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读后感600字.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5029857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读后感600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伤仲永读后感600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伤仲永读后感600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伤仲永读后感600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伤仲永读后感600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伤仲永读后感60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读后感600字.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仲永600字伤仲永600字篇一当一系列的时间、地点都根本合拍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相信,方仲永的故事不是王安石凭空杜撰,而是在认认真真地讲述自己的经历,伤仲永600字。从以上三个细节来看,方仲永的故事不像是子虚乌有的传说,可那又该如何理解方仲永不学而能诗呢?即使早在北宋,临川也绝不是未开化的荒蛮之地。相反,这里正如王勃所说的“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晏几道、陆象山.临川籍文化巨匠的,可以开出长长的一串。即使不说这些中国学术史上耀眼的星斗,单是自宋至清间的二千多名进士,就足以说明千年以来,临川的文风是如何的炽盛。方仲永虽然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农的家庭,但并不意味着他与文化

2、教育彻底绝缘。也许他家正与一个小学堂为邻,也许一群小学童就是他的玩伴,也许识字、背书竟然是小伙伴之间争强赌胜的游戏。甚至有可能连教书先生也喜欢这个聪明过人的小家伙,即使不收学费,也愿意指点他几句。仲永虽不是生而知之的天才,但他确实是天资过人的神童。这样一鳞半爪地学下来,程度竟然超过了那些正经八百的学生。只是这一切,仲永之父并不清楚,所以当儿子哭着闹着要文具的时候,父亲会惊诧得目瞪口呆,以为儿子真的是一个不学而能的天才呢。另一种可能是,父亲也知道儿子在与学童们的厮混中学了不少东西,只是没想到竟有如此高的程度罢了。多数父亲是乐意夸耀儿子的,仲永的父亲当然也不例外。当一个早慧儿童的故事从一位父亲口中

3、讲出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不学而能的天才神话。当然,这只能是猜测,但是还有更合情理的解释吗?以上解读的重点全在仲永,可是只要稍加留心,就不难发现故事的重心其实是仲伤之父,而不是仲永本人。篇二这个学期,我学习了伤仲永这篇课文,通过王安石先生的思路,我深入理解了“玉不琢,不盛器”的道理。这篇文章讲的是方仲永从小就有天赋,却被他父亲贪图眼前利益,而不去学习,最终成为普通人。王安石先生讲述的这件事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怜悯吗?恐怕不是,里头还包含着对方仲永父子的谴责之意。仲永父亲为了自己的小利益而为社会损失了一个人才,“这值得吗?这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难道比自己的利益更无关紧要吗?”我们不禁扪心自问。其实不然,仲

4、永就这样“葬身”在茫茫人海中。设想一下,假如方仲永当初立场坚决地变“不使学”为“我要学”,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人们就不是“伤仲永”而是“赞仲永”了.设想一下,假如方仲永的父亲可以让仲永继续使学,继续努力,那他说不定还是一位大诗人,能与王安石相提并论或是王安石的一位徒弟;设想一下,假如方仲永的邻居们不花钱来求他来自己家里作诗,也就不会让仲永的父亲贪钱到极点,以致于荒废了一个好人才,设想一下.王安石先生写这篇文章也发表了对天才的看法,资料共享平台伤仲永600字(s:/.)。人们常说“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勤奋的”。方仲永是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否那么早晚都会出现“江郎

5、才尽”的那一天。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个是不经历勤奋的学习就得来成就,得到世人的赞扬和敬仰的呢?王献之“用尽三缸水,一点像羲之”,最终成为大书法家。法国文学家福楼拜的书房窗临塞纳河,因灯光彻夜通明,被船夫当作渔灯,这样的事情许多许多,像方仲永这样的事情也有不胜枚举。是啊,成功得靠后天的努力!我会更加勤奋,成为方仲永的“相反数”。篇三记得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王安石伤仲永的文章,该文大意为一个名叫方仲永的早慧儿童,可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四周乡邻不禁啧啧称奇”。于是方仲永父亲每日带他“环谒邑人,不使学”,最终方仲永“泯然众人”、一事无成,令人们无限可惜。方仲永的悲剧值得每位老师和家长认

6、真思索。略作分析p ,我们便不难想见,“神童”仲永在不断向世人展示其超群才华之时,肯定赞誉之声不绝于耳。夸奖的话语、钦羡的目光,足令这位涉世未深,缺乏自我判断才能的少年飘飘然迷失方向。因此,方仲永到处夸耀,无心功课,最后追悔莫及,只有徒叹奈何。诚然,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夸奖与鼓励,只言片语的表扬也答应以让孩子获得肯定和鼓励,今后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可以让迷茫彷徨的孩子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旁人一句经意或不经意的夸赞使得不少名人伟人的生命历程从此峰回路转,精彩迭现。但是,片面夸张褒奖的作用并不科学,是不可取的,君不见即使天资聪颖、禀赋奇佳如仲永者,终日被夸赞的溢美之辞所包围也难免使才华消失殆尽,更何况诸多普通儿童呢?教育学和心理学指出:人的开展取决于先天条件、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努力四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充分发挥四方面的综合效应才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文中仲永的过人天赋自不待言,然而他却被吞没于一片赞扬声中;家长又从根本上忽略了对他施行教育,方仲永本人也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于是,仲永“十二,不能称前时之文”,成年后已“泯然众人矣”,只留下深深的遗憾和无奈。行文至此,笔者不由得感慨良多,北宋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形象穿透近千年的历史烟尘,仍然带给我们今天的教育许多鲜活生动的启示与考虑,不是吗?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