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业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503900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卡业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银行卡业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银行卡业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银行卡业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银行卡业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卡业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卡业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行卡业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内容摘要:伴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发展,银行卡业务也暴露出诸多风险,极大地影响了银行卡产业的安全稳健发展。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是当前银行卡产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立足我国银行卡业务运行现状,认真分析银行卡业务风险的种类、形式及其形成原因,从影响银行卡业务风险控制的制约因素着手,相对应地提出有效防范银行卡业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卡业务 风险 控制 我国的银行卡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 此后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迅速蔓延,我国银行机构相继推出了各种各样的银行卡业务。目前,银行卡已为广大社会公众所认知,银行卡业务也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

2、方方面面,极大地适应了各类经济主体多种经济活动和居民居家服务的需要。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银行卡业务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诸多风险,这些风险的潜隐和发生,极大地扰乱了正常的银行卡业务工作秩序,危害着国家金融的安全和稳定,这也给银行卡业务风险防控工作提出了强烈挑战。 一、银行卡业务运行发展现状 银行卡是由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作为一种特殊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信用卡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欢迎。自1986年我国发行第一张银行卡以来,国内银行卡市场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商业银行投入大量的自助设备资源

3、,争相发展网上银行等电子商务,纷纷成立银行卡中心,建立起不受时间、地点、场合限制的现代化银行服务体系,为银行卡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目前银行卡已成为我国居民个人使用最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今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达到14.99亿张,约为2001年发卡数量的5倍,呈现出一种“井喷式”的高速发展态势。 随着银行卡业务的迅速扩张和竞争的日趋激烈,银行卡业务风险也在不断凸现,各地有关银行卡方面的投诉、纠纷甚至案件频频发生,暴露出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当前银行卡业务风险正处于多发、高发期,特别是近年来,信用卡犯罪的发案数量上升较快,而且呈现出密集化和蔓延趋势。今年16月份,我国

4、信用卡案件达1171起,同比增长28.68%。 二、银行卡业务风险表现形式 银行卡业务风险表现形式很多,可依据不同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如站在金融机构角度,可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站在持卡人的角度,可分为网络运行风险、ATM机操作风险、卡片保管风险等。根据今年上半年银监会对银行卡业务风险的调查结果看,银行卡业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外部欺诈风险。即不法分子通过机取现,机套现以及网络、电话转账等渠道进行欺诈。从欺诈手段看,主要有伪卡欺诈、直接骗取客户资金和利用机骗卡等形式。 (二)中介机构交易风险。即特约商户非法交易或违章操作引起持卡人或发卡行资金损失的风险。包括不法商户提供信用卡套现

5、交易和中介机构或个人不规范的信用卡营销所引发的风险。 (三)内部操作风险。即银行人员违规操作或操作失误造成银行资金损失,或者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与不法分子勾结、串通作案,引起发卡行或客户资金损失。 (四)持卡人信用风险。即发卡行盲目追求发卡量而对申请人状况审查不严或者降低门槛所造成的风险,如向高风险群体、收入不稳定人*放信用卡,造成过度消费、透支炒股等高风险事件。 三、银行卡业务安全制约因素 (一)观念的制约。首先,持卡人风险意识不强。现阶段,由于“数量型”推销工作的盲目发展,一人多卡现象非常严重,加上持卡人用卡经验不足,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一旦丢失被盗或账号密码泄露,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6、一些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持卡人丢弃的消费签单、ATM取款单等资料获取信息,然后制作假卡进行欺诈。其次,发卡行安全防范不力。目前仍有很多机构ATM自动提款机前没有配置监控设备,对ATM操作没有实施录像监控,不能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这也给*机关侦查案件和提取证据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素质的制约。近年来银行卡业务发展很快,特约商户不断增加,业务量飞速增长,各银行也因此大量配置银行卡工作人员,但目前从事银行卡业务的许多人员都没有经过专门培训、考察和考核就匆忙上岗,较低的业务技能和不良的职业道德都给银行卡业务埋下了风险隐患。有的从业人员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往往铤而走险,内外勾结或监守自盗,给所在发卡行造

7、成资金损失。 (三)制度的制约。我国银行卡业务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目前尚没有从法律或条例等较高层面对银行卡的发行、受理、清算以及有关各方的权利、义务、责任等作出规范。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不仅法律层次较低,对法律责任、法律保护等问题没有明确,有关个人信用、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也没有很好地搭建,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办法中的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管理的制约。 在发卡环节上,目前,很多发卡行重数量轻质量、重业务轻管理,忽视银行卡业务的风险防范。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发卡任务,一些行淡化了资信评估,随意发卡、盲目发卡,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恶意透支的程度;为缓解人员紧

8、张状况,一些行岗位控制松散,授权、发卡、核算等业务“一手清”,导致内部或内外勾结作案,虚存实取、非法转账、*资金;为了激起客户办卡欲望,一些行随意放宽信用额度,客观上加大了信用风险,同时由于透支额度较高,一旦卡片被盗刷,持卡人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收单环节上,一些行对特约商户管理不严,资格审查管理松弛,相对弱化了风险控制,在日常工作中,也未能有效监测商户的突然交易、频繁交易、连续消费、大额消费等异常交易,导致特约商户套现、POS消费套现等风险的频繁发生。 在监管环节上,人民银行与银监部门分设后,银行卡业务的监管主体及职责界定不清,相应的管理体制不顺,加大了监管难度,特别是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

9、管理难以深入。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批准办理银行卡业务时,不按规定持相关文件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备案,致使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相关事项不了解,导致无法监管或监管滞后。 (五)手段的制约。 一是资信审查乏力。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由于发卡行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持卡人资信情况,导致不正常用卡现象难以及时发现。另外,由于自动授权没有联网,超额交易不能及时获得授权,止付名单也不能按日传送,等等这些都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二是业务控制乏力。目前,银行卡业务监控主要还是手工操作,缺乏实时的预警系统,难以实现信用审查、透支催收、欺诈等事项的自动化侦测,风险控制效果难以提高。 三是证件甄别乏力。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

10、,银行工作人员对假伪证件难以识别防范,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假伪证件和信息骗取银行信用卡后作案,造成发卡行严重的经济损失。 (六)技术的制约。首先是网上银行漏洞多。从目前情况看,金融机构的网上银行系统防伪科技含量低,很容易被恶意程序或病毒侵入。据权威技术人士称,一些网银盗贼通过将木马程序植入网银客户端,获取交易人的账号密码,冒名登录后,将卡内资金收入囊中。其次是卡片防伪技术低。我国信用卡大多采用磁条卡技术,从技术本身而言,磁条卡存在着数据信息容易被复制或*的先天缺陷,用卡的安全性大打折扣。 (七)环境的制约。 一是竞争激烈。银行卡业务是商业银行效益的有效增长点。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今年末银行卡发

11、卡量突破2.1亿张,实现业务收入45.37亿元。正是这种巨大利益的诱惑和驱动,近几年来,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拓展银行卡业务,以发卡量作为业务竞争的主要目标,但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发卡行相对放松了发卡环节的管理,疏于审查申请人资信状况,为今后的信用卡业务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是信用淡化。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个人信用信息尚未实现全国联网和资源共享,社会化和规范化程度较低,难以从源头控制风险。据报道,近来美国信用卡违约率在以两位的速度攀升,中国信用卡消费规模大大低于美国,但发卡量猛增意味着授权额度猛增,潜在风险在迅速扩大。 四、银行卡业务风险防控对策 (一)完善法规制度体系。 一是

12、要加强立法。为切实加强银行卡业务的管理,有效防范银行卡业务风险,应尽快推进银行卡立法工作。可考虑出台银行卡管理条例,将分散于刑法、商业银行法、外汇管理条例、支付结算办法以及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中的相关条款加以整合,统一信用卡风险认定标准、信息披露、套现追索等内容,明确相应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系统全面地规范银行卡业务,形成有利于银行卡风险管理和健康发展的法制环境。 二是要完善制度。商业银行要根据业务的发展状况和新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办法,对银行卡发行、交易、清算等环节的工作进行制度约束,努力完善银行卡业务风险防范措施。如建立发卡管理制度,落实源头控制;建立支付认证制度,切断非法交易线路

13、;建立授信审批制度,明确分级授信权限和授信限额;建立风险认定标准,推行风险监管指标的科学监测。 三是要规范流程。在银行卡业务工作中,要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通过清晰界定有关各方的风险控制责任,将风险控制效果与经济利益挂钩,有效促使风险防范职责落到实处。具体要根据银行卡属性、业务种类及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业务操作流程,将业务风险控制指标分解、细化并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从而保证银行卡整体风险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健全风险控制系统。 一是要健全完善身份信息识别系统,积极推进征信系统建设和与*等部门信息的横向联网工作,使银行在开户发卡时,能准确了解申请人真实身份资料,防止银行卡诈骗、洗钱等风险的

14、发生。 二是要健全完善自动取款业务系统,对于被监控的账户,做到只要持卡人将磁卡插入,系统便自动延误,自动提示方位,自动向银行或*机关报警,拦截被监控账户的支付交易。 三是要健全完善支付交易监测系统,通过预设交易管理参数,优化加密技术和安全控制程序,努力实现银行卡交易检测、预警的自动化,实现对恶意透支等风险的实时监控和异常情况的随时报告,及时提醒银行防范,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同时要注意在业务系统程序中安装杀毒软件及木马防护软件,定期查杀病毒,以便建立一个隔离的银行卡安全运行环境,有效保护网上账号、密码及交易的安全。另外,要注意健全完善信用卡支付交易监控系统中信用卡动态监控及跟踪信息网络,加快

15、特约商户、代办行和发卡行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以便及时掌握犯罪信息。 四是要健全完善实时录像监控系统,在自助设备营业场所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加强对自助设备银行卡交易的监控、录像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地调阅自助设备区域的全程录像资料,重点查看有无可疑人员在银行自助设备上安装物件,并做好调阅情况记录,以便在案发时,能立即配合*部门的调查取证,有效打击非法活动。 (三)强化日常操作规范。 第一、加强基础设备管理。 一是要加强自助设备管理,按照“一柜一机”的要求布放POS机具,并严格按照业务规范设置商户各项关键信息,为发卡银行对交易风险度的判断和对交易的正常授权提供准确信息。在实际工作中,要建立台账,加强对银行自助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管理,对每台POS的购入、领用、故障待修、报废等进行分类登记、交接和签收,实现从购入到报废的全程跟踪管理。 二是要提高卡片安全性能,加大对银行卡的防伪技术指标的升级,研究开发防伪性能更强的银行卡卡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