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思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504362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思考孤独症儿童在我国内地的教育安置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综合 性的特殊教育学校(如深圳元平特教学校)、培智类学校(如海淀培 智和越秀启智学校)、专门的孤独症学校(如广州康纳学校)、普通学 校的随班就读班。无论是哪一种安置形式,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 如何教这些孩子?课程建设是各类学校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 据。我国课程管理体系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按照现 代课程分类理论的观点,校本课程不是一种课程类型,属于课程管理 范畴,是中小学新课程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校本课程管理是学校 管理的核心。一、孤独症校本课程

2、建设的必要性1、孤独症以及康复教育的特点决定其必要性近年来,已报道的孤独症患病率逐渐上升。美国2008 年统计的结 果发现,孤独症患病率已达 1/88。2011 年广州市孤独症患病率调查 结果为 1/133。2014 年 3 月 27 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孤独 症谱系障碍患病率约为 1/68。有文献报道,儿童患孤独症人数超过儿 童癌症、糖尿病、艾滋病三者的总和。孤独症是世界上人数增长最快 的严重性病症。伴随孤独症患病率的急剧上升,我国特殊教育对象的格局也发生 了重要变化,从关注单一的听障和视障儿童到关注多种障碍和多重障 碍的儿童,智障、孤独症、脑瘫、多重障碍儿童已逐渐成为特殊教育 学校

3、主要的教育对象。同时,融合教育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重要演变。 伴随着全纳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将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 育。这种现状对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教育学校的孤独症康复教育都提 出了大的挑战。孤独症儿童因其在社交沟通方面的核心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行 为问题和情绪障碍,被称为“残疾之王”。 孤独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 最为严重且伴随终身的疾病之一,被列为世界性医学难题,早期不予 及时干预,多数儿童成年后不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将成 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因此,做适合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就显 得非常重要。2、孤独症康复教育参考培智类课程设置方案不合适。当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出台关于孤独症

4、康复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传统的孤独症观念,75%的孤独症儿童都伴有智力低下(目前有 学者认为,50%,甚至 70%以上的孤独症儿童并不存在智力障碍),因 而在康复教育方面,特殊学校和教育机构大多参考国家出台的有关培 智教育课程的指导性文件。例如,原国家教委1994 年颁布了引领性 文件中度智力残疾学生训练纲要(试行)(教基【1994】21 号), 教育部上世纪 90 年代组织编写的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 本),适用于轻度智障。2007 年教育部颁布了培智教育学校义务 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是以中重度智力落后学生教育为主的指导 性意见,但并没有正式出台与之配套的课程纲要、课程标准及教材。

5、我认为:孤独症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残疾类型,在病因、核心特 征、外在表现,干预的时机等方面与智障学生有着本质区别,因而康 复教育的理念、方法、手段应该不同,参考培智类的课程设置方案, 对实际的孤独症康复教育的指导性意义有限。已出台的课程设置方案 只注重中重度智障学生,可能对中低程度的孤独症儿童具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但是难以指导高功能程度的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此外,学前 教育、职业高中课程方面,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文件,可以参照的课 程建设经验也很少。因此,孤独症康复教育需要走上自主探索之路, 无法回避校本课程建设任务。此外,从国家层面来看, 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进一 步扩大。随着特殊教育提

6、升计划(20142016 年)的公布,从中央到 地方都加快了对未来3 年特教工作任务和目标的落实。文件中明确提 出: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建设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 (部)。”在这样有力的大环境的支持下,孤独症康复教育的课程建设 势必会得到更多的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二、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的主要困惑和我校的应对 校本课程建设既依赖于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和引领,相关领域专 家学者的理念指导,又依赖于学校内部人力资源的有效应用。当前, 孤独症课程建设主要的困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主要困惑1、谁来进行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近年来,尽管大众对孤独症的认识在逐渐提升,孤独症儿童研究 也被更多的研究

7、者所关注,但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当前我国内地孤 独症儿童的教育安置情况来看,最有可能进行课程建设的对象是各类 学校。普校因孤独症随班就读学生偏少和特教资源的局限性,以及繁 重的正常教学任务要应对,难以进行针对孤独症的课程建设。培智类 学校和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因教育对象类别多,也难以集中精力 和优势资源只针对某一类学生进行课程建设。因此,孤独症学校进行 校本课程建设是必然的选择,也是自身发展和需求的体现。2、采用什么样的评估工具?当前学前阶段孤独症儿童的评估多采用香港协康会引进的结构化 评估工具-PEP-3,该工具的特点是能为二至七岁的孤独症及其他有广 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进行标准化评估,是比

8、较注重发展的评估,能够 一定程度上监控评估效果。但是,在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上面,如 社交沟通的意愿、情绪情感方面没有太多量化的指标,对IEP制定的 参照依据不够。因此,只依赖PEP-3进行测评是不够的,需要同时进 行其他范畴的专业化评估。这对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而言,是不小的 挑战。学龄期孤独症儿童的评估一直都很具有挑战性。目前尚没有出现 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标准化评估工具,各个学校和机构更多依赖于评估 人员本身的经验和水平进行评估。甚至有些机构或学校因理念认识和 专业人员缺乏的原因,没有做针对性的评估!二)我校的应对我校是国内第一所专门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提供义务教育、早期教育、早期干

9、预、康复治疗、科学研究的公立全日制特殊教 育学校与康复研究机构。在国家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提供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强的教育服务是特 殊教育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作为“残疾之王”的孤独症学生的 教学,从创校开始我们就面临着“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么教” 以及“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着关于孤独症的课 程建设问题。我认为,孤独症的校本课程建设中,基于IEP的管理是关键。当 前,我校通过以下举措来为IEP的制定和有效实施提供保障。1、科研部为一线教学提供理论支持。通过针对全员的理论讲座和 小规模的沙龙进行理论支持。我校科研部定期会举行关于孤独

10、症最新 资讯的讲座,对象为全校老师,内容包括最新的孤独症研究进展、研 究方法介绍、疗效分析介绍等等。相关资讯还会通过校园网、校内刊 物孤独症研究以及公开发行的康纳通讯进行分享。沙龙主要 参与对象为业务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人、科研部成员、相关教研组长 和有兴趣的老师,讨论的主题为具体的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的介绍和 应用以及研究设计的讨论等。2、评估团队制定科学、可行的IEP,三级督导保障IEP的有效达 成。我校的评估团队包括医生、治疗师、行为督导、教师和社工, IEP 制定时会充分考虑家长的需要和看法。通过IEP制定讨论会、实施前 的解读会、实施中的检讨会以及实施后的总结会等形式保障实施效果。IEP

11、的实施,实行三级督导制度,即组长专业督导-业务校长对IEP的课堂实施和日常流程、家居指导进行有效督导。3、正在探索学龄期的孤独症教育评估工具。三、我校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框架我们的教育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儿童的 教育”。课程建设,就是要创造适合孤独症儿童发展的教育模式,为 他们生活能自理、生活质量能提升、部分孩子能融入主流社会打下良 好基础而不断探索。1、课程目标。在充分了解、学习台湾和香港以及国内外孤独症康 复教育的先进理念、方法和政策等前提下,分析孤独症学生的现状和 需求的基础上,我校确定了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与社会适应为核心 目标,强调缺陷补偿的同时,重视潜能、特长的开

12、发。针对不同程度 学生的能力层次和需求差异,确定分程度、分阶段的课程目标。对于 高功能学生,实现生活自理、自立,自我管理,基本适应社区、主流 学校生活;对于中低功能学生,基本实现生活自理,自我管理,基本 适应家庭和社区生活。2、课程结构和内容。基于课程目标,学校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 对已有课程进行调整、删减和重新整合,从课程性质上明确提出了一 般课程、特需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三类课程。一般课程培养基本的认知 和学业方面的能力,包含有语文、阅读、数学、生活语文、生活数学、 英语、认知学习、电脑等。特需课程是针对孤独症的核心障碍开设的 补偿性课程,包括有社交沟通、生活技能、感统训练、休闲活动、心 智

13、解读、综合游戏、个人工作等等。拓展课程关注孤独症孩子的优势 能力,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兴趣、特长的挖掘,包括音乐、美术兴趣小 组和康体小组课,所学内容涵盖了钢琴、古筝、打鼓等乐器演奏,话 剧表演,绘画和陶艺制作,体育特长挖掘与训练等等。3、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过程实际上是个别教育计划(IEP)目 标达成的过程。我校课程实施的流程如下:评估-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IEP)-召开IEP讨论会,解释训练目标-实施IEP-召开IEP实 施检讨会-修订IEP, IEP再实施-再评估。入学一个月内,评估团队为儿童进行各个范畴的评估,包括社交、 言语沟通、认知、大肌肉、小肌肉、感觉统合、自理等等;通过评估 结果进

14、行详细分析,结合家长需求和儿童实际能力,拟定合适的 IEP, 之后召开IEP讨论会,解释各个训练目标,讨论实施策略;IEP的实 施,实行三级督导制度;每月定期检讨IEP实施情况,分析康复进展 和面临的问题,提出IEP修改建议和解决建议;实施修订后的IEP; 半年后再次进行评估,了解半年来IEP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此基础上 制定下个半年的IEP目标。我们认为,评估是课程实施的基础,科学全面的评估之下才能明 确康复教育的起点。评估同时又是课程目标达成效果监测的重要方 法,通过再评估,我们才能了解目标达成的情况,为IEP修订提供依 据。基于评估拟定合适的IEP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督导下实施IEP是 课程

15、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动态的修订IEP是课程目标达成的有效途 径。4、课程评价。我校的课程评价依据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IEP) 实施个别化评量,包括学生教学起点的综合评估、持续性的形成性评 估、定期进行的阶段性评估、不定期进行的活动评估,以及以及依据 短期目标做总结性评估等。评价方式多元化,通过动态评估、实作评 估、课程本位评估等多元评价方式,充分了解孤独症孩子的学习历程 与成效,以作为课程设计及改进的参考。参考资料:1、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办发 20141 号。2、北京市朝阳区培智校本课程建设,龙建友,北京市朝阳区课程实 践优秀案例,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年10 月。3、广州市幼儿园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和相关因素,王馨、杨 文翰、金宇、樊越波等,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 年。4、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管理以个别化课程管理为例,许家成, 广州市特殊教育校长高级研修班讲座,2014年4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