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营销策划:品类创新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5012590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料营销策划:品类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饮料营销策划:品类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饮料营销策划:品类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饮料营销策划:品类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饮料营销策划:品类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饮料营销策划:品类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料营销策划:品类创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饮料营销策划】品类创新:寻找心智的空缺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企业对营销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在最初的产品时代,具有独特 卖点的“好产品”被认为是营销和企业成功的关键,开发新产品成为企业营销的中心;然而, 模仿和价格战很快摧毁了“好产品”,品牌被中国企业广泛地关注,打造高知名度、美誉度、 忠诚度的品牌成为企业的梦想,对营销的认识进入品牌时代,品牌时代的一个经典论断是“产 品可能会消失,品牌将会永生”;当王安、宝丽来、柯达、诺基亚等大品牌随着品类的衰落 而衰落甚至消亡,红牛、苹果等企业借助开创新品类而壮大时,“品类”和“品类创新”被 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一)什么是品类,如何创新品类进行品类创新,首

2、先要准确理解“品类”的含义。品类category)并非新词,最初被广 泛用于销售管理领域,A.C.尼尔森对品类的定义是“确定什么产品组成小组和类别”,这是 基于市场或者销售管理角度的定义。营销竞争终极战场是潜在顾客心智,与销售管理所指的品类不同,心智角度的品类是指 消费者心智对信息的归类并存储的命名。也就是说,消费者面对成千上万的产品信息,习惯 于把相似的产品进行归类,而且通常只会记住该类产品的代表性品牌。形象地说,品类就是 消费者心智中储存不同类别信息的“小格子”。市场角度的品类与心智角度的品类有时候是一致的。例如,在市场中,轿车和卡车并不 属于同一个品类,在心智中也一样。但大部分时候,二者

3、并不一致。例如,从市场的角度看, 浓缩果汁与非浓缩果汁属于一个类别,但是从心智的角度看,它们属于不同品类。从市场的 角度看,不存在一个叫做“新鲜果汁”的品类,但是,从心智的角度看,新鲜果汁的品类无 疑是存在的。(二)如何判断品类是否基于心智?在实践中,很多企业的困惑都在于如何界定品类。或者说怎样的品类是基于心智?怎样 的品类是基于市场?判断一个品类是否基于心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消费者是否可能以此 来思考。很多企业所界定的品类实际基于行业角度,这样的“品类”将很难有前途,因为消费者 很少有可能以此来思考。例如有家电企业认为自己是立足于“黑家电”品类,致力于成为黑 家电品类的代表。这是一种典型的

4、行业分类的方式,实际上没有一个消费者会产生买“黑家 电”的想法,即使经过教育也难以形成这种思考方式。时下广告宣传正猛的“零卡”饮料也属此类,是否有消费者会希望购买“零卡饮料”? 这显然是企业的思考方式而非消费者的思考方式。“零卡饮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对于企 业而言,也许宽泛更具有吸引力,但对于心智而言,宽泛毫无竞争力。另一方面,如果符合潜在顾客的思考方式,即使不符合行业惯例,也不影响品类的前景。 例如,娃哈哈这个大企业,产品品类涵盖了碳酸饮料、奶茶、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 能量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包装饮用水、罐头食品、酸奶、乳酸菌饮品、啤酒等,除此 之外,还有童装、商场等。而一些饮料

5、企业是按照价格来建立品类,像农夫山泉这种。对于 快消品市场的大部分消费者而言,价格可能并不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而多样化的口味选择 是消费者首先想要去尝试的。(三)如何创新品类?创新品类首先要把握品类发展的趋势,然而真正的趋势并不明显,而是隐藏于潮流之中。 顺看商业史,你会发现,某一个单一品类不断分化出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和新品类,分化成为 必然趋势。实际上,分化是商业界发展的原动力,分化的力量使得新品类不断涌现从而推动 了整个商业社会的发展。在商业界,技术、文化和传播环境的变迁创造了促使品类分化的条 件,市场越成熟,竞争越激烈,分化的程度就越高。但是分化的趋势并不容易被接受,因为分化和融合的现象是

6、交织在一起的,一个品类诞 生的初期,看起来更符合融合概念,但长期来看,每个品类最终必然走向分化。很多人把营 养快线当做果汁与牛奶融合的产物,这是表面的现象,实际上营养快线真正开创的是乳饮料 品类。而茶加啤酒、咖啡加可乐、雪碧加茶、维生素水加茶等完全意义的融合产品,则无一 取得成功。我们所总结的品类创新的五种方法,包括:技术创新,借助新概念,聚焦,抢占市场上有、心智中无的新品类,对立面等,这些方法适合于不同地位和实力的企业。例如“抢占市 场上有、心智中无的新品类”适合具有敏锐市场触角并具有实力的企业,而其他几种则更适 合于中小企业。(四)品类化:帮助新品类进入心智开创了新品类只是起点和手段,企业

7、真正的目标是通过开创新品类成为首个进入潜在顾 客心智的品牌,最终主导某一品类。以下五个要点将帮助新品类更容易进入心智,使先驱不 至于成为先烈。1 . 启用新品牌企业推出新品类时在品牌策略上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启用新品牌,一种是将老品牌延伸 到新品类使用。企业最佳的选择是启用新品牌,这有两个原因:首先,品牌是某一品类的代 表,在消费者的心智中,一个品牌名通常最能代表的只是某一品类;当品牌名称在心智中和 某个品类紧密挂钩时,品牌就无法被移动。此外,消费者的心智更容易接受一个标注新品类 的新品牌,新品牌可以带来新奇效应,令消费者和媒体更容易关注,同时也更容易引发对新 品类的话题和口碑效应。而采用老品牌

8、的新品类产品则常常容易被忽略。2 . 为新品类命名在营销中,名字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其程度甚至不逊于开创一个品类。因为名字是与 消费者心智接触最为紧密的部分,所有的营销和传播活动都与品牌名有关,里斯半个多世纪 的营销战略实践经验表明:糟糕的名字足以葬送一个新品类的前途,而很多品牌在竞争中的 劣势都与品牌名有关。然而,这一直未能引起企业家的足够重视。每个创新品类的品牌都面临两种命名考虑,一是品类名,一是品牌名,二者命名的要求, 则截然相反。品类名要求通俗、容易理解、具有通用性;品牌名则要求独特、简单、顺口、 寓意品类的某种特性。品类名通常要避免太有创意,品牌名则需要有创意。面对新品类,消费者首要

9、的问题是,它是什么?品类名的作用是给予消费者直观、简洁 的答案,而不是令消费者更加迷惑或者浮想联翩。好的品类名如绿茶、红茶、冰红茶、乌龙 茶、豆奶,这些品类名简洁、清晰,潜在消费者容易理解。3 . 为新品牌命名品牌名则要求独特、简单、顺口,寓意品类某种特性,好的品牌名如可口可乐、白加黑、 喜力、百威、娃哈哈等。与为品类命名的误区相反,很多企业喜欢采用通用性的品牌名,认 为这样做可以垄断整个品类,这是一个命名上的致命错误。稻花香集团推出的“清样”品牌, 是一个明显具有通用性特征的品牌,听起来很容易让消费者联想到酿酒过程中的“样酒”。 类似的例子还包括“维他奶”。独特性品牌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用不

10、经常使用的词汇。例如“黄牛”是经常使用的词 汇,黑牛则不是,作为一个品牌名,“黑牛”比“黄牛”更好。另一个命名的误区是,借助已经建立广泛知名度的“名字”来做品牌,期望这样可以节约传播成本。刀郎成名之后,有企业推出了“刀郎酒”;水立方出名之后,茅台集团推出了“水立方酒”;这些做法看似有创意,但本质上与采用品牌延伸策略类似。通常已经建立广 泛知名度的名字都有所代表,例如刀郎代表一个新疆民歌手,要“修改”这一既有的认知, 所花费的代价远高于所节约的传播费用,而且无济于事。实际上,你会发现使用这一策略的 品牌鲜有成为大品牌的例子,原因正在于此。4 . 标志性视觉建立象征性视觉的目的在于强化品类的独特性

11、,令其更容易进入消费者心智,同时也使 得品牌在与竞争品牌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成为潜在消费者心智中品类的稳固代表。 象征性视觉包括独特的外观、色彩、包装、LOGO、经典广告形象等。独特外观的例子如可口可乐的裙形瓶子、茅台的白瓷瓶子、红瓶贴等。独特的色彩如宜 家的黄、可口可乐的红白黑等,需要强调的原则是“差异比美观更重要”,重要的是与竞争 对手相区隔和突出,例如可口可乐是红白,百事可乐则是蓝白,尽管蓝白色被认为属于冷色 调,也并不美观,但蓝白体现对立性的品类战略,因此更加有效。这也正是洋河“蓝色经典” 所采用的策略。5 . 聚焦核心品项统一推出的“茶里王”正是因为初期过早延伸产品线而导致失败

12、的典型代表。“茶里王” 推出之初,聚焦于“台湾绿茶”一款产品,宣传的口号是“绿茶的回甘,就像现泡”,这个 产品在上市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糟糕的是,“茶里王”很快推出了“日式无糖绿茶”、“英 式红茶”等产品,口号只好改为“茶的回甘,就像现泡”。多产品策略给消费者认知和终端 销售都带来了混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消费者对士多店的老板说要一瓶“茶里王”时,士 多店老板只好问,你要“台湾绿茶”、“日式无糖绿茶”还是“英式红茶”?一部分消费者选择回答“台湾绿茶”,结果往往是缺货;一部分消费者干脆回答,那还是康师傅绿茶吧。这一原则在实践中常常会受到“满足消费者多种口味、多种价位需求”,甚至“单一产品难以抢

13、占更多卖场空间”等观念的挑战。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思考方式,企业所考虑的核 心问题应该是为新品类争取更多的卖场展示空间,但不能为更多的展示空间而稀释和破坏新 品类。(五)案例分析“非茶六加一”是在品类创新方面的典型反面案例。2009 年 5 月12日,上海界龙集 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产学研战略合作暨首项健康饮品成果转化签约仪式”在张江集电港举 行。界龙集团花费270 万元,将上海中医药大学“银棘茶”项目正式转化,并斥资1 亿元 用于饮品生产设备的购置。界龙集团董事长费屹立对这款饮品的命名一直非常得意。“我一直认为,我们这款饮品 并不是茶,它是在普洱茶的基础上,混合了沙棘、红枣、白果、山楂、荷叶共

14、同泡制而成, 它不是常人所说的茶。”茶之道,非常茶,“非茶 61”的名字由此诞生,因为它综合了 6 种原料组合而成,名字一出让人感觉十分醒目,“跟央视著名节目也十分相似。”费屹立说, 希望产品给广大消费者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更加亲切,吸引大家去关注它的内涵,它所传 达的养生之道。究竟这款“品类创新”的产品前景如何?只要参照前面所列的品类创新法则,我们很容 易看到这款饮料存在明显的问题:1、复杂品类名。“非茶 61”究竟是一款什么产品?这个问题含混不清,企业认为它 不是茶,给它取了一个复杂的品类名“植物混合普洱茶饮料”,消费者很容易理解红茶、绿 茶、橙汁饮料、乳饮料,但是很难理解“植物混合普洱茶

15、饮料”是什么,自然也很难产生对 它的需求。2、失策的品牌名。“非茶 61”这个名字看起来很有创意,但问题正在于此,由于和 央视著名的电视节目相似,这个名字已经有所代表,缺乏独特性。3、品类核心价值与目标顾客群相悖。“非茶 61”所希望传达的养生之道与瓶装饮料的消费群体南辕北辙,注重养生之道的群体多为中老年,中老年人消费瓶装饮料的机会极少,而瓶装饮料的消费主力为青少年,显然对养生缺乏兴趣。也就是说,如果企业期望针对中老 年人诉求“养生”定位,根本就不应该开发瓶装产品。“非茶 61”上市之后,选择了温州市场作为试点,结果在预料之中,销售反响平平。 其后,企业进行了战略调整,重新回到“茶”品类,改“

16、植物混合普洱茶饮料”为“风味普 洱茶”,针对年轻人进行诉求。这样的调整虽然较之前有所进步,但依然问题重重:一个叫 做“非茶61”的品牌,宣传自己是“风味普洱茶”,岂非前后矛盾?(六)品类创新,中国企业转型之关键 要获得商业的成功,技术或者产品创新远远不够甚至还不需要。本质上,品类创新是一 种商业创新,其核心在于寻找心智的空缺,然后,根据心智的特点和规律设计产品和品牌。 品类创新战略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找到新品类的机会、研发出相应的产品,还包括为新品 类命名、为新品牌命名、确定象征性视觉和核心品项,甚至包括为新品类定位,以及确定原 点市场和原点人群,如何一步步通过公关滑翔式启动新品类的全过程,每一个步骤都关乎新 品类的成败,缺一不可。苹果真正的竞争力并非技术创新,而是品类创新的能力,苹果的创新的特点在于:未必 在技术上都处于领先或者原创地位,但一定是品类开创者,更是首先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