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起源说法由来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5000180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腊八节起源说法由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腊八节起源说法由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腊八节起源说法由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腊八节起源说法由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腊八节起源说法由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腊八节起源说法由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腊八节起源说法由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腊八节起源说法由来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 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 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 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 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 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 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 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 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 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

2、 此相沿成俗。道教说法据云笈七笺记载,正月初一(春节)是天腊,五帝会于 东方九炁青天;五月初五(端午节)名地腊,五帝会于南方三炁 丹天;七月初七(乞巧节)是道德腊,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 十月初一(寒衣节)是民岁腊,五帝会于北方五炁黑天;腊月初 八(腊八节)是王侯腊,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据赤松子章历记载:正月初一天腊,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益添年命。 求祷子孕,祭祀先亡,升达玄祖。其日不可壅滞沟涧,用力色欲。 可吟咏歌赞,导引神气。五月初二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外滋万类, 内延年寿,记录长生名字。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玄 祖。其日不可伐损树木、血食,可服气,消息四大

3、。七月初二道德腊,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学业文籍,名官 降益。其日可谢罪、请福、服气、沐浴、祭祀先亡。其日不可伐 树碎石,食啖酸咸,乘骑临险。可导引摄理,展舒筋骨。十月初一民岁腊,五帝校定生人禄料、官爵、算尽、疾病轻 重。其日可谢罪、请添算寿、祭祀先亡、沐浴玄祖。慎勿多食、 侄昏醉睡。可行道礼拜、旋逵庭坛。腊月初八王侯腊。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降注三万 六千神气。其日可谢罪、求延年益寿、安定百神、移易名位、回 改贫乏、沐浴、祭祀先亡、大醮天官,令人所求从愿,求道必获。 此日不得聚会饮乐。可清净经行山林有坛庭之处,行道有念,三 魂七魄,不得经营俗事,逢腊日即是。据以上,正月初一天腊,五帝校

4、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五月 初五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七月初七道德腊,五 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十月初一民岁腊,五帝校定生人禄科官爵; 十二初八王侯腊,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五腊日,斋戒 沐浴,朝真行道,自然获福无量。三兀节三官大帝赐福赦罪解厄,五腊日便是五帝校定生人延 益的良日。赤松子章历卷二有:王长谓赵升真人曰:子知五腊日乎?赵升真人曰:吾于鹤呜洞侍右,闻先师与郁华真人论之,五 腊日者,五行旬尽,新旧交接,恩赦求真,降注生气,添神请算 之良日也。此日五帝朝会玄都,统御人间地府、五岳四渎、三万 六千阴阳,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也。学道修真求生之士,此日 可斋戒沐浴,朝真行道。今故

5、明传妙旨,可宜勤行之。”五腊日,五帝朝会玄都,统御人间地府、五岳四渎、三万六 千阴阳,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是学道修真求生之士,斋戒沐 浴,朝真行道的日子。佛教说法据今二千五百多年以前,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弃位出家, 经过了六年的苦修苦行,乃至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身体变得极度 瘦弱。终于觉悟到:世间的人们追逐物欲,忱迷于声色犬马之中, 过份享乐,固然无法达到解脱;而一味的执着于苦行,只是使肉 体上受苦,也是徒增对于身的执著,也是没有办法证悟的;只有 舍弃苦乐二边,才能进趋大彻大悟的菩提大道。于是,重新调整 修行的方法,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 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尼连河边

6、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素日里看 见释迦牟尼如此虔诚苦修,心中甚是感动敬佩。这时见释迦牟尼 已愿受愿,忙选择肥壮的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 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 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 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实, 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之后, 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郁的毕波罗树(又译 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金刚座上,端坐思惟,发下誓愿:“我 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如此

7、,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时至腊月初七日。 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释迦牟尼默坐金刚座上,示现 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世、未来一切 事情,洞见三界因果。腊月初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 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从此,腊月初八,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为佛教 的一个盛大、隆重的纪念日,腊八节既由此而来。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 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休息,天鼓齐鸣,发出妙响, 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 花等。腊八节的社会文化意义一、腊八节社会文化意义的历史曲解在漫

8、长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腊八节的 社会文化意义往往被蒙上一层历史的云雾,得不到准确的认知和 理解。从前人对腊八节的的起源,特别是腊八粥的起源的说法, 可以明显看到这一点。(一)腊八节起源于“腊祭”关于腊八节的起源,源于“腊祭”的说法比较流行。据百度 百科“腊祭”条目: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腊祭”,到南北朝时 期才成为固定的节日。“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腊祭” 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那时的人们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 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百神。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 接也,新故交接,脚猎大祭以报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腊” 与“猎”相通,“腊祭”就

9、是用打来的野兽进行祭祀,祭祖先, 祭百神。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猪肉称为“腊肉”。从以上文字可知,腊八节起源于“腊祭”,与猎取野兽密切 相关。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有学者以为,这是把“腊月”的起源 误当成了“腊八节”的起源,产生了时间上的错位。因为从时间上看“腊祭”的年代更为久远。按照马克思主义 理论从技术社会形态来看,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渔猎社会到农业社 会,再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序列。也就是说渔猎社会早 于农业社会。“腊祭”应该存在于渔猎社会,周易系辞下中有伏羲 氏“作结绳而为网署,以佃以渔”的说法,说明从伏羲氏时代开 始,早期原始人类的经济活动以渔猎经济为主。后来到了农业社 会形态

10、,还要祭祀神灵,但不再使用猎取的野兽,而使用富有农 业特色的“七宝五味粥”。再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讲,“腊”字的“月”字旁是形旁,表 示“肉”,“腊祭”实际上是用打猎得来的野兽的“肉”来祭祀 神灵。可见,“腊月”是渔猎社会的产物,而“腊八节”绝对应 该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二)腊八节起源于“佛成道日”栗治国先生在“腊八”新解中这样描述腊八节的由来:“佛祖释迎牟尼在修道时因饥饿、困顿而昏厥在了哈比尔邦尼连 任附近的菩堤树下,巧逢一位牧羊女打此往过,遂以粮、豆、干 果熬粥救活了佛祖,终使其得道成佛,而这一天正好是汉历的腊 月初八,佛教界称之为成道日。佛祖成道日煮粥祭祀的 活动传入我国后,逐渐形成腊八节吃

11、腊八粥的节俗。”栗先生随 后评价说:腊八节因佛而起的说法只是佛教徒的一种附会而已。” 这一评价十分中肯。首先,在时间上,十二月称“腊”,始于我国秦代。而释迎 牟尼成道是在公元前550余年的春秋之时其时十二月并未称“腊”。古印度使用的是印度历而不是夏历。印度历的释迎牟尼 成道日在夏历中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日子,不可能将释迎牟尼的成 道日固定在夏历的十二月初八日。其次,在行为上,佛教寺院僧众取香谷及果蔬等物煮粥供佛。 腊月初八日寺院僧众可以用腊八粥供佛,但不等于说腊八粥起源 于腊月初八日的释迎牟尼成道。换句话说,是先有腊八粥后有以 粥供佛的行为。第三,在广泛性上腊八节喝腊八粥几乎是全民一致的行为。 佛

12、祖的“成道日”只可能在寺庙僧侣和善男信女之中传扬,不可 能成为全国百姓统一的祭祀日。(三)腊八节起源于朱元璋据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年少时家中十分贫穷,常常吃不饱肚 子。一年冬天的腊月初八,又冷又饿的放牛娃朱元璋挖到了一个 老鼠洞,从里面竟然挖出一些大米、红豆、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 粮,朱元璋就把这些东西熬成了一锅粥美餐一顿。谁知这粥奇香无比,令他终生难忘。后来朱元璋统一天下, 当上皇帝,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 名为“腊八粥”。在每年腊月初八都让御膳房进献此粥,成为宫 中定制。后来这一宫中节俗逐渐演化为民间节俗。学界认为,这也是附会之说。因为皇家、官家的认可和支持 只能促使喝

13、腊八粥这一节俗发扬光大,但用皇权强制将其推行到 民间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再者,有史书记载,喝腊八粥的风俗在 宋代就已有,并非起源于明代的朱元璋。南宋人吴自牧的梦梁 录说:“十二月初八日,大刹寺院谓之腊八,僧众设五味粥供 佛名曰腊八粥。”从起源上看,腊八节被披上了迷信外衣,赋予了宗教色彩, 施加了皇权影响,其社会文化意义没有得到真正的彰显。腊八节 的文化意义之根就在于农耕文化。二、腊八节农耕文化意义的现代探究腊八节植根于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 淀,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意义。(一)表达祈求丰收吉祥的美好愿望腊八节借“腊祭”之名,表达的却是农事劳作一年的人们对 来年的一种美好祝愿。从表

14、面来看,人们是用收获的各种农作物 礼敬百神,祭祀祖先,感谢神灵赐给他们的农业果实,感谢祖先 对他们生产生活的保佑,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 畜兴旺,事业发达,具有深重的迷信色彩。但仔细考察,这种信仰崇拜活动在迷信外衣下有其实用的目 的,虚幻的功利性背后都有其直接的物质功利性。在生产力低下 的年代,迷信的方式具有精神安慰和心灵净化作用,用这种方式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是无可厚非的,要从迷信的外 衣下看到那颗赤诚的心。(二)展示庆祝农业丰收的喜悦心情腊八节的标志性习俗腊八粥,其实是农业丰收成果的一次大 展示。正如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所说:“在腊八那天, 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

15、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 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一一这种粥是用各 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 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 的农业展览会。”这种集中反映农家粮食丰盛、应有尽有的腊八粥,确实能体 现出农业大丰收的喜人景象,能体现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满怀 喜悦,能表现出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特殊情趣。(三)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内敛而含蓄的,圈子一般局限在家人之 间的其乐融融,但是,腊八节似乎走出了家人的小圈子,人们通 过腊八粥的馈赠与接受,建立了更广泛的情感联系。宋代时,每到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

16、、官府、寺院,还是 庶民百姓家都要熬制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加盛 行。在宫廷,天子、皇后、皇子等都要向宫女侍从、文武大臣赏 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粮、干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用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 在一起食用,并且馈赠亲朋好友。腊八节借助土地出产的农业成 果有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四)蕴含追求身体健康的养生之道农事劳作需要健硕的身体,而腊八粥正具有保健的诸多作 用。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 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 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 的作用,这些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其实,腊八喝粥,只是一种象征,起的是提倡作用,平素喝 粥同样有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