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园林要素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5019174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式园林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式园林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式园林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式园林要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式园林要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式园林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式园林要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式园林的景观要素发布于:2011-06-30 18:38:32 曰评论:0 点击:园林理水北方园林理水北方相对缺水,但元、明、清以来也出现了很多以水景见长的私家园林。一些水源丰富 的大型园林拥有大面积的水面,而一些无法引取活水的宅园则通过打井和收集雨水的方法来 获得水源。其理水手法十分丰富,能够形成池塘、湖泊、河流、泉水、瀑布等各种模拟自然 的水体形态,既受到江南园林的影响,也能够因地制宜,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江南园林理水江南园林中,大到浩渺无边的江河湖海,小到涓滴细流,都是造园匠师们的塑造对象。 水在江南园林中的运用,尤其体现了园林是人化的自然这一意境美,以景寓情,以景怡情, 以景抒情

2、,情景交融,使江南园林中的理水有景有情。岭南园林理水岭南园林理水的几何形体特征受岭南传统地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与其园林或庭院的空 间形态以及水池驳岸叠砌的材料有关。岭南园林理水有多种形式,而房水相伴、山水相依是 最具有地方特色的理水手法。西南园林理水西南山水园林的特点是庭园面积一般较大,园内主景追求富有特色的自然山水景观的典 型表现,寄情于山水的精神溢于言表;画面依山就水,突出西南地区丰富的植物景观和民族 文化特色,植物种类丰富,独具西南高原风情。叠山置石中国园林以模山范水为特点,叠山技艺为精华,故历代园林均以叠山为重,并在长期 的造园实践中形成一整套叠山的理论和成熟的技法。中国园林的叠山手法

3、多借鉴绘画理论, 由于文人画师的直接参与,使这一造园手法融入了更深的文化内涵。叠山是一项施工难度大、 艺术水准要求高的工程,非一般匠人所能胜任,因此自古以来叠山高手均为能诗善画又懂技 艺的人。文人画家广泛参与叠山实践,则进一步推动了叠山理论的研究和经验的总结。 园林花木植物与建筑配合应体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和谐统一。中国园林建筑讲求自然天成,空间 通透流畅,造型优美富于变化。虽如此,建筑终究是人工建筑之物,孤立存在则难免生硬以 致减少自然韵味。园林建筑一旦与植物有机结合便可对景观产生强烈影响,之物以多变的线 形柔化建筑,以丰富的自然色彩点染建筑,以优美的风姿美化建筑,以季相变化影响建筑, 使建筑

4、应时而变,显示勃勃生机与魅力。植物的掩映使建筑陡增藏的意境,但要考虑到主次 关系,建筑或景点命名的含义,投射到建筑上的植物光影使建筑增添情趣。植物可以作为建 筑的背景,衬托出建筑的优美形态。还可以作为建筑之间的空间过渡,植物与建筑配合造景, 可以形成以赏植物为主的景点。植物可完善建筑的立面构图,组成富于画意的构图形式,营 造诗的意境。植物的花、叶、果、香都能装饰、点缀建筑。园林构景园林的气质和造型艺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景的布局和构图,大致的成景在类型上分为借 景、主景、点景、引景、漏景、框景、影景、色景、盆景。借景的基本手法,一是堆山叠石,建筑高台楼阁,以抬高视点;二是在可借景的方向构 造视线走

5、廊避免遮挡住景致;三是设计框景引导游人视线;四是以水面倒影形成映景;五 是种树栽花设岸理水;六是栽种有季相特征的花木,借季相景;七是竹听风声,种芭蕉,荷 花听雨声,借声景。园林中的主要景物或景区称为主景。如留园以著名的冠云峰为主景,趵突泉以名泉为主 景,潭拓寺以千年银杏古木为主景。主景有控制全局的特点,在布局上往往处于空间序列的 高潮部分。园林中亭、塔等小型建筑等景物最易产生装饰点景作用,景物点的要领是以少取胜, 贵在得体,恰到好处的景物点还可以山石、花木和雕刻小品等、补点剩余空间,不仅使空间 布局充实、构图完美,还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引景即有意识地引导游人路线的方法,视线引景以静观视线的朝向为

6、标准,引景可分为 向心引导和离心引导两种方式。向心引导即从景区外围注视中心某一景观,易于产生吸引力 与亲切感。离心引景则是从某一景点向四面眺望,易于产生奔放的联想。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景 物的透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另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 蒙虚幻之美。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框景是有意识地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成景方法。框 景对于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影景即以光影成景为主要特征的景象。影景的成景方式包括水中倒影、水中光影

7、、地面 墙面投影和镜中映像四种。水中倒影易于扩大空间,形成天水一色的景象,水中光影指水中 闪烁的光波,富于动感。镜中映像既可扩大空间,又易产生真真假假的空间错觉而平添情趣。色景是以色彩为主要手段的造景方法。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日光、月光、天光、水石 均为营构色景的要素。园林中由于植物较多,而且季节变化明显,因此植物对园林的整体色 调影响最大,同一园林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色调变化。中国盆景源远流长,其发端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新时期时期的河姆渡文化。有史记载的 盆景艺术则始于东汉,成于唐,盛于明清。盆景以植物、山石和其他材料为主,将广袤自然 的美景浓缩于一盆之中,为以小见大造园手法的极致表现。因为

8、与诗画艺术水乳交融,中国古代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一幅画。而无处不在的诗画 艺术,正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独特风格。山石生情在中国园林中,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奇形怪状的山石,有的堆在一起,有的单独摆设,几乎到 了“无园不石”的地步。这与中国自古以来的爱石”传统有关。苏州留园里有一间院舍取名为 “揖峰轩”,意思就是向石头礼拜。爱石来源于爱山。孔子曾说“仁者乐山”,石是“山骨”,在园林的小天地里不能再现完整的山, 便用石头作出山根坡脚,使人由此联想到完整的山。这就是片山有致的意思。有时园林空间 小得连作山根坡脚的地方也没有,就摆上几块山石作象征,是寸石也可生情了。山石是园林中的重要景观。北京中南海的静

9、谷、苏州环秀山庄的石山、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 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等,都是古人叠石造山的杰作。楼阁风采唐诗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楼阁是自然风景名胜和园林中经常出现的景观。 人们登楼远望,开阔胸襟,还可发思古人幽情。几乎每一著名楼阁都留有著名的诗文,如唐 朝王勃的滕王阁序,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都是千古绝唱。皇家园林经常把各地风景名胜的意境和形式再现出来,叫做“移天缩地在君怀”。那些著名的 楼阁当然也是“缩移”的对象,如避暑山庄的烟雨楼模仿了嘉兴南湖的烟雨楼,颐和园昆明湖 里的几个岛屿建筑则分别取意于武汉的黄鹤楼与赣州畔的滕王阁等。绝大部分楼阁是为配合园林景观而建造,如颐和园的山

10、色湖光共一楼,苏州留园的明瑟楼、 曲溪楼,狮子林的暗香疏影楼、问梅阁,拙政园的见山楼、浮翠阁等。这些楼阁都是所在园 林局部的主景,对于形成各园的特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园亭点景中国园林里数量最多、形式各异的要算亭子。园林名著园治给亭子下了这样的定义:“亭 者停也。”意思是说亭就是停留,给人短暂停留的建筑就是亭。所以亭多建在观景点景的地 方。亭子大小不一,亭盖则通常为尖顶,但也有例外,如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故宫里的井亭、 苏州的沧浪亭等就不是尖顶。亭子一般最少三根柱,角上必须有柱子,但也有一根柱子的“伞 亭”,还有四柱八角亭,或四角十六柱亭等等。据调查,全国各地不同式样的亭子多达100 余种。亭

11、子虽小,但有的园林名胜就是以亭驰名。绍兴的兰亭就因书圣王羲之写了兰亭集序出 了名。苏州的沧浪亭以亭名为园名,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园林以亭为主景的也不少,如北 京景山公园的万春亭及其东西两侧的周赏、观妙、富览、辑芳共五座亭子在山脊线上一字排 开,成为主景,同时也是北京市的一个重要景观。其他如北海的五龙亭、颐和园的知春亭、 安徽滁县的醉翁亭以及长沙的爱晚亭等,也都很著名。廊桥谐趣廊把各个建筑联系起来,桥连接水面两岸的园路,这是中国园林建筑的重要因素。廊和桥对 丰富园林景色的层次和景深有特殊的作用。园林中的廊多种多样,有平直的,也有曲折的;有依山就势的爬山廊、叠落廊,也有过水廊、 桥廊;有单面廊,也

12、有复合廊,还有在墙壁上镶着一块块石碑的碑廊,等等。颐和园的长廊 全长有700多米,廊里有精致的彩绘,人们漫步在长廊里不仅可以欣赏两边的湖光山色,还 可以品评彩绘中的很多故事。园林中的桥形式很多,石桥、木桥、竹桥、平桥、拱桥、曲桥,还有桥面上盖着房子的亭桥、 廊桥等。有的桥很质朴,有的很精致,但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论亭桥,扬州瘦西湖的五亭 桥最有特色。最长的园林桥大概要数颐和园的十七孔桥。苏州古典园林里,更多的是小巧玲 珑的曲桥与石板桥。有些小石桥的跨度仅有一步,别有风味。楹联匾额人们在游园中不仅观赏各种风物美景,而且常常品评一些优美的题名匾额和诗意盎然的楹 联。这些匾联装点着园林的各个景区,既

13、抒发了园林景色的诗画意境,又深化了园林艺术的 美学情韵,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民族特色。前人提咏园林匾联,常常用写意的笔墨,创造出辽阔深远的艺术境界。这些匾联虽仅片言只 语,却意蕴隽秀,对园林景观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秋之交,草木际天。”这是扬州平山堂的一副集句联。上联巧妙地融入范仲淹岳阳楼记与欧阳修醉翁亭记 中“远山来与此堂平”的意蕴,下联语出王禹黄冈竹楼记与苏东坡放鹤亭中“平山栏 榄倚晴空”的情致,巧妙地点明了平山堂的艺术意境及其自然环境的壮阔气象。全国各地的古典园林和风景名胜区精美的园林匾联很多,都像是一幅幅写意小品,把各具特 色的园林风物浓缩于尺幅之中,却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入自然,给人以游目骋怀的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