2处;公路货运站

9、场11处。公路1、高速公路规划由京台高速、枣木高速、枣临高速、枣鱼高速形成环放式市域高速公路系统总体格局。2、干线公路构建郯薛路、枣曹路、齐陶路、枣济公路、韩台路市域东西向干线公路联系通道,104国道、206国道、新345省道、枣徐公路和店韩路市域南北向干线公路联系通道。铁路建成由京沪客运专线和京沪、枣临普通干线铁路构成的铁路网络。预留枣济城际轨道交通。民用航空依据山东省中长期综合交通发展规划,预留枣庄市支线机场。港口和内河航运提高京杭运河枣庄段至二级航道标准;整合内河港口,重点建设四个港区六个作业区,提高港口吞吐能力。重要交通廊道规划建设枣曹路、光明大道、世纪大道东西向交通廊道和枣徐公路、店

10、韩路、206国道南北向交通廊道。市域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目标整体保护枣庄自然山水特色,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突出枣庄墨子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的特色,在保护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整体山水格局保护保护枣庄市域的整体山水格局。重点加强市域主要河流的保护,形成连接山湖的生态通廊;依托万亩榴园省级自然保护区、枣庄抱犊崮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周边山体绿化资源的保护,加强市域山体绿化的保护。城乡综合防灾减灾抗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枣庄中心城区、台儿庄城区、山亭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度,滕州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度。防洪市域滞洪区共2处,其土地利用、开发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防洪的要求。消防

11、加强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生产储存基地的安全防护,城市生活设施应与其保持安全防护距离。市域产业发展与布局产业发展策略优先发展现代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加快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分工合作,规避无序竞争,提高整体竞争力,形成地方化、专业化的聚集经济。产业布局全市产业布局形成“三段一带,三区七园,三中心三基地”的格局。市域旅游发展与布局发展目标培育在山东和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布局规划将枣庄市域划分为7个旅游区。城市旅游中心区、运河文化旅游区、红色文化旅游区、古文化旅游区、山地森林自然观光旅游区、微山湖湿地休闲度假旅游区、生态农业旅

12、游区。城市规划区(市区)城乡协调发展市区协调发展结合市区“北山、南水、中间城市发展带”的地域空间特征,根据不同区域的现状发展情况和资源禀赋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区段,并对“三区段”制定不同的发展要求和限制条件,力求以中部城市空间与产业发展促进和实现南北两区段山、水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南北两区段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支撑中部中心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三区段”互动协调发展。台儿庄城区发展指引城区规模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15万人,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7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大于115平方米。山亭城区发展指引城区规模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13万人,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5平方

13、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大于115平方米。中心城区规划空间布局规划中心城区由薛城组团、高新区组团和新城组团组成西城区,由市中老城组团、市中新城组团、开发区组团、峄城区组团组成东城区,两城区之间以农田、林地为生态隔离带,加强中心城区南部万亩榴园及山体的培育和保护,形成“双城拥山”的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1、西城区枣庄市行政办公中心,商务金融、会展、文体中心,教育培训和高新技术研发服务基地,城市新门户、物流新枢纽。规划人口规模5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70平方公里。2、东城区传统商业和商贸中心、新兴产业和转型示范产业基地、民族工业游和休闲度假游基地,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物流基地。规划人口规模

14、6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8平方公里。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布局规划中心城区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老城区积极改善居住环境,降低居住密度,完善配套设施;新城区建设按照生产生活就近的原则,统一规划、综合开发;按照分布合理、配套齐全、规模适度、位置适中的原则,多方式选址建设保障性住房。2020年,居住用地达到4350.5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1.56%,人均居住用地36.25平方米。住房保障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加大财税优惠政策,优先用地供应,大力推动保障房建设。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旧城棚户区改造,应优化城市布局,优选社区组织模式,实施疏淤畅行

15、,提升城市形象,降低居住建筑密度,补建配套设施和公园绿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居住舒适度。对城中村,应按城市居住区建设要求分类、分批统一规划和改造。近期重点改造建设年代较早、建筑质量差、生活设施、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的城中村和城市重点开发地段的城中村。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020年,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达到1071.9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78%,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8.93平方米。规划形成市级、区级、居住区级3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结合居住片区布局,加强居住区级公共服务中心的规划建设。1、行政办公用地2020年,规划行政办公用地199.4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45%,人均行政办公用地1.66平方米。2、文化设施用地2020年,规划文化设施用地97.5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71%,人均文化设施用地0.81平方米。3、体育用地2020年,规划体育用地84.1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61%,人均体育用地0.71平方米。4、医疗卫生用地2020年,规划医疗卫生用地98.8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72%,人均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