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5019972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锻炼求职的能力一、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1. 社会适应能力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之后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因而产生不安或不满情绪,这 种情绪有时可能会使部分人轻易改写理想坐标。导致这一现象的真正原因是毕业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他们对真实的社会生活作了 简单的或片面的估计,出现反差便产生不适。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是与他的思 想品德、知识技能、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密切 相连的。一个素质比较高各方面能力比较强、身心健康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后,能够很快 适应环境、适应工作,即使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和比较差的环境中,也能变不

2、利 因素为有利因素,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绩。(选调生为例)2. 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有人这样估计:人们除了8 小时的睡觉以外,在其余16小时中,约有70%的时间都 在进行交往、沟通。大学生重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不仅是因为未来工作环境的需要,还因为社会上的人 际关系远比学校的同学、师生关系复杂。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好这些关系,不仅 影响到他们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着工作效能、身心健康和事业成败。3. 组织管理能力 大学生毕业后不可能人人都走上领导岗位从事管理工作,但每个人在将来的工作中 都会程度不同地运用到组织管理才能。近几年来,在从事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用

3、人单位选聘毕业生的首选对象是学生党员 和学生干部,事实上是他们很看重毕业生的组织管理能力。4. 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包括 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表达能力不仅在工作以后明显显示出其重要性,如工作汇报、年终总结、文件起草 研究报告等;在毕业生求职择业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自荐信的撰 写、个人材料的准备,回答招聘人员的问题,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等。 求职时,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择业的成败。5. 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重要保证,是高级专门人才所必备的一种实践技 能。大学

4、生应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高校在教学培养模式上已做了调整,结合教学 进程都安排有毕业实习等,毕业生本人必须重视这些环节。6. 开拓创新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其实质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质在新的层面上融 为一体、相互制约、有机配合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着意不断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开拓创新能力。7竞争能力竞争的目的不是为了吃掉对方,而是为了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充满竞争的市场需要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不懂竞争、不具备竞争力,在竞争的激流中就有随时被淘汰的危险。8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在面临多项选择时及时、果断作出最佳选择的一种能力。它可以使你

5、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以较小的付出收获较大的成功。人的一生往往会遇到许多重大选择。在校大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决策能力,从日常 小事做起,不要事事请别人拿主意,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种能力习惯。如果具备决策能力,毕业求职时就能从各种信息和建议中,对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作出积极准确的反应。二、获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1. 积累知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知识的积累要靠勤奋的学习来实现。2. 勤于实践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的。实践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等,都会有助于大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只要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大学生活中

6、有许多锻炼机会。3. 发展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能力发展的动力。兴趣爱好广泛的人,眼界宽广,思维开阔,容易从多方面得到启发,促进创造力的 发展。大学生要围绕所学专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全面锻炼和 发展各种实际能力。(专业选择我们)4. 超越自我第六章 求职择业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第一节 心理矛盾与大学生就业 心理矛盾也可理解为心理冲突,它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目 标和反应同时出现,由于莫衷一是而引起的紧张心态。心理冲突是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 人的一生就是在矛盾心理中度过的。心理矛盾是促进心理发展的动力。 过分强烈而持久的心理矛盾

7、对人的心理健康与活动效果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大学生在择业中的心理矛盾既有需求矛盾,也有目标矛盾,主要表现为:1. 有远大理想,但往往不能正视现实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追求美好未来。大学生在择业中这种追求和憧憬更为强烈, 更为丰富,更为远大。但是,理想往往脱离客观条件。在择业中未慎重考虑所选择单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 发展,以致出现理想自我膨胀和现实自我萎缩之间的矛盾。2. 想做一番事业,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不愿到边远地区去,不愿深入基层。3. 有较强的自我观念,但缺乏把握自我的能力 由于他们涉世尚浅,社会经验不足,自我意识还不完善,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和 评价自我。自负:

8、自我评价过高,洋洋自得,目无一切,(就业期望过高); 自卑:自我评价过低,自卑自贱,自艾自怨,(就业期望过低)。在面对择业现实时,有时不能把握自我,缺乏驾驭自我的能力。遇到顺利的事,忘 乎所以、狂喜狂欢;遇到挫折时,烦躁苦闷、自暴自弃,不能冷静地理智地对待现 实。4. 渴望竞争,但缺乏竞争的勇气 真正面对社会为其提供的竞争机会时,许多大学生顾虑重重,缺乏勇气,害怕:竞 争失败丢面子,竞争伤和气,不正之风干扰太大,竞争肯定会败北。真正原因是主观努力不够,缺乏实践的能力和勇气,尤其是在择业遇到困难时,不善于调整目标、调整自己,而是自己给自己打退堂鼓,自己拱手让出竞争的权利。5. 鱼和熊掌,都想兼得

9、,难于决断择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多种选择的境遇。各种选择各有千秋,倘若犹豫不决,往 往坐失良机。例如,考公务员待遇稳定,但收入不高;经商收入丰厚,但不稳定;留在原籍人际 关系较熟,但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去外地有新鲜感和挑战性,但又人地两生。 为什么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会产生以上心理矛盾呢(1)求职择业本身是各种矛盾的汇集,难于抉择。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专业与爱好 的矛盾、专业与地域的矛盾、地域与家庭的矛盾、讲究实惠与精神需求的矛盾等。(2)大学生自身处于人生中心理矛盾突出的阶段。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开放与闭锁 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为什么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会产生以上心理矛盾

10、呢(3)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4)就业指导工作明显滞后于学生就业心理的发展变化。第二节 常见的就业心理误区和障碍分析一、常见心理误区 心理误区:是指人在心理上特别是认知和人格上陷入无出路而又不能自拔,且本人 对此又缺乏意识的状态。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误区有:1. “选择的自由度越大越好”2. “我不能比别人差”攀比心理3. “过去我事事顺利,择业也依然会顺利”4. “大多数人钟情的一定是好工作”从众心理5. “要去就去沿海或大城市”6. “选择单位就看实惠不实惠”7. “求职的竞争就是关系的竞争”8. “首次就业关系一生命运”二、常见的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指一切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或

11、倾向,它是由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相互作 用,使人失去了应有的心理平衡的结果。心理障碍表现十分复杂,程度亦有轻重之分。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适 应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1. 焦虑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主要表现为恐惧、不 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轻度的焦虑,人皆有之,是正常的。适度的焦虑,使人 产生一种压力感,迫使人积极努力。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人的正常活动,易导致 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2. 自卑自卑是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自卑常和怯懦、依赖等心理交织在一起。 自卑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不思进取,阻碍了学生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

12、发挥。过度自卑,会产生精神不振、消极厌世、沮丧、失望、孤寂、脆弱等心理现 象,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自卑型问题人格发生。自卑是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 表现,自卑常和怯懦、依赖等心理交织在一起。自卑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忧郁孤 僻、不思进取,阻碍了学生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会产生精神不振 消极厌世、沮丧、失望、孤寂、脆弱等心理现象,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自卑型问题 人格发生。3. 怯懦 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有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怯懦,有一 种“丑媳妇怕见公婆”的心理。4. 孤傲 孤傲: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估价过高,自认为高人一等,非常傲气;或认为自己已学 习了很多的知识,各方

13、面条件也不错,不会没有好的归宿,哪个单位录用自己是其 荣幸;或认为现实太落后,英雄无用武之地。5. 冷漠 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是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表现。这种心 理是与就业的竞争机制不相适应的。6. 问题行为问题行为即违背社会行为规范的不良行 为。毕业前一些大学生因某些主观需要不能 满足或感受较大的挫折感,加之平日缺乏应有的品德与个性修养,可能发生各种各 样的问题行为。7. 躯体化症状躯体化症状是由于心理压力和生活方式而导致的异常的生理反应。 大学生产生这些心理障碍,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有:一、从社会环境看,我国经济体制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产业 结构

14、调整、政府机构缩减、部队裁员,因此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限。二、从家庭期望看,多数家庭对子女所寄的期望较大。作为父母,多数希望子女毕 业后能到层次高的单位,不希望子女碌碌无为,平平庸庸。三、从学校角度看,有不少学校在师生中形成一种偏见,认为学生到不了高层次单 位,有失学校的声誉,有失学校的身份。四、从同龄人关系及相互影响看,比起未上大学的青年来说,大学生更具有虚荣心 他们认为只有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才能证明上过大学的比没上大学的强。与大学同学 相比,他们认为谁找到好工作,谁就强,谁找不到好工作,谁就无能。这些客观因素交互作用构成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使学生感到压力重重,无所适 从。主观原因主要是

15、:学生还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不善于重建心理平衡,不善 于运用自我功能克服“危机”。面临就业环节中的种种压力时,就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第三节 择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自我调适:是指个体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促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获得积极改 变的过程。作用: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冲突时,能够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 心理障碍,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达到如愿择业的目的。 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对策,是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一、提高大学生自我调适的自觉性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人的心理活动: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 螺旋式发展过程。 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程,也是个人对环境不断适应的历程。如果个人能够主动自觉地改变自己或环境,使个人与环境相协调,就可以渡过难关 顺利进入下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相反,如果个人不能调适自己以符合环境的要求或不能克服环境的某些限制,就会 无法通过难关。二、学习运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1.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进行自我调适,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这是进行自我调适的基础。因为只有 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才能找到自我调适的立足点。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很多,主要有:(1)自我静思。自我静思也叫自我反省,就是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首先能冷静地、 理智地思考自我,认识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