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实施方案最新.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5041636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实施方案最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实施方案最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实施方案最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实施方案最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实施方案最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实施方案最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实施方案最新.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语文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己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而教育又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陶行知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闯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即便是问,也只是问某一道现成的题目,而不能或不善提出真正有质量的问题

2、。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 二 、研究目的、意义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小学更要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和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是创造的起点,是造就创新 人才的关键。因此,我们确立本课题,旨在让学生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克服困难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品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挑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会问、好问、善问,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语文课成为充满活力,放飞思维翅膀,

3、培养学生能力的殿堂,真正提高语文课教学的实效,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三、研究的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解决学生上课只会听讲,不会提问的现状,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2、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问的勇气,使学生敢于提问,喜欢提问,培养学生问问题的兴趣。3、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会问,知道该从哪儿去发问,把问题提在关键之处,提高问的价值4、 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二)研究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会问、好问、

4、善问,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语文课成为真正充满活力,放飞思维翅膀,培养学生能力的殿堂,真正提高语文课教学的实效。 第一阶段:通过创设课堂民主氛围、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初步掌握提问题的方法,具有问题意识。 第二阶段:学生逐步学会抓住知识的要点、生活中的语文信息,提出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具有浓厚的问题意识。第三阶段:学生思维积极活跃,能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养成善思善问的学习习惯。四、研究的界定和假设1、课题的界定(1)关键词之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指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

5、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2)关键词之二:“问题意识” 教育心理学上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而“问题解决”的概念: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意识”常常被称为客观心理,客观心理指通过身体的五大感官认知客观事物的过程。通过这些感官,也就是通过观察、感受、教育等人们获得知识。我们一般认识上的“问题意识”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由此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3)关键词之三:“

6、培养”培养广义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通过创造适宜的条件和环境,促使对象向着预定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特定活动。这里指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教师通过长时间的指导、帮助和训练,使学生获得某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活动。2、假设: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寻在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掌握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问的勇气,使学生敢于提问,喜欢提问,培养学生问问题的兴趣。使学生的问题意识进一步加强,基本能够解决学生上课只会听讲,不会提问的现状,学生的提问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进一步提高,这样,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就会学有动力,学有能力,学有活力。五、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研究对

7、象: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五六年级学生。研究变量:“课堂教学”和“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大脑处于“问题”状态时,其思维处于灵动、紧张、流动的状态之中,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见人所不见,想人所不想。有时受某一现象启发而顿悟,产生灵感。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开发大脑潜能的重要

8、途径,它直接影响着人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质量,是人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六、研究方法与设计。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信息状况、文献资料和主要成果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作为本课题的借鉴与参考;2、理论分析法: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对本课题进行理论分析,使课题的研究遵循规律,方向明确,思路清晰。3、行动研究法: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要阵地,结合实际问题的实践研究,探寻基本规律和途径、方法;4、调查法:收集研究对象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相应结论。5、经验总结法:依据课题研究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分析、概括,升华为具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

9、法。七、研究进度。本课题研究时间预期为一年。第一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准备阶段 1、筹建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明确各负责人及职责,建立规章制度。 2、课题申报和论证。 3、有关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实施阶段 1、围绕课题深入学习,深入课堂开展课例研讨、学术研究。 2、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 3、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 4、教学展示及阶段性实验交流会。 第三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总结阶段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2、召开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 3、撰写研究报告。 4、结题鉴定。 5、总结推广成功的

10、经验和做法。八、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成员学历有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任教语文学科的教龄都在五年以上,并且均为本校骨干教师。几年来,一直就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进行探索,为本课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主持人杨永祥负责设计实施方案,、王学国、 吴全朋负责实验调查,王道玲、邓梅、王丽、孙海论证课题,齐跃娣负责资料整理。九、成果形式成果以调查报告、论文、课例、研究报告的方式呈现。十、研究保证(经费预算、设施等)本课题研究经费自筹,学校重视教学研究,能给予经费的保证。学校有图书保证,教师也有外出学习机会。校内有互联网。十一、参考书目及附录 1、周祯祥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2005年版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2、柯君培养了不起的男孩M新世界出版社,2008农村小学语文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盱眙县穆店中心小学小学2014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