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创建计划立项申报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4999739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创建计划立项申报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绿色建筑创建计划立项申报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绿色建筑创建计划立项申报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绿色建筑创建计划立项申报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绿色建筑创建计划立项申报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创建计划立项申报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创建计划立项申报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2绿色建筑创建计划立项申报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设计星级目标: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填写说明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公共建筑,由申报单位填写。2. “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参评的项在中填写“”,如因项目实际情况致使某些条文不参评,请在该条文“评价要点”中阐明原因,并在“实际提交证明材料”中提供证明材料。3.“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4.本报告封面的“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请务必认真、仔细填写,并与申报书保持一致,如因笔误造成评审

2、或公示问题,后果自负。5.若采用本报告参考样式,可进行编辑性修改,但不应自行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目 录一、评价标准85二、项目效果图85三、自评估结论85四、条文说明86五、控制项自评914 节地与室外环境91控制项915 节能与能源利用94控制项94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97控制项97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99控制项998 室内环境质量101控制项101一、 评价标准评价依据:1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3/T314-2015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3.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4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二、 项目效果图项目概述:简要说明项目投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

3、结构形式、建筑高度、建筑层数、单栋建筑个数等:三、 自评估结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提高与创新总分总分值10010010010010010100达标分数4040404040/一/二星50/60自评得分不参评分权重系数0.160.280.180.190.191/权重得分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所有控制项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当绿色建筑总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根据对条文分析,本项目可达到绿色建筑 XX 星级。四、 条文说明节

4、地与室外环境子项条文编号条文分数不参评分得分控制项4.1.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4.1.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4.1.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4.1.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4.1.5种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条件和体现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其占场地全部植物种类的比例不小于70%。土地利用4.2.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19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7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6室外环境4.2.4建筑及

5、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44.2.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 44.2.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64.2.7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44.2.8利用建筑底层架空形式改善场地通风环境,增加室外活动场地。4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4.2.9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74.2.10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34.2.11合理设置停车场所。64.2.12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6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4.2.13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34.2.1

6、4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94.2.15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 64.2.16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6合计100节能与能源利用子项条文编号条文分数不参评分得分控制项5.1.1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5.1.2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5.1.3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5.1.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规定的现行值。5.1.5对于有空

7、调通风采暖需求的建筑,如采用集中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合理设置室外的机组、冷却塔、水泵等设备的位置;采用分体和单元式空调的建筑,统一设置室内外机位置。在保证空调运行效率的情况下,减少噪声对室内外环境的干扰。建筑与围护结构5.2.1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65.2.2建筑能获得良好的通风。65.2.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85.2.4南向外窗采用外遮阳,东、西向外窗采用可调节外遮阳,同时兼顾其安全性。45.2.5东西墙进行绿化、遮阳或采用通风隔热措施。45.2.6采用通风间层保温隔热屋面、蓄水屋面或植被屋面。5

8、5.2.7建筑中庭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必要时设置机械排风。天窗面积不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2供暖、通风与空调5.2.8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43/003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55.2.9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和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43/003等的有关规定,且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比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规定值低20%。55.2.10合理选择和优化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85.2.11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

9、节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55.2.12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7照明与电气5.2.13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45.2.14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的目标值规定。65.2.15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取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35.2.16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5能量综合利用5.2.17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并运行可靠。25.2.18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25.2.19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解决建筑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水需求

10、。35.2.20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10合计100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子项条文编号条文分数不参评分得分控制项6.1.1应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6.1.2给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完善、安全。6.1.3应采用节水器具。节水系统6.2.1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中的节水用水定额的要求。106.2.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76.2.3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66.2.4设置用水计量装置。66.2.5公用浴室采取节水措施。4节水器具与设备6.2.6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106.2.7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

11、。106.2.8空调设备或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86.2.9除卫生器具、绿化灌溉和冷却塔外的其他用水采用了节水技术或措施。5非传统水源利用6.2.10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156.2.11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66.2.12结合雨水利用设施进行景观水体设计,景观水体利用雨水的补水量大于其水体蒸发量的60%,且采用生态水处理技术保障水体水质。76.2.13采用雨水收集利用、调蓄、入渗技术,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的规定,合理规划利用雨水资源,降低地表径流。6合计100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子项条文编号条文分数不参评分得分控制项7.1.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

12、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7.1.2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7.1.3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节材设计7.2.1择优选用建筑形体。67.2.2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效果。57.2.3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87.2.4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断(墙)。57.2.5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47.2.6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卫浴间。37.2.7采取适当措施,减轻建筑自重。57.2.8合理利用场地内尚可使用的构筑物、市政设施。2材料选用7.2.9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