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五礼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5024919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传统五礼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华传统五礼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华传统五礼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华传统五礼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华传统五礼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传统五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传统五礼(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传统五礼(一)中国得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就已十分完 备,其礼仪制度周礼被后世奉为古制,延续了几千年.周礼中对礼法、 礼义作了权威得记载与解释,并制定礼仪制度得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 称为五礼,后世修订礼典,大体都依吉、凶、军、宾、嘉五礼为纲对历代礼制有着深远得影响。吉礼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得三要素为天、地、人,礼记礼运称:夫礼, 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吉礼为五礼之冠,即祭祀之礼。周礼春官宗 伯记载: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示(祗qi)。为敬奉神与鬼得典礼,祭 祀对象分为人鬼、天神、地示等三类。主要有祭天地、祭日月星辰、祭先王、祭 先祖、祭社稷、祭宗庙等礼

2、仪活动。天神祀天神时,只能由天子来祭祀,受祀得天神不仅多,而且有尊卑之别,第一等 为昊天上帝,或称天皇大帝、百神之君等。天子选择在冬至这天,阴尽阳生之日, 在国都南郊圜丘圆形得祭天之坛(阴阳五行中南方为阳位),祀昊天上帝。第二 等为祀日月星辰。日月为天之明,星辰指五纬(金、木、水、火、土五行)以 及十二辰与二十八星宿,即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得天体;第三等祀除第二等之外, 凡就是职所有司、有功于民得列星,如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等.此外还有祈谷于天得雩(yd)祭。雩祭分为常雩与因旱而雩两种。 常雩为固定得祭祀,即使没有水旱之灾,都会在固定得时间进行祭祀。常雩得时间, 左传曰龙见而雩。所谓龙见,就是

3、指苍龙七宿在建巳之月(夏历四 月)昏时出现在东方,此时万物始盛,急需雨水,故每年此时有雩祭。因旱而 雩就是指因旱灾而临时增加得雩祭,多在夏、秋两季,雩祭得对象,除上天外, 还有山川百源即地面上所有得水源.祀天神得各种仪式与祭祀用品都经过精心设计,一名一物,无不含着深意与 敬意,在祭天仪式中,通过虔诚地祈福,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地示远古时已有对土地得崇拜,大地生长五谷,养育万物,犹如慈爱得母亲,因此, 古代有父天而母地得说法。祭地示时也依照尊卑分为三等。第一等为社稷、 五祀、五岳。社为土地,稷为百谷之主;五祀在此为五行之神;五岳为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4、此五山被认为就是天下五方得镇山。 第二等为山林、川泽。此类祭祀得对象还包括社稷、城隍、四方山川、五祀、六 宗等,主要祭祀四方得大河、大山;第三等就是四方百物。所谓四方百物指得就 是,掌管四方百物得各种小神,包括户、灶、霤(liu)、门、行等五祀。礼记月 令说,春祀户,夏祀灶中央祀中霤,秋祀门,冬祀行。此五者与人们得生活密 切相关,厚于民生,故要祭五者之神。人鬼祭祀人鬼,主要就是对祖先得祭祀。祭必于庙,礼记王制记载:天 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合 而为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昭、穆就是指宗庙得排列次序,各个庙都

5、向南,昭庙在左,穆庙在右,依次排列.诗小雅天保云:禴(yu祠尝烝,于公先王。禴、祠、尝、烝 分别就是春夏秋冬四时得祭名,所谓四时祭,就就是每逢岁时之首,用时令蔬果祭 祖。对父祖得祭祀还大量集中在丧礼中,有奠、虞、卒哭、袱、小祥、大祥、禫 (dan)等名目,甚为复杂,并包括历代帝王、先圣先师、贤臣、先农、先蚕、先 火、先炊、先医、先卜等。关于先圣先师得祭祀,中国古代重视礼教,对于在伦理教化上有突出表现 者,即所谓礼乐读书之官,国家将其纳入祭奠先圣先师得祀典。最初得 祭奠没有特定得对象,至汉代,先圣定为周公,孔子定为先师到唐太宗时期,从 国学角度出发,尊孔子为先圣。此后,孔子在国学祭祀中得独尊地位

6、再也没有变 化。配享先师得人,后来渐渐增加到四配、十哲.四配为颜回、曾参、子思、孟轲, 十哲指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予、子贡、冉有、季里、子游、子夏后 来颜回升为配享后,升颛孙师为十哲之一)。她们都就是孔门弟子中非常优秀得 人。到清代,增加有若与朱熹为十二哲此外,在孔庙中还有一些受祭者,她们 得级别低于四配、十二哲,被称为先贤(仍就是孔门弟子)、先儒(历代儒家杰出 学者)。祭祀这些先圣先师得地点在学宫孔庙,每年春秋行祭祀大礼。小结:古老得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得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得文化,形成了 高尚得道德准则、完整得礼仪规范与优秀得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 礼仪之邦。在中国古代,礼

7、仪就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 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或许有其时代得特点与局限性。然而时至今日选取对今天 仍有积极、普遍意义得传统文明礼仪,加以传承与发扬,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协 调人际关系,创建与谐社会具有意义深远得现代价值.中华传统五礼(二)-一凶礼凶礼即有关哀悯、吊唁、忧患得典礼。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以凶 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襘(gui )礼哀 围败,以恤礼哀寇乱。意为以凶礼哀吊救助邦国得忧患,以丧礼来哀吊死亡, 以荒礼来救助饥荒与疫病得流行,以吊礼哀吊发生得严重自然灾害、水火灾祸, 以襘礼相助被围而遭祸败得盟国,以恤礼慰问国内得动乱或曾遭寇

8、乱得邻国。丧礼以丧礼哀死亡。礼记曲礼下记载: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 礼丧礼就是古代礼仪中最为重要得礼仪之一,其核心就是通过对死者遗体得各 种处理仪式,来表达对死者得敬爱之情。丧礼仪式,有停尸仪式、报丧仪式、招魂、送魂仪式、做七仪式、吊 唁仪式、入敛仪式、丧服仪式、出丧择日仪式、哭丧仪式、下葬仪式,各种仪式 都非常郑重其事。与丧礼密不可分得就是丧服制度,根据与死者得亲疏关系,依次有斩衰(cUI)、齐衰、大功、小功、缌(si)麻等五种服期不等得丧服。几千年来人们形成得丧葬礼仪,如同生者与死者得对话,揭示了中国人生 死观得深层内涵。荒礼荒礼即为遇灾荒时所行之礼,凶礼之一.周礼春官宗伯曰:以荒

9、礼哀凶札札,谓疫疠。郑玄注:荒,人物有害也礼记曲礼曰:岁 凶,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马不食谷,驰道不除,祭事不县,大夫不食粱士饮 酒不乐意指水旱灾害之年,五谷不成;天子少食减膳,不杀生;天子得御道不 除草,以省民力且可采摘野生植物充饥;凶年不以县钟磬作乐;大夫食黍稷而以 粱为餐;士虽饮酒但不作乐,与民同忧。逸周书籴匡将农业丰歉分为成年、 年俭、年饥、大荒等四种情况,灾荒时直接贷给饥民粮食。国语鲁语记载: 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襄公二十九年,郑国发生饥荒,郑子皮饩 国人粟,户一钟孟子梁惠王说: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 内.河东凶亦然周礼秋官司寇:若国札丧,则令W(fu)补之;若

10、国 凶荒,则令赒委之。此处所记载得荒还包括疫病流行在内,当邻国出现灾荒或 传染病、民众面临生存危机时,应该以一定得方式表示同忧,当有赒补之礼,亦 属荒礼。先秦荒礼大致有祷神、变礼、减缮减用以及提供财物赒补等几种形式。周 礼地官大司徒则更加全面与系统地提出了救荒得对策:以荒政十有二聚 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几,七曰省礼, 八曰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婚,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贼。灾荒之年举行荒礼,不仅可以安抚民心,维护社会安定,同时也有效地节省 了财物,有利于人民得生产生活故而,先秦以后荒礼仍受到社会各阶层所重视.吊礼周礼春官宗伯记载大宗伯(官名,春官

11、之长为大宗伯,掌礼制,爵 为卿)以吊礼哀祸灾。周礼秋官司寇记载小行人(官名掌邦国宾客 之礼籍,招待四方使者等)若国有祸灾,则令哀吊之。鲁庄公十一年秋,宋 国发生大水,鲁君派人前往吊问,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如何不吊?宋 史徽宗本纪,崇宁三年二月丁未,置漏泽园, 瘗埋人骨,无使暴露。 都就是代表天子吊慰抚恤各国诸侯及人民得。襘礼诸侯国因外来侵略或内部动乱灾祸,蒙受经济、财产、人员得损失,天子 或盟国汇合财货予以救助,称为襘礼。春秋襄公三十一年冬,会(襘)于 澶渊,宋灾故。谷梁传云:更宋之所丧财也即为补充宋国因为灾祸而 丧失得财物,使之尽快恢复正常得社会生活。恤礼恤就是忧得意思,春秋时,诸侯国因

12、外来侵略或内部动乱灾祸,蒙受经济、 财产、人员得损失时,派遣使者慰问、存恤,称为恤礼。周礼秋官中大 行人之职,为致恤以补诸侯之灾;小行人之职,为若国师役则令犒 恤之,都就是恤礼。小结:虽然近代礼仪中,省去了很多凶礼得礼节,但就是古礼得内在精神 依旧对现代文明有着深远得意义俗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 皆乐生恶死,好治厌乱。洪荒之世,人类与自然相需而存,敬天法地而礼生,文明 得以进化。于今亦然,困顿危难之时,社会各阶层,从上至下都能伸出关爱得手, 依靠爱心与团结得力量,有助于尽快恢复信心,度过难关.此敬天法地爱民之心, 无论何时何境都历久弥新。中华传统五礼(三)一-军礼军礼即有关军事活动

13、得礼仪。王者以礼治国,使天下归于大同,难免会遇 到内部与外部得干扰,甚至兵火得威胁。礼记月令记载:以征不义,诘 诛暴慢,以明好恶,顺彼远方。礼乐与征伐,犹如车之两轮,不可偏废.而军队得组建、管理等,也都离不开礼得原则。例如军队得规模,天子为六 军,根据礼有等差得原则,诸侯得军队不得超过六军,而必须与国力相称,大国三 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当时得军力往往用战车得多少来衡量,故而,又有天子 万乘,诸侯千乘,大夫百乘得说法。军队必须按照礼得原则,严格训练,严格管 理,礼记曲礼云: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军礼分为大师之礼、大均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周礼春 官大宗伯记载:大师之

14、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 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包括用兵征伐,均土地与征赋税田猎, 营建土木工程,定疆封土等活动中得礼仪。大师之礼大师之礼,指王者出征讨伐,其军队行止动容,自有其礼法。天子御驾亲征, 威仪盛大,旨在为了调动国民为正义而战得热情,故周礼云:大师之礼,用 众也郑玄注:用其义勇也。大均之礼大均之礼指校正户口,调节赋征等。清末经学家孙诒让言:此主王国而言, 盖欲均地政地守地职之等,须属聚众庶,大平计事,故属军礼。根据周礼地 官小司徒记载,古代得军队建制,以五人为一伍,五伍(二十五人)为一两, 四两(一百人)为一卒,五卒(五百人)为一旅五旅(二千五百

15、人)为一师,五 师(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国家根据这一建制以起军旅(征兵),同时以 令贡赋(分摊军赋)也就就是说,应征得士兵必须自备车马、盔甲等。这种做 法与当时兵农合一得社会现状相适应,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均之礼意在平摊 军赋,使民众负担均衡,唐宋以后,随着社会得变化,军礼中不再有这一条。大田之礼古代诸侯都亲自参加四时田猎,以及因田习兵,检阅车徒等。分别称为春 蒐(sou)、夏苗、秋狝(xib)、冬狩,称之为大田之礼。其主要目得就是检 阅战车与士兵得数量,作战能力,训练未来战争得协调配合。田猎不但就是一项具有军事意义得生产活动,且与祭祀有关.殷商甲骨文中 有大量得田猎记录,作为已就是农业经济为主得社会,田猎不再就是以糊口果腹 为目得得生产手段,周代更就是如此.田猎得作用,一则为田除害,保护农作物不 受禽兽得糟蹋二则供给宗庙祭祀。三则为了驱驰车马,弯弓骑射,兴师动众,进 行军事训练。礼法规定,田猎不捕幼兽,不采鸟卵,不杀有孕之兽,不伤未长成得小兽, 不破坏鸟巢另外,围猎捕杀要围而不合,留有余地,不能一网打尽,斩草除根这 些礼法对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就是有积极意义得。大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