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501997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专题2022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 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 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 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 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

2、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 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 谓失其本心。【乙】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 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 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 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公孙仪:春秋时鲁

3、穆公的相。下人:迁就他人。7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所恶有甚于死者()(2)故患有所不避也()(3)蹴尔而与之()(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9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公孙仪相鲁而嗜鱼/雕栏相望焉B.将枉于法/入则无法家拂士C.虽嗜鱼/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我能长自给鱼/自非亭午夜分10 .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11 .根据【甲】【乙】两文回答问题。(1)两文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甲】文中不受嗟来之食”的穷人与【乙】文中不受鱼的公孙仪是否一样都 持有“本心”?【答案】7.讨厌,憎恨 .祸患,灾难.踩踏.同“德”,感恩、感激8. (1)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2)(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9. C10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11 . (1)都是写在不义利益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2)示例一:不一样。穷人面对“嗟来之食”,宁可饿死也不受,他身上所流露的 是骨气、是“本心”;公孙仪不徇私受贿,这是好的,但其出发点是怕自己因受鱼而

5、被免相,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所以公孙仪并非持有“本心”。 示例二:一样。穷人面对“嗟来之食”,宁可饿死也不受,他身上所流露的是骨气, 是“本心”;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表现了他不徇私受 贿、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所以说他们一样都持有“本心”。【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结合所学文言文实 词知识,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句意:我所厌恶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恶:讨厌,憎恨。(2)句意: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患:祸患,灾难。(3)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蹴:踩踏。(4)句意:(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

6、恩、感激。【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重点词:非独:不仅仅;是心:这种心;丧:丧失。(2)句重点词:万钟:优厚的俸禄:辩:同“辨”,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动词,当宰相/副词,互相;B.名词,法律/形容词,遵守法度的:C.两个都是连词,“虽然”的意思;D.名词,自己/连词,如果;故选Co【10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应该看语句有无标志性词语, 如也、乎、矣、哉、耳等常出现在句子末尾,夫、盖、故(是故)、岂常位于句首作 发语词;

7、其次看称谓,对人物的称谓常作主语或宾语常位于句首或句尾,感叹词如“呜 呼“、“嗟夫、“嘻、“噫”等感叹词都独立使用。句意: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他们献给我的鱼,我就必定 要迁就于他们。故断为: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11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1)根据“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可知,【甲】文强调的是在 利益面前,要有所取舍,要做符合礼义的事情:根据“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 下人之色,将枉于法”可知,【乙】文中公孙仪面对别人赠送的鱼,由于担心受制于 人而并没有接纳。因此两文都是写在不义利益面

8、前如何抉择的问题。(2)示例一:根据“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可 知,穷人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这是因为其身上有保持“羞恶之心”, 认为尊严比生命更加重要;根据“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可 知,公孙仪不肯接受别人的鱼,是希望保住自己宰相的地位,他认为只要自己地位不 改变。就一直有鱼吃,所以公孙仪并非持有“本心”。故两者也不一样。示例二:根据“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可知,穷 人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这是因为其身上有保持“羞恶之心”,认为 尊严比生命更加重要;根据“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

9、将枉于法”可知, 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说明他还是保持着不徇私受贿、 廉洁奉公的“本心”。所以说他们一样都持有“本心”。【点睛】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 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 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 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 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 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

10、段,哪一样不可 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 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 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 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0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 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 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11、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 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 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 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 恶之心。【乙】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国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他却 不肯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 ”他回 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他们献给我的鱼,我就必 定要迁就于他们;迁就于他们,就必定会歪曲法律;歪曲法律,就会

12、被免去宰相。虽 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 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我)爱吃鱼,但别人不用送给我鱼,我能够长期自 己供给自己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7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反也(3)教学相

13、长也(4)学学半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者游, 旬朔之间把卷无几n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 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塞答邢词曰:“我精骑三 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 “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 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

14、补之。(秦观劝学)【注】暗疏:默写。滑稽:诙谐善辩论。指行为放荡、玩世不恭的酗酒者。惩 艾:惩戒。数终:多遍,多次。孙搴答邢:北齐的大将。勒:编。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然负此自放/负势竞上 B.必寻绎数终/寻病终C.心善其说/陈康肃公善射D.得若干条/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0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11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败吾业”的“二物”指的是什么?(2)从写作意图上分析两选文的异同。【答案】7. (1)味美;(2)反思;(3)推动,促进;(4)同“敦”,教导。8

15、. (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9. A10 .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11 . (1)年轻时不勒奋、成年后善忘(2)同:两篇选文都是劝说人们要学习。异:【甲】文告诉人们要教学相长,【乙】 文告诉人们少年要勤奋学习。【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 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 旨:味美。(2)句意: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反:反思。(3)句意: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长:推动,促进。(4)句意:教人是学的一半。学:同“教”,教导。【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 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虽:虽然;至道:最好的道理;弗:不;善:好处。(2)困:困惑;自强:自我勉励。【9题详解】A.都译为“凭借”:B.探究、研究/不久:C.喜欢/善于;D.摘录/同“德”,感激;故选A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