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4999385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谈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漫谈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漫谈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漫谈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谈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漫谈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摘要: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应紧扣“立德、启智、强身、审美”四个方面来践行,以此来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关键词: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立德、启智、强身、审美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和逐步深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的神圣使命。那么,怎样才能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呢?特别是在基础学科语文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知水平,如何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教育教学问题。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而应试教育则是以获取高分为教学目标,以卷面的分值来衡量教育

2、教学的效果,以升学的高低来评价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学上采用的方法则是:课堂上对学生采取“填鸭式”的强行灌输,训练则采用“题海式”的围追堵截。这样一来,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堪重负,又造就了大批高分低能,缺乏应变能力的学生。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遵从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在思想教育中竭尽全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在丰富全面的知识渗透中逐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素养,所以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多年以来,由于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普遍存在着认识不足和理解不深的现象,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3、”和“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意无意间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荒废了语文的“人文性”。于是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也因此而步入舍本求末的怪圈,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下,许多老师错误地引导学生仅把语文当作交际的工具和思维的工具,从而把吸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弃之于不顾,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不到及时培养,人格素养得不到逐日完善,艺术修养得不到全面诱发,创新思维得不到突破。尤其严重的是,语文教材几乎是多年“一贯制”,课堂教学又受考试的指挥棒随意驱使,老师们往往抓住考试的要点重点“满堂灌输”,学生则被动地死记硬背,课堂教学不仅形式单一,而且极端乏味。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我们

4、的学生也就无法用心灵去感悟生动的语言表达,无法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构建优美壮阔的文章意境;无法身临其境地体验文章真切感人的思想感情;于是学生也就树立不了崇高远大的人生理想。这样一来,也就引出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概叹,他们无可奈何地叹息,长此以往,那就真兑现了“误尽苍生是语文”的怨语,而我们培养出来的也许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那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在我们的手里丧失殆尽。因此,在语文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深入领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身体

5、力行做到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培养目标。总言而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紧扣“立德、启智、强身、审美等四个方面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德,是素质教育的精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行为品质思想,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可以这样说,德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德是国家和民族的强大之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书育人活动中,始终都会有意无意地把目光放在所谓的“优等生”身上,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的优越感就会日渐膨胀,如果不适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滋生出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来,他们中有的自认为高人一等,目空一切,有的心胸狭隘,性格孤避

6、;有的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的考验;有的难以和他人和谐相处,不关心他人也不关心集体;试想如果我们只看成绩,不看道德,忽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人格教育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那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于社会又有什么益处呢?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教育他们在家要关心和孝敬父母,在校要关心帮助同学。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其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和形成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在此基础上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更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使他们能够深刻地理解人生的目标和意义,从而使其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7、及实现自我价值的终南捷径。如果我们下一代的道德提升到了这样的高度,那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则指日可待。立德之所以是教育的精髓,是因为它主导了人的个性发展,但人又是社会性的,社会性是人最重要的本质属性,人的品德所反映的是人的社会性质,它决定了人的个性发展方向。只有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学生们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了崇高的理想道德,才能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与国家的要求发展和完善自己,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反之,如果一个人胸无大志,精神空虚,缺乏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即使他在智能、体质,美感方面有所发展,这样的人

8、格也是不健全的,这样的人才对国家民族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启智,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自人类诞生以来,人类就在不停地创造中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在永不停的创新中,把人类社会从辽远的蛮荒推进到现代的文明,但人类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建立在每一个人创造力的极致发挥。因此可以这样说,启智就是开启每一个人的创造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开拓进取。那么,如何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呢?怎样才能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呢?古人云“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由民主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天地,只有让学生有了翱翔天穹的遐思,他们才会感觉人格的自由和舒展,他们才会顿生激荡的情怀和活跃的思维,

9、也即是才能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的创新思维。课堂是启智的重要场所,在教学活动中要主动创新设角色变化,把自己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主动求知,在教与学中淡化教师权威,让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在学习中真正成为主人。鼓励发现中的个性与独特,允许多元思维,宽容探索中的失误。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无所畏惧,敢想敢说的自由空间。允许学生向老师质询提问甚至争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强身,是素质教育的坚实载体。鲁迅先生曾在谈及弃医从文的原因时说过:“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众所周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如果丧失

10、了健康的体质,即使他有满腹凌云之志,满腔报国之心,但不能身体力行也是凭空臆想。回想建国之前,全国的战乱,加上贫困瘟疫、疾病,国民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五岁左右,也就是许多人因为健康原因,早逝在最富于创造力的年龄,而体育方面,一百多年的历史中,竟未得到半个世界冠军。那时的中国,不仅被世人讥讽为“东亚病夫,还被西方列强任意掠夺凌辱。时至今朝,在进步体坛上我们已是强手如林,世界再也不敢小看我们,但我们国民的健康真正就改善了吗?境况并非如此,许多疾病的患病率逐日攀升,许多知识分子英年早逝就是明显的例证。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就时时渗透健康教育,让“生命在于运动”植根于学生的心底,用运动来增强体

11、质,预防治疗疾病,保证健康长寿,以便精力充沛地投入各项学习和和之中,以便为社会建设作出最大的贡献。审美,是素质教育的情感催化剂。中学语文大纲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一堂好的语文课,它不仅可以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激荡学生的内心情感。它还可以唤醒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可以这样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缺失的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一条主线,把美育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别林斯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进行教学时,把那些文质优美,字字珠玑的佳作小品,把那些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12、,把那些情感丰富,气势磅礴的佳词妙句,一一罗列,让学生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发现领悟其中的美感因素,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提供的境界中感知“形”,从“形”中提炼美。行为美、心灵美。从而催生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炽热情感,自觉地实践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自觉地成为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之,审美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思想道德素养的途径之一。中华五千年,我们的民族创造了震古烁今、光辉灿烂的文化,炎黄子孙与全世界人民一起构筑了人类的文明。今天,我们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承者和文明的洒播者,时代要求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立德、启智、强身、审美”融于一炉,把它全面渗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实现富国强民的中国梦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