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知识导学+疑难突破 鲁教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4992172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 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知识导学+疑难突破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 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知识导学+疑难突破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 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知识导学+疑难突破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 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知识导学+疑难突破 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 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知识导学+疑难突破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 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知识导学+疑难突破 鲁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1.燃烧及燃烧的条件(1)燃烧:通常燃烧是指_与_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a:_。b: _。c: _。答案:(1)可燃物 氧气 (2)a:物质具有可燃性 b: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c: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易燃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3.同一种可燃物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以后,可燃物的分子或原子与氧分子接触,发生燃烧反应。在同一时刻内,一定体积的空间中,相互接触的分子越多,反应就越剧烈,燃烧也越充分。4

2、.促进燃烧的方法(1) _。(2) _。答案:(1)增大氧气的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5.爆炸爆炸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急剧的燃烧,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迅速膨胀的结果。疑难突破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爆炸?剖析: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问题探究问题 2010青岛 小乐同学在学习了燃烧与燃料的有关知识后,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由此他联想到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于是

3、引发了思考:哪些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呢? 探究:小乐同学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一些。他想通过实验探究一下。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实验方案: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将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木炭剧烈燃烧。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取质量相等的两块镁,其中一块磨成粉末,都在空气中点燃,镁粉的燃烧程度比镁块剧烈。典题精讲例1 把几小块木炭放入球形管中,按图41所示连接装置。打开玻璃活塞,氧气进入球形管,发现木炭不燃烧;关掉氧气,给球形管内木炭加热,木炭同样不燃烧,此时打开玻

4、璃活塞,氧气立即进入球形管,则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_,_。图4-1思路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必须有可燃物;(2)必须跟氧气接触。(3)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木炭是可燃物,要是木炭燃烧还必须同时满足另外两个条件,温度和氧气,打开活塞不加热,木炭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木炭不能燃烧;关掉氧气,即使给木炭加热,因接触不到氧气,木炭也不会燃烧;如果球形管内的木炭加热到着火点以上,再通氧气,木炭会立即燃烧起来。由此就证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答案: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可燃物燃烧必须同

5、时满足两个条件:a.必须跟氧气接触;b.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例2 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C.设法阻止原油喷射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思路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灭火的方法: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点,都能达到灭火的效果。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一是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时,二者必须同时具备,但要使其不燃烧,只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B、C、D都是合理的破坏燃烧条件的方法。而A项则是降低可燃物温度,使温度达不到着火点。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由可

6、燃物的性质决定的,一般不能改变。答案:A例3 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B.发生火灾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D.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思路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燃烧的原理及安全常识的掌握情况。室内起火,如打开门窗,会使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助长火势;有机物燃烧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吸入烟尘和有害气体;山林火灾发生后,火势顺风蔓延,燃烧产生的大量

7、烟尘、有害气体顺风扩散,应逆风逃离灾区。答案:D知识导学 通常所说的燃烧可以这样理解: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了反应,伴随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并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但是要注意发光、发热未必都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我们现在学习的燃烧的定义是狭义的,有些物质的燃烧不需要氧气参与。例如:镁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物质能否燃烧受外因和内因的影响: 内因:必须是可燃物。 外因:(1)必须跟氧气接触;(2)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了,物质才能够燃烧。 灭火的原理实际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视具体情况而定。要想

8、学会灭火的方法,必须掌握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促进可燃物燃烧实际是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相互碰撞的分子数,思考哪两种方法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呢?这样这个问题就好掌握了。疑难导析 关键是搞清爆炸的条件,应从爆炸的实质入手分析,知道爆炸的条件,阐述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引起爆炸。描述为什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问题导思 要知道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首先利用课本知识总结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然后收集一些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的反应事实。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设计仍要从增大氧气的浓度和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入手

9、。因为这是探究性实验,通过设计多个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的不同来说明燃烧现象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设计实验的方向是:运用控制变量的思维,探究燃烧现象与哪一个变量有关系时,让其他变量都相同,看这一个变量的不同对燃烧现象的影响。典题导考 绿色通道 涉及物质能不能燃烧的问题,直接考虑具不具备燃烧的条件:(1)必须有可燃物跟氧气接触;(2)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典题变式 小高用图4-2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图4-2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白色小液滴,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及水中的白磷都不燃烧。请完成下列问题:(1)可燃物燃烧需同时满足的条件是_。(2)白磷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3)实验完毕

10、,小高把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高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了,请解释该现象_。答案:(1)跟氧气接触;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2)白色;常温下为固体;密度比水大;熔点低等(答出三点即可)(3)达到着火点的白磷与空气接触即剧烈燃烧典题变式 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A.纸不是可燃物 B.没有与氧气接触C.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能灭火答案:C黑色陷阱 理解水能灭火的原理时,很多同学认为:可以降低着火点。实质上,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不易改变。水只能改变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11、典题变式 某市一个炼油厂油罐汽油泄漏,有一拖拉机在其附近发动,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起火爆炸,经及时补救后基本扑灭,消防水龙头仍对油罐继续喷水一段时间。几天后环保部门对炼油厂和市区上空大气进行监测,测知其污染指标均没超过国家有关标准。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油罐起火爆炸的原因是什么?(2)请写出灭火后要继续对油罐喷水的主要原因。(3)市环保部门要监测大气中哪些有害气体?答案:(1)由于油罐泄漏汽油,使附近空气中含有大量汽油的蒸气,拖拉机发动时冒出的火花引燃汽油蒸气,导致油罐起火爆炸。(2)继续对油罐喷水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油罐的温度,使其低于汽油着火点,防止汽油重新燃烧发生爆炸。(3)市环保部门要监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SO2、NO2、CO等。绿色通道 理解掌握燃烧的两个条件,在紧急情况下利用安全常识逃生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典题变式 下列情况下所采用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周围割开一条草道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时,用湿抹布补盖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扑灭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处的着火答案:C典题变式 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阻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