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观课有感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5023993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巨人的花园观课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巨人的花园观课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巨人的花园观课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巨人的花园观课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巨人的花园观课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巨人的花园观课有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悟结合,放飞想象,体会童话的美好!巨人的花园观课有感 万苗在这次的教研组长培训活动中,有幸聆听了实验小学虎山校区彭晓霞老师执 教了四上人教版的巨人的花园,同时又听取了包群儿老师介绍了这次展示活 动的磨课过程。活动中,彭老师课堂上的挥洒自如、自信精彩的演绎,以及历经 数周的磨课经历介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验学校是所百年名校,是我 们兄弟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标杆”。百年的历史不仅赋予了实验小学悠久深厚的 文化积淀,更给予了学校教师传承沿袭扎实创新的优秀教学经验。虎山校区虽是 分部,建校也不过短短数年,但是从今天的课堂及教研活动组织介绍中,我们不 难感受到他们浓厚的教研氛围,以及合作共享、交

2、流协作的团队精神。展示是痛苦的,因为活动需要一个平台,需要一个可以提供交流讨论,甚至 是评头论足的“标本”,接受大家的苛刻目光的洗礼,承受专家鞭辟入骨的点评, 这一过程注定痛苦无比。所以当彭老师说道,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上下班路 上、吃饭睡觉无时不刻在琢磨该如何上好这堂课时,我们不由地深深佩服彭老师 的坚忍与执着。但彭老师也是幸福的,因为她不是孤独的行路人,不是在孤军奋 战,在她的背后有着一个强大的令人羡慕的团队支撑着她。在一磨、二磨、三磨 的过程中,从教学思路到语段研读,从练笔环节到延伸设计,整堂的设计、试教 都在团队众人智慧的打磨下,反复推敲精雕细琢、日臻成熟。浓厚的教研氛围, 良好的团

3、队协作,值得我们虚心学习。彭老师开课切入与众不同。她以预习为起点,抛出一个话题“童话的语言是 非常优美的,你关注过课文中哪些优美的词语?”,然后课件出示两组意思相反 的四字词语:鲜花盛开-鲜花凋零;绿树成荫树叶凋零;阳光明媚雪花飞舞在让学生朗读这些词语之后,引问:“这些词语都在描写什么?有什么发 现?学生说都是描写景色的词语,是描写春天和冬天的景色,一位学生补充说是 在描写巨人赶走孩子前后花园不同景色。最后让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展开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这切入环节的设计,非常的巧妙。首先抛去了形式主 义虚晃一枪的导入,比如问问学生你了解这是一个怎样故事啊?给你什么感受 啊?之类问而不答

4、,答而不深究的切入。紧扣文中经典词语,采用对比的形式, 让学生初步感受花园的变化,为下文继续深入探究花园的神奇做好铺垫。四年级 作为中段年级,处在低年级字词教学为主转向高段篇章学习的过渡阶段,彭老师 能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课堂教学,符合自身年段特点。童话语言简洁流畅,故事浅显易懂,笔法夸张,想象神奇,故事人物形象鲜 明。根据这一文体特点,彭老师课堂教学中重点采用了朗读和想象这两大策略。 引导学生读悟结合,拓展想象,在角色转换、言语训练、课堂练笔等灵活的语文 实践活动中,感受童话语言的魅力,感受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语感同时感受童话 故事内在寓意。如彭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巨人自私冷酷的形象,将巨人斥责孩子

5、 的三句呈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朗读;让学生读读课文 6、7 自然段 内容,找出花园变化的句子:(1)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但不知道 为什么,巨人的还原李仍然是冬天;(2)一天清晨,巨人的花园里阳光明媚,草 翠花开;让学生读读这些句子,说说有什么感受?然后用朗读来展示这个“奇 怪“的花园,采用同桌配合、同学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花园的神奇变 化。再如,“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用那双会说 话的眼睛”这一环节中, 彭老师设计了: 会说话的眼睛, 仿佛在 说。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话,体会小男孩此举的目的,促进学生对本文寓意的进一步了解。在课结束环节,彭老师还让学生结合

6、插图,想象孩子们 和巨人一块嬉戏玩耍的场面,感受快乐与人分享的美好场面。听了彭老师的课,让我们收获很多,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思维的碰撞。对于 童话题材的文章,我们究竟该怎么去教?是从童话本身的寓意入手,深刻理解文 本内容拓展延伸到现实生活,还是感受童话语言的魅力,放飞想象,着力于童话 语言特点的体悟上?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老师来 设计这堂课,必定会有自己的侧重点。纵观彭老师整堂课的教学,似乎并没有在 这课“快乐是要与人分享”人文主题上刻意用力。是无意之举?还是有意回避“高 举人文大旗”的嫌疑?还是不愿落入“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快乐要分享的体会” 这一窠臼?彭老师在课堂上始

7、终用朗读和想象,来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文 本对话和共鸣,着力于引导学生了解花园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着力于对巨人形 象的认识。但是在课中,对于变化的探究牵扯了课堂大量的时间,以至于让人感 觉有些陷入条缕分析的泥潭之中。花园的变化、巨人的变化只是文本内容的表象 反映,而真正的主题可能定位在“神奇”比较准确。从课始出示两组相反词语这 一环节,便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然后让学生找找神奇具体 表现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变化?最后让学生思考:作者运用大量笔墨 去描述这个花园的神奇,目的是为了什么?也许会显得条理更清晰些,主题更突 出些。如今,在语文课中设计相应的小练笔和进行适当的

8、拓展,成为夯实语文能力 和提升文本认识的有效手段。课堂练笔和课外拓展似乎成为了现在语文课堂不可 或缺的两个环节。因此在听课中,特意留心了彭老师对这两个板块的设计。在练 笔设计中,彭老师在带领学生学完全文后,让学生写写孩子们在花园里和巨人一 起玩耍的场面。这一设计的目的,旨在让学生在写话中感受快乐与人分享后的幸 福。但是,在具体写作中,学生恐怕存在一定的困难。写什么呢?写孩子们在巨 人的胡子上荡秋千、翻跟头,和巨人玩捉迷藏的游戏?即便学生能写出很多玩耍 场面和游戏项目,但是对于深化人文主题来说,提升效果可能并不明显。童话的 结尾本身就是要给读者美好想象,留有余韵,就像很多童话故事结尾写道“从此,

9、 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多么经典美好的结局,但是你非要让学生 写写,他们过上怎样幸福快乐的生活,恐怕就有些为难了,还是让其保留美好想 象吧,不写也罢。在结课时,彭老师推荐了王尔德的童话作品,并介绍了巨人 的花园的原文,建议学生课后去读读原文,了解巨人和那个神奇小男孩的故事。 查找原文阅读后,才知道选入教材内容,只是作者对原文前半部分的改编,而后 半部分着重讲述两人结下了深厚友情,及至巨人死后,被化身为小男孩的天使带 入了天堂。如果真要让学生去阅读全文,可能会造成学生对课文“快乐与人分享” 与原文“巨人和男孩的友情”造成一定的冲突,反而可能会弱化对课文的感受。 如果真的要有所拓展,我

10、想是否可以把王尔德的代表作快乐王子拿出来重读, 择取其中帮助穷人的几个片段,引导学生再次关注帮助他人时,王子的想法表现, 让学生说说两篇文章共同点是什么?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确,两篇文章都在讲述快 乐的主题,前者着重说能和他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而后者着重在说帮 助他人才是真正的快乐,从而丰满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快乐是分享,是奉献。听课结束后,翻看这一单元的课文,忽然想到,这也许是学生进入中高段之 后最后一组童话课文的学习了,之后虽然有,但是以单篇形式出现,就像六年级 卖火柴的小女孩。心中在想这一组童话课文,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过了这 村就没那店”了,如果能在学完这四篇课文之后,用上一节课,采用群文阅读或 是单元提升的方式,对之前所学过所看的童话经典之作,进行一个归纳梳理,从 童话故事的语言风格、人物形象、写作手法、文章主题等方面,让学生进行整理, 如让他们感受童话语言的简洁优美;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非大恶即大善;写作手 法夸张,想象神奇,基本有一个美好的结局,给人真善美的享受也许这样学 生收获的不单单是一个个的童话故事,更对童话这一文学体裁有了深入的认识。一堂好课,必定能给人思维碰撞,激发智慧的火花,非常感谢彭老师及虎山 校区教研团队,给我们带来的教学上诸多收获与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