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501311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1、提出过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称为我们国家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已经成了教育改革的时代词。那么大家知道核心素养是怎么提出的吗?什么是核心素养呢?和我们过去强调的知识、技能、策略、文化意识等等是什么关系呢?会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教研产生什么影响呢?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做好哪些准备与调整、改变呢?应该学习什么呢?课改的几个阶段:1978年:双基;2001年课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门课程尤其关注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品质的发展。英语课标中是五个维度: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情感态度;2015

2、年3月30日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2016年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出台:1个核心、3大维度、6个核心要素、18个基本要点。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与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也是一个伟大的变革!2、提出背景:国家 立德树人的标准差得很远,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道德建设几乎空白;个人理解 国家公民素质较差:表现 自私自利 不会替人找想 不愿意换位思考 公共场合 社区唱歌跳舞的大妈们,扰民、扰学校现象,百般劝阻也不听;开会 培训非常被动,不能主动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观点,总爱坐在后排,面对交流和互动的场面总爱低头;自我管理、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习惯和

3、能力很差,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发现别人优点的习惯和能力很差,慎独的习惯很欠缺,妄自菲薄,骄傲自大,不爱学习,人云亦云,没有主见;个性张扬太过分,虚荣与上进标准不明确,是非的标准不明确,受挫能力太差,不肯吃苦,保守学习方法、学习资源,不愿分享与服务周围人,一瓶不满半瓶摇等诸多现象;人才培养在国际上的位置:功利的教育,行证的教育;小学中学高中课程的衔接不够,招生制度不平衡,评价制度不配套;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欠缺,机制不健全。3、国际需求:国际组织以及不少国家对“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不仅远远早于我国,提出的框架体系也各有特色。这一方面体现了国际组织和不同国家对“核心素养”相同的重视,另一方

4、面也体现了国际组织和不同国家对未来全球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认知和不同的应对策略。其实,早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公布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就提出了类似核心素养的体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对“核心素养”体系的普遍关注,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是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由此带来对教育目标的深刻反省,人们意识到,工业时代的产业工人以及专业化的“知识劳动者”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面对变动的未来,必须以必备品格和核心能力为培养指向,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正是因此,才出现了国际组织先提出“核心素养”,经济发展模式更早进入转型期的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较早提出

5、“核心素养”的现象。与国际进行同步课改,适应国际全球的教育改革大趋势,提升中国培养人才的质量与竞争力,在国际舞台各个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培养中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4、内涵:主要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张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活到老学到老。家庭-学校-一生来实现。5、评价的改变:素质和素养的不同 核心素养的发展 核心素养的评价6、核心素养的内

6、容:一个核心:全面发展的人;三个方面: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 社会参与;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7、落实途径:三个途径:1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的课改 2学校和教师通过教学实践,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课堂中 3评价体系(微信:德国制造的孩子)个人理解:行政领导对教育的认识,家庭教育的误区,习惯和思维的问题核心素养”的提出将会带来哪些改变?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这六大变化是: 1.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2.课堂教学更

7、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3.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4.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5.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6.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4核心素养提出,“三维目标”就无用了?显然不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何尝没有“核心素养”的基因?只是,三维目标在落实中,常常变成逐级递减的情况:知识与技能是核心,过程与方法稍稍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虚无缥缈。究其原因,首先是评价,分数至上。其次,是思维方式,比如,斯腾豪斯等人当年提出过程模式、实践模式正是为了反

8、对泰勒的目标模式,但我们却是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写下来去落实的,而这恰恰是斯腾豪斯等人反对的。第三,则有三维目标本身表述的原因。试问,三维目标谁是核心,彼此关系如何?在实践中,因为知识与技能最可操作,就变成了核心,其他成为补充。而课改设计的初衷恰恰是避免这种单一。从这一层面而言,三维目标看似面面俱到,却因为对目标的割裂化认识,导致了实践中的厚此薄彼。而核心素养的提出,可以认为是一种矫正。我们还可以从这样的逻辑去看待这种转变:课程目标规定了课程对教育对象产生的影响;接着,以课标为指导编制不同的教材;最后,以课堂教学落实课程目标。但在现实中,因为有教材的存在,落实教材上的知识、技能就成了“硬目

9、标”,而教材背后的“课程目标”就成了“软目标”。三维目标本是为了让“课程目标”不失真,但“软”不及“硬”,结局可想而知。而“核心素养”的落脚点直接变成了“人”。被遮蔽的育人目标、对综合素养的重视,有望得到进一步的重视。还需要追问的是,既然有“核心素养”,那有没有“非核心素养”?不同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样吗?9大核心素养,是否会因为面面俱到而有违“核心”的本意?核心素养如何与学科教学、课程改革乃至学校管理变革等紧密结合?这些追问,一是为了防止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中,又把核心素养当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以齐步走、一刀切的方式去落实,从而,又一次遗忘了人;二是引导大家看清楚核心素养背后的旨趣,真正能将核心

10、素养落到实处,而非流于形式。泡沫必然出现,我们要擦亮眼睛。“核心素养”成为讨论教育问题的“新坐标”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十八次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以“核心素养与适合的教育”为主题展开了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滕珺表示,21世纪人才的核心技能是“真实情景下和非常规问题背景下的复杂思维、高阶智商的认知和开发、跨学科学习。”教育部总督学顾问陶西平表示,教师必须思考提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综合能力,才能承担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能力的任务。北京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说,以色列家长会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向老师提问,而中国家长则关注孩子是否正确回答老师提问,“老师为了分而教,学生为了分而学,而忘

11、记了我们应该培养的是人,导致中国教育目中无人。”或许这才是 “核心素养”火爆,并将持续火爆的原因:它不仅是被讨论的热点问题,更成为讨论各类教育话题的大背景,成为一把衡量教育行为的“新标尺”,成为讨论教育问题的“新坐标”,而背后,是无数教育人对“人”的关注,是破解教育难题、探索改革之路的赤诚之心。四、美国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 2002年美国制订了“21世纪素养”框架,2007年发布了该框架的更新版本,全面、清晰地将各种素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呈现出来(见图1)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图1 美国“21世纪素养”框架美国“21世纪素养”框架以核心学科为载体,确立了三项技能领域,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素养要

12、求。(1)学习与创新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2)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交流和科技素养。(3)生活与职业技能,包括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和自我指导、社会和跨文化技能、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的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能力。 五、新加坡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 2010年3月,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新加坡学生的“21世纪素养”框架(见图2)。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二、核心素养要求下的小学英语课程目标、教育教学教研,英语课堂怎样变化?各学科都这样要求,那么我们英语,特别是小学英语将产生怎样的冲击与变化?对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有哪些挑战?正确认识自己具备

13、哪些核心素养要求的哪些方面?自己还欠缺哪些素养?应该怎样做?自己在英语教学中怎样做?具体的说具体途径就是阅读吗?主要渠道现在的课时,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等现实情况与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困难都是哪些?阅读的途径:语篇故事 绘本这些教学资源的分享与使用的问题。二、阅读教学体现核心素养的落实语言支架一定要有:有兴趣才想说,有空间才可以说,又支架才会说,支架不是最终目的 ,是实现最终目标的路径,正向引领:kill这个词在绘本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想到了kill这个词,其实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换一个词来教育公鸡,在阅读有几个层面?都有哪些阅读策略?哪些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梯度的?知识性的,

14、设计问题时是哪个梯度的?设计的的框架,然后再往里插。核心素养提出来的,thinking map and information map 有多少thinking的含量呢?How do you go to school?怎样将核心素养扎根落地?高中课标出台后,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标才出台,ppt现行课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三维目标升级为核心素养:2.0升为3.0的比喻,按照现在核心素养的需求,远远不够,三维目标要求只看清文本的表层,现象,现有课标要求只能看到这一步了,什么关系?要干什么呢?农场主将会对公鸡怎样处理呢?问题提出时是记忆、理解、分析、应用、评价,文本之内还是跳出文本还是高于文本呢?还是结

15、合文本呢?以前的课有局限性文章的表层,文章的内涵,核心素养:自己的opinion 事实和观点 还包括学生看完故事后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观点?你喜欢故事中的老鼠吗?为什么?课程理念都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你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含金量?我们应该核心素养下要求下需要培养学生的高层思维,从低层思维中上升到高层思维的培养,不仅仅让学生只能理解文本,是第一步,还要更进一步往上走第二步,根据表层挖掘寓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外教上课,北美教育关注事实和观点,文化意识的渗透,传播中国文化,前十年更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有三种功能:交际功能;信息功能;思维功能,语言不是为了知识而学习的,语言包括知识,文化,更重要的是思维功能,观察一节课要看学生的语言行为:听说跟读朗读都是语言的外显行为,内涵的输出要靠老师的引导,挖掘教材,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思维的活动,全在老师方面,我们现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文本表层的理解,更应该加强发展学生高层思维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设备维修与保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