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新城规划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502438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58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昌平新城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昌平新城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昌平新城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昌平新城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昌平新城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昌平新城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平新城规划(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昌平新城规划昌平新城规划 2005-202050 目 录目 录1第一章 总则2第二章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4第三章 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统筹8第四章 新城发展18第五章 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设施规划23第六章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29第七章 综合交通体系35第八章 市政基础设施43第九章 防灾减灾规划50第十章 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57第十一章 城市文化发展与文物保护62第十二章 旅游规划65第十三章 地下空间规划69第十四章 新城开发控制与建设70第十五章 新城近期发展与实施政策79第一章 总则确立规划指导思想,分析新城发展的重要条件,明确新城规划的前提和基础。第1条 本次新城规划的任务:全面

2、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根据新城规划的编制要求,在深入分析昌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基础上,结合昌平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已批规划,梳理、整合新城城市空间,提升整体城市建设标准,实现区域统筹和城乡协调发展。编制新城总体发展框架,拟定专项规划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等,统筹昌平近远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城市建设。第2条 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

3、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1) 坚持“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昌平发展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各乡镇的城镇化进程;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新城与中心城、新城与西部发展带上的其它新城以及周边区县的发展规划;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2)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的典范,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经济活力和就业保障,切实解决好交通、上学、看病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保障合理配置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并进行

4、人性化的细节设计。(3)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确立“节约优先”的思想,实施“节地、节能、节水和节材”的建设标准。(4) 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支撑体系,切实保障城市安全。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按照“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原则,建设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5) 突出城市规划的综合性和有机整体性,保障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地上与地下、交通设施建设与土地开发、新城与区域、城市与村镇建设的和谐有序发展。第3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5年2020年近 期 2

5、005年2010年远 期 2011年2020年远 景 2020年以后第4条 规划依据(1)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2) 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3) 东、西部发展带协调规划(4) 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规范第5条 发展重要条件分析(1)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对北京市的空间布局进行了战略调整,改变了原来单中心均质发展的状况,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规划11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新城(见图1-1)。昌平新城是西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在北京市区县功能定位中,昌

6、平属于城市发展新区,是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产业集聚,并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2) 昌平位于中心城北部的上风上水地区,是首都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同时,位于北中轴奥林匹克公园向北的延长线上,有丰富的山水、植被,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距北京中心城只有30公里;依托八达岭高速公路和立汤路与中心城连接,距离近、交通便利(见图1-2)。昌平区是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向西北方向的重要发展区和辐射区,具有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良好条件(见图1-3、图1-4)。(3) 昌平已被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旅游服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建设“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引进龙头高科技企业,是昌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

7、要机遇。(4) 昌平高教科研院所聚集,高科技产业和汽车制造业已形成一定的发展基础。加强“产、学、研”三者的融合与互动,是昌平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良好基础和重要保障。(5) 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是制约昌平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昌平新城的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及产业发展方向等应综合考虑土地和水资源的合理承载能力及生态环境条件。由于受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制约,目前,昌平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对产业发展门槛要求逐步提高,在现有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条件下,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高附加值的产业是

8、昌平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6) 旅游、休闲疗养资源丰富:第二章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第6条 城市性质及主要职能昌平新城及地区是北京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产业基地。引导发展高科技研发与生产、旅游服务、教育等功能。主要职能如下:顺义空港物流图2 昌平及周边区县关系图(1) 是西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昌平应成为城乡协调和经济增长的重心,是疏散中心城产业和人口的重点区域。(2) 是北京西北部地区重要的产业基地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向北的辐射发展带上,以高新技术研发生产为主。(3) 是北京市主要的高等教育基地之一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4) 是北京市的主要旅游区之一结合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发展康

9、体疗养旅游、商务会展和民俗旅游等。(5) 是北京西北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第7条 城市发展总目标构建持续协调发展的科教宜居新城。第8条 城市发展分目标把昌平建设成为:科教创新基地人文生态景区和谐宜居新城(1) 科教创新基地: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生命科学园以及高等院校聚集的优势,构建产、学、研一体多元化科教新城。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组织区域产业区块协调稳步发展,带动富有活力的产业集群快速衍生成长。(2) 人文生态景区:充分发挥昌平人文、历史、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发展文化、旅游、健康产业,建设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

10、和休闲度假基地。(3) 和谐宜居新城: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发展,从生态环境、城市服务、城市就业和城市安全等方面,实现城市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构建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的典范。第9条 城市发展阶段目标(1) 预计到2010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46.1亿元,城镇化水平达到67%左右,全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继续坚持“强二兴三优一”的产业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进龙头高科技企业,通过生产性服务设施和其它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引导产业服务基地的发展,并创造条件使本地的高教研发与高科技产业相结合。以具有昌平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

11、制造业和旅游业发展为主。进一步完善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强化其辐射带动作用,带动都市农业的发展。(2) 推进西北部山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节地、节水、节能和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带动西北部城乡经济的协调、全面发展。(3)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9.9亿元;将围绕高教科研、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高层次的城市产业结构体系的基础,产业结构升级;昌平新城初具规模,城市功能齐全,成为北京西北部疏散中心城人口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昌平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面貌改善。城镇化水平达到78%左右,形成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互衬托的现代化人居环境

12、的雏形;建成覆盖全区各乡镇的现代化宽带信息网络设施。(4) 到2020年,全区围绕现代制造业、旅游业、高教科研和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现代化,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38.4亿元;城镇化水平达到90%左右,城镇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城镇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在规划期内将昌平新城建设成为高标准的现代化的中等城市,成为北京北部一个重要的城市增长极。第10条 经济发展策略(1) 形成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产、学、研”一体多元化的高科技主导产业,促进境内及周边地区的科教研发活动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环境

13、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产业转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2) 依托科技、人才、信息优势,增强高新技术的先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加快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质量和水平。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3) 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77元/人;第三产业比重51%,第二产业比重46%,第一产业比重3%。第11条 社会发展策略(1) 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14、,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2)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口素质的全面发展。(3) 强调政府在公益性服务设施配置中的作用,实施分层分异的设施配置标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4) 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5) 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

15、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第12条 文化发展策略提高教育总体水平,增强科技转化能力,提升全区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动力支撑。应该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多个层面上孕育并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城市的文化张力,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实现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第13条 生态环境发展策略昌平既要以山区生态林工程建设为重点,构筑北京的生态屏障;又要加强水源保护区、深山绿化与水土保持区、浅山景观生态区、风沙治理区、平原生态与节水农业区以及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区等区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时,还要积极做好污水处理和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大气污染的防治以及噪声、辐射等污染的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把昌平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城市,为首都构筑生态屏障。第14条 城市空间发展策略(1) 加强昌平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以及乡村与城镇间交通联系。(2) 建立由“新城重点镇一般建制镇边缘集团”组成的城镇体系结构。(3) 村镇重新整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城镇化步伐,对村镇进行城市化整理、就地改造、推进撤乡并镇、迁村进镇、迁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