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德彪西钢琴曲《沉没的教堂》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5005293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析德彪西钢琴曲《沉没的教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简析德彪西钢琴曲《沉没的教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简析德彪西钢琴曲《沉没的教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简析德彪西钢琴曲《沉没的教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简析德彪西钢琴曲《沉没的教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析德彪西钢琴曲《沉没的教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析德彪西钢琴曲《沉没的教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析德彪西钢琴曲沉没的教堂一、作曲家及作品的创作背景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Debussy, Claude Achille 1862一1913) 是十九世纪伟大的法国作曲家之一,人们往往将他的音乐统称为 “印 象主义”音乐。他所创作的作品的音乐风格受到19世纪末法国印象主 义画派、象征主义以及其他音乐思潮的影响。在德彪西中后期的作品 中,他常常强调音响在瞬间所给人产生的印象,并强调两个不同音响 之间相互的对比和变化。这种对比、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以明 确的旋律轮廓线与和弦逻辑连接为主的传统音乐的地位,并确立了德 彪西音乐的“印象主义”风格。德彪西的音乐作品,从音乐的总体风格 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2、第一,标性题作品采用短小音乐主题,丰富的和 声织体,描绘自然风光、生活习俗,表现人瞬间的主观感受和印象 ; 第二,音乐风格常常具有朦胧、幻想的意境。从和声手法方面而言具 有以下特点:第一,为摆脱了大小调体系对音乐发展的束缚,在高音 材料往往采用自然调式、五声调式、全音音阶等;第二,和声以平行 的和弦进行为主,淡化了和声进行的功能性;第三,仍使用以三度叠 置为基础结构的高叠和弦以及四五度叠置的和弦与附加音和弦。德彪西创作的音乐,在西方音乐史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并对20世纪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彪西作为20 世纪最 伟大、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不仅仅因为他在音乐作品、技法有所成 就

3、,也因为他为新人闯出路子供其探索,而备受后世作曲家如布莱兹、 梅西昂、巴托克、韦伯恩、斯特拉文斯基和许多其他人的尊敬。”他一 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音乐的题材和体裁众多,涉及舞台作品、 歌剧、管弦乐、室内乐、合唱、钢琴曲等。德彪西的众多音乐作品中, 钢琴曲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钢琴曲是他创作手法、音乐风格的缩 影。钢琴曲沉没的教堂是德彪西于1910 年创作的第一卷钢琴前 奏曲的第十首作品,作品巧妙地运用了法国西北部地区布勒塔尼的 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古老的布勒塔尼地区有这样的一座城市,市民 沉贪图奢华和世俗享乐,不信奉神灵。神灵为了惩罚他们,将这个城 市淹没于大海之中。但是每年留有一天,每当

4、轻雾消失、潮水退去、 黎明出现的时候,城市的教堂便会徐徐地从海面浮出,并且伴随着教 堂钟声的响起和唱着“素歌”的祭司们,傍晚夜幕降临的时候,教堂又 缓缓地沉入到海底。天空中只留下回荡着的微微的钟声,然后逐渐消 失、远去。德彪西通过采用钢琴音乐独特的声音和音乐语言,生动地 描绘了古老传说中神秘的气息和景象。二、音乐分析 钢琴曲沉没的教堂是由含有附属结构引子、尾声和 A、B、 C、A、D、C 六個段落组成的。乐曲前两小节的引子(1-2 小节),第 一小节以平行的四度、五度、八度和弦开始连续的同性质的上行进行, 之后的第二小节,在低音区以下行后又上行的五度音程持续出现,采 用柱式和弦的织体形式。并且

5、,引子主题为后面音乐的发展作铺垫。 在引子部分,德彪西通过上下两层柱式和弦的平行进行的运用,描绘 了伴有朦胧晨雾的海面上,传来阵阵的教堂钟声。主题 A(115 小节)是由两个主题部分组成“钟声主题”的 第一部分和“圣歌主题”的第二部部分。“钟声主题”的第一部分以教会 调式中奥尔加农式的和弦进行,音乐色彩清晰、绵延,表现了教堂中 神秘和古老的感觉。“圣歌主题”的第二部部分,是引子部分材料和情 绪的延伸发展。在第5 小节第三拍开始,到第13 小节连续出现的持 续音E,描绘了轻雾消失、潮水退去、黎明的到来,教堂在唱着“素歌” 祭司们的歌声中,即将缓缓地从海面浮出。从第16 小节到第22小 节,音乐的

6、力度逐渐增强,从很弱的pp到强f,音乐情绪逐渐上升。 在低音声部的琶音和音阶式进行的陪衬下以及高音声部厚重的音响, 描绘出沉没的教堂升起的景象。主题 B(16-27 小节)也是采用引子的材料,通过自由模进和重 复的发展手法进行段落的发展。这一部分从B大调开始,中间转调进 行到降E大调,最后结束在C大调。主题 C(28-46 小节)以连续进行的不协和到协和的和声音响, 采用中世纪奥尔加农式的平行大三和弦的旋律线条表现唱诗班的歌 声,使得音乐达到最高潮,并成为全曲的高潮部分。在第28 小节, 低音声部为持续的大字组的 C 音,高音声部为平行和弦进行的旋律 线条。在主题B段和声的衬托下,采用功能性的

7、和声色彩,主题C的 音响表现得庄严而古老。从4146 小节,以四度、二度音程为特点 的和弦出现在高低音区,力度从p变化为pp,描绘出教堂钟声的逐 渐消失。主题D (47-71小节)的旋律是主题A旋律的“再现”,也是主题 A的音乐情绪的延伸。低音声部中的旋律线条和升G的持续音,使得 音乐的调性发生了变化,带有装饰性音型化低声部持续音线条,描绘 了教堂在圣咏歌声的伴随下逐渐沉入海中,也暗示了教堂沉没激起的 海水晃动。主题C1 (7283小节)的旋律采用主题C的旋律,音乐的织体 变化为流音式的织体,伴随着唱诗班主题C的出现,表现出傍晚夜幕 降临的时候,教堂在波涛汹涌的海浪声中缓缓地沉入到海底,天空中

8、 留下海水中教堂传来的奥尔加农的声和微微的钟声,然后逐渐地消失 远去,仿佛教堂的沉没发生在眼前。从7883小节,采用主题A的 引子材料和四度叠置的和弦,再现了乐曲开始的部分的声音,音乐便 得更为饱满,描绘出教堂教堂沉没之后海面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三、作品分析(一)曲式结构根据主题材料和乐曲的调式调性,可以将这部作品划分为五个段 落A、B、C、D、C1。A段(115小节),共15小节,这一段落 是主题的首次出现,其中7-13小节是E持续音上的新的主题材料。 A段的最后两小节,14和15小节具有主题再现的性质;B段(16-27 小节),共12小节,主题采用变化重复的发展手法发生了两次的转调, 从

9、B大调开始,中间转调进行到降E大调,最后转到C大调;C段 (28-46 小节),共 19 小节,主题 C 在 C 调上呈现,以很强的 ff 力 度扩张,并最终发展到高潮;D段(47-71小节),共25小节,采用 A段713小节的材料进行发展,不同于7-13小节的是E持续音上 E持续音变成了 G持续音;C1段(72-83小节),共12小节,具有再 现的性质,调性回到C调,其中84-89小节具有尾声的性质,采用乐 曲开始部分的主题材料。(二)主题动机通过利用#C-#D-#G (027)、E-#C-#D (013)、D-E-B(025)的 音级集合,对主题动机进行划分。第17小节的旋律动机为D-E-

10、B (025);第7-8小节为相互重叠的两个动机,其中,第7小节为E- #C-#D(013),第八小節为#C-#D-#G(027);第14小节的旋律动 机为D-E-B(025);在第16-18小节,右手旋律重复了 D-E-B(025) 动机,在第19小节,再一次出现了#C-#D-#G(027);到第21小节 回到 D-E-B (025)。在第 22-23 小节导向了(027) G-A-D.到 28-32 小节这些动机和集合组织在一起达到高潮。由此证实了这段音乐具有 动机一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从2831小节,连续出现了四个动机, 分别为#C-#D-#G (027)、E-#C-#D (013)、#

11、C-#D-#G (027)、#C- #D-#G(027)。(三)调性通过利用#C-#D-#G (027)、E-#C-#D (013)、D-E-B (025)的 音级集合,对乐曲的调性布局进行划分。沉没的教堂的主要调性 为 C 调,并运用 VI 的和声进行和持续音明确调性。这部作品 G- C升GC的五度关系的调性布局,充分表明了德彪西作品中的对 称性。同时,由于三度关系和五度的色彩关系, GC 的调性可以解 释为是由G-E-C构成。乐曲的B段,从第16小节开始到28小节, 均与变音的三度相联系。四、结语沉没的教堂是一首后调性的音乐作品, 整首作品短小,细 腻入微,婉转动人。在乐曲中,德彪西运用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为 我们展示了用语言无法描绘的和谐,使人感受到独特的朦胧美,并深 深沉醉其中。沉没的教堂是印象主义钢琴作品的的杰出之作,是 了解早期印象派主义风格的优秀作品。作曲家的音乐主题以明快、简 洁、新颖为主,音响色彩、不协和音的运用、丰富织体的变换、力度 的对比等,描绘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将音乐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