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总结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503434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总结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法总结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法总结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法总结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法总结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总结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总结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总结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 ”205 年福建卷此句中 “吴 王、勾践 ”是人名, “姑苏 ”是地名,翻译时就不需译出。又如:“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201年全国卷 此句中, “骑劫”是一位燕将 的姓名据原文中 “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 ”的一句推断为人名,不能错译为 “骑 兵劫持 ”之意,否那么,会见笑于大方之家。2、剔除法。文言文中常存在一些这样的虚词,它们在句中无实际的翻译意 义,仅仅起到语法作用,如句首发语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倒装 句式的标志词、句中表停顿的语气助词、衬音助词、表敬副词、偏义复词的衬 托成分等。尽管它们在原句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译句时,却无法用对应的现 代汉语

2、进展翻译,可剔除不译。剔除后,不影响译句的正确和通顺。如:“盖当时视他驿为壮。”205年浙江卷 此句中“盖”是句首发语词,无义,在 翻译时应该剔除,而不能 “臆”译为表推测的 “大盖 ”之意。又如:“闻同类之相噆而假设无闻 ,岂君子祖先后身之道耶 ?” 20年6 浙江卷 此句中 “同类之相咬 ”的“之”用在主谓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必译。3、添补法。文言句子常存在省略的现象,或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 等,在翻译时,需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添补出来。惟其如此,译后的句子才显 得完好、通畅、达意。如:“ 朝罢,迎曰:“何罢晏也 ,得无饥倦乎?”此句中划线的局部在翻译时必须补出省略的成分 “

3、何听朝罢晏也 ”,才能做出正确的翻译 “为什么散朝这么晚? ”。又如:“故吾继之,述而不作。”205 年上海卷此句在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 成分,可译为 “所以我如今继任杭州刺史,只能记述亭的优美之景而不能再 建造其它亭了 ”。假如省去后半句括号内的补充译文,译成 “只能记述而不 能再建造了 ”,就会显得令人费解!4、交换法。有些文言词语随着时代的演变,词义发生较大的变化: 有的词义扩大了如 “江”,古特指长江,今泛指一般的江河,有的词义 缩小了如 “臭”,古泛指一般的气味,今特指臭气,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如 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牲口,今已无此义 ?甚或有些词语已经不再使 用。因此,翻译时,这些词语

4、必须用现代汉语进展交换,无论如何不能拿古义 视为今义。如:“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缺乏为也! ” 205 全国 卷H此句中的 妻子”在古文中的意思为 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词 义缩小了,仅指 “妻子”而已。因此,在翻译时须用 “妻子和儿女 ”加以交换。5、调序法。由于语言的演变和开展,有些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存在着较大 的差异,如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等。对于 这些特殊句式,翻译时,必须按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将语序重新调整,得以 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如:“其孝谨闻于其族 ,其信义著于其友。”204 年全国卷此句属于状语后置 句,不符合现代

5、汉语语序,因此,翻译时应调整过来,可译为 “他的孝顺恭谨在 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誉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 ”。又如:“其李将军之谓也? ”202 年全国卷此句属于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应把 前置的宾语调整过来即 “其谓李将军也? ”,这样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 惯,可译成 “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 ”。6、释义法。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为阅卷方便,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 点,而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表达在句中的【关键词】:p 】:。在答题时,如能对这些关键 词进展准确的翻译,就能轻易地得分;假设翻译错误,或不准确,就会遗憾地丢 分。如何翻译这些【关键词】:p 】:呢? 联想课文推断。在翻译时,我们常

6、会遇到一些 “熟悉的生疏词 ”,左 “推” 右“敲”之余,仍不得要义。殊不知,这些翻译上的 “拦路 ”词,却是课文中的 “熟 词”。此时,你假设能联想到课文中有关词句的用法,互为比拟,辨析异同,就能 准确地推断出它的含义。如:“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207 年诸暨市期末 卷此句中 “有奇 ”二字,易错译成 “有奇特的景观 ”。假如能联想到初中课文核 舟记中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此句学生皆知其译意为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 分多一点 ”,就可准确地推断出试题中的 “有奇 ”为“多”之意。又如:“亡何花开,薄如蝉翼。”此句在翻译时如不作联想,颇为棘手:句中 “亡何”究为何意?

7、假设能联想起课文促织中 “无何,宰以卓异闻 ”,便 会疑窦顿消,豁然开朗:“无何”为“不久”之意,而“亡”通“无”,“亡何”即“无何”,那么可译为 “不久”, 此句就能顺理地翻译为: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 语境分析p 推断。有些文言词语仅凭所在文句,有时是不易理解的;有些 文言词语本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单依所在文句,词义亦是难以定夺的。此 时,需借助句子上下文意即语境来推知词义。如: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 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202年全国

8、卷 划线句中“竟死”二字,如仅凭臆测,易错译为 “竟然因此而 死”。据下文语境可知,李广是死于 “自刭”,而不应是因 “以射为戏”而死的。由 此, “竟”可推断为 “终”,“竟死”那么为“一直至死”之意。又如:“今朝廷命官 ,既已轻任刺史、县令 ,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 ,远者三 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205 年浙江省卷划线句看似简单,如不作语 境探究,那么易误译为:“间隔 远的三年调一次,间隔 近的一两年调两次。”而据上文语境朝廷轻 率地任命官员,又在短时间内屡次更换,“远者 ”近者”那么应译为 “时间长的”时间短的”,而非“间隔 远的”间隔 近的”之意。 语法分析p 推断。有些词

9、语 在翻译时,可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凭借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主、宾多由 名词、代词充当,谓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状语多由副词充当来推知词 性,进而推知意义。如:“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205 年浙江省卷此句假设 要翻译正确,需先弄清楚 “除”的含意,如不加认真考虑,很容易误解成 “废弃 ”之 意。如作一番语法分析p ,那么会发现此意不当:“甚”,意为 “很”副词,作句子状语; “芜”,意为 “荒芜 ”动词,作句 子谓语。由此,可推断 “庭除 ”为主语,而主语须由名词担当,那么 “除”应为名词。据“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苏武传,可推知 “除”为名词时有 “台阶 ”之 意。

10、故划线句可译为:“庭院的台阶很荒芜,堂房廊屋很残破。”又如:“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202年全国卷 ”此句中的“樵”,易误译成动 词“打柴”之意。其实,此句中 “取”是动词, “樵”处于宾语的位置,其词性应为名 词,故宜译为 “木柴”之意。巧借修辞释义。文言文中,常存在使用修辞手法的现象比喻、借代、 婉曲、用典等,假设不作处理就直译这些句子,那么会使译文显得不当。如:“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此句中的 “金城”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比 喻为 “巩固的城墙 ”,不能直译成 “金属筑成的城墙 ”。又如:“ 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205年全国卷I 划线句中 “口腹”运

11、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 “饮食”,故整个句子可译为:“因为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固定构造释义。在文言句子中,有些词语在使用时形成了固定构造模 式,如表疑问的常用 奈何”假设何”等,表测度的常用 无乃乎”得无?乎” 等。在译句时,假设能把握住这些固定构造,句子便可流畅译出。如:其信然邪?其梦邪? ”祭十二郎文此句采用了 其,?其表选 择的固定构造,可译为 是;还是之意。弄清此点后,该句便无翻译障 碍。此固定构造,可从初中学过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得 以印证。又如:“朝罢,迎曰:, 何罢晏也 ,得无饥倦乎 ”划线句假设翻译成 “难道不饥饿疲倦吗? ”,显然语 气显得僵

12、硬,不合樊姬关心楚庄王时说话的口吻。其实,此句采用 “得无 ”的固 定构造,有 恐怕莫非之意,就可译为 恐怕您饥饿疲倦了吧? ”此固定 构造,也可在促织中的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一句得到印证。词类活用释义。在文言句子中,有些词语存在词类活用的现象,如使 动、意动、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等,在翻译时需根据其活用 进展译意。如:“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203 年全国卷此译句中 “廷”和“面”属名词 作状语的用法,在译句时必须表达,可分别译为 “当廷”和“当面 ”。又如:“奇之,立许字以女。” 205 年山东卷此句中 “奇”是意动用法,须译成 认为?非凡与众不同”。以上是笔者总结的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技法,至于其他技巧也不再赘述。文 言文翻译并非易事,光凭技巧亦缺乏取,仍需在平时脚踏实地地训练,否那么纸 上谈兵,空无所获。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