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4990891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麦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麦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麦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麦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情况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情况调研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麦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XX县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调查报告 市农牧局: 根据平农函202X文件精神,我们抽组县畜牧中心和乡镇 工作站共21人,对全县秸秆资源利用情况逐乡(镇)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农区秸秆资源利用及畜牧发展现状: 1、秸秆资源利用现状: 经调查,20年全县秸秆总产量为28.66万吨。其中小麦秸 产量9.32万吨;玉米秸1.75万吨;豆类秸秆总产量.6万吨;其它秸秆.63万吨。 2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20X年全县青贮氨化饲草66万吨,直接铡喂秸秆4.万吨, 秸秆利用率达到564%。 3、草食畜饲养现状: 截止2年底,全县牛羊饲养总量达到2

2、.8万头(只), 20X年牧业产值完成.03亿元。人均牧业纯收入完成542.35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了宣传导向,引导农户发展畜牧饲草产业。县委、 县政府高度重视草畜产业开发工作,多次召开全县草畜产业开发工作专题会议,对畜牧饲草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为了解决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转变陈旧保守观念,各乡(镇)普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积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党原乡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和部分乡干部赴宁夏灵武市、中卫县和我省的X县区、XX县区考察学习了畜牧产业示范基地;丰台、芮丰、泾明、城关、窑店等乡(镇)都组织村社干 部、养殖大户赴县内外参观学习,让养殖户现身说法

3、,辐射带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性地调研草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多次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制定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协调金融部门落实贷款。 二是制定了优惠政策,扶持农户规模化开发。产业开发中,为了使产业发展由零星分散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县、乡、村千方百计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党原乡研究制定了党原乡养殖业临时用地管理办法和示范园区建设优惠政策,对进入园区发展养殖业的农户一律免征三年土地管理费和土地租赁费,统一配套水、电、路;在棚舍建设上,乡、村两级组织共同负责,投资部分机砖,协调部分贷款,止目前,共划拔规模化养殖区1处16.3万平方米,为养殖户从农行、信用社等部门协调贷款60多万元,无

4、偿提供建棚用砖40多万块。埋压自来水管道5750米。芮丰乡采取为每个养殖户无偿提供建棚用地,每户划拨2亩草地,每户协调落实贷款8万元,统一销赊建棚机砖,通电、通水、通路、通话、通电视等扶持政策,在百烟村、三十梁村集中建办了暖棚养牛亮点工程。王村镇仅22X年上半年用于畜牧饲草产业发展的贷款8万元,占全镇支农贷款的40%。其它各乡(镇)都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扶持发展措施,加快了畜牧饲草产业开发步伐。 三是增强了产销服务,解决了农户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畜牧产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命力和抗风险能力,抑制大起大落,各乡(镇)从规模养殖本身挖潜力,走产供销一体化的路子,尤其注重在“销”字上作文章下功夫,党原

5、、窑店等乡(镇)组织具有经济头脑、市场信息灵、善经营的群众成立养殖协会,在宁夏、兰州、西安、内蒙等地设立养殖市场信息网36个,指导贩运和养殖。全县新增黄牛冻配改良点4个,畜禽防疫服务站4个,饲料、药品、笼具等销售点个,为全县畜牧养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动全县畜牧养殖整体发展。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畜禽养殖规模总量不足。从农户养殖的微观分析,户均养殖数量较小,养殖类型多,专业化生产程度不高。从全县客观分析,畜禽饲养总量没有大的突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批量生产。 2、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饲草资源总量不足,直接限制了畜禽饲养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全县饲草理论载畜量约7万个羊单位。目前已

6、达到6多万个羊单位,稍遇干旱影响,饲草料缺乏问题明显凸现出来。 3、结构调整缺乏产业支撑。以开发饲草为主,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缺乏养殖产业规模批量的生产转化;以养殖品种的更新换代,进行畜牧业结构调整,缺乏龙头企业和市场空间的支撑。 、思想认识上有一定的误区。一是投资上主要靠国家投资扶持和贷款,没有真正形成农户自觉自筹资金投资发展的新机制。二是在种草上,以零星远山耕地种草为主,一部分乡(镇)还没有把种草作为产业来开发,规模化程度不高。 、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现有畜产品产加销企业普遍存在起点不高,机制不活,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等问题,产加销相互脱节,产业发展“肠梗阻”现象严重,

7、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产业链相互分离,一些企业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窑店镇肉兔养殖由于没有龙头企业拉动,兔肉贮藏困难,呈现下滑萎缩趋势。 四、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扩张畜牧饲草产业规模总量。 首先要解决好认识问题。各乡(镇)都应把种草工作作为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的一件大事来对待,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算帐对比,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按照商品型草畜业的思路, 引导群众在满足养畜的基础上,尽快把草产业做大做强。其次要加强组织领导。指定专人负责,纳入目标管理,逐级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

8、位,一级抓一级,抓到工作真正落实。再次要抓点示范培育典型。通过典型示范,让农民看到前景和希望,带动草产业规模化发展。坚持扩张总量与优化品质并举,提高质量和提升效益并重,提高畜牧业发展的集约化、专业化程度。 2、探索发展机制,制定优惠政策,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饲草产业开发扶持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畜牧企业和饲料工业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按照谁开发、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养殖大户租赁、承包、开发荒山荒坡、荒沟荒滩,连片集中种植优质牧草,对种草大户除享受县上的扶持政策外,各乡(镇)可以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扶持发展。按照科学规划,便于管理,方便农户的原则,适当划拨规模养殖的圈舍临时用地,同时在

9、法律服务,政策措施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建立协调服务机制。水利、电力等部门要千方百计协调解决规模养殖村的用电、用水问题,畜牧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技术优势,搞好技术指导和协调服务。工商税务部门要对畜牧企业优先审批发证,减少中间环节,搞好协调服务。建立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财政、农行、信用社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国家财政周转资金和金融贷款的扶持导向作用,调动农户投资的积极性,建立以农户投入为主体,金融贷款投入为补充的资金投入机制,从资金上予以倾斜扶持,加快畜牧饲草产业的开发步伐。 、建办龙头企业、发展协会、培育品牌、切实抓好产业化经营。 办成一批龙头企业。目前,龙头企业少,牵动力不强已成为全县畜牧

10、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各乡(镇)要面向市场,多方调研论证新上一批项目,党原、荔堡、玉都、芮丰、太平要在 饲草料加工、畜禽屠宰、分级、加工、贮藏、贩运上办企业,在订单养殖上作文章,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新机制。 发展一批产业协会。在规范完善现有协会的基础上,以畜禽防疫、饲料加工、畜禽贩运等环节为着力点,集中发展一批协会,以“协会农户”、“公司+农户”、“中介组织农户”的形式,带领养殖户创市场,办产业,培育一批产业开发的领头雁。 申办注册一批品牌。借鉴党原陇新牧业有限公司的发展模式,优选一批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进行商标注册,申报品牌和绿色产品认证,提高市场

11、占有率,带动发展。 建立一批网络。加强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依托政府上网工程,建立县、乡两级农业综合服务网络,实现计算机联网,做好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开发研究,制做草畜产业网页,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国内外市场信息,帮助农民群众搞好生产销售,在重点城市设立办事窗口,承担县内草畜产品推销及市场信息的收集发布,让养殖户在正确把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有目地地调整生产结构,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4、推动科技创新,加速科技转化,加快草食畜牧业科技进步。着力推广牧草丰产、草产品生产加工、草场保护及秸秆饲料加工调制等关键技术,注重牧草增产和生物等先进高新技术的应用;积极争取申报国家、省、市有关科研示范推广和建

12、设项目,依靠项目的基础、辐射带动作用推进科技进步。 大力推广南德温、利木辛、夏洛来、德国黄牛、安格斯等良种肉牛;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瘦肉型猪;波尔山羊等肉用羊。努力完成好北京优质高产奶牛的胚胎移植工作,使这项技术在我县快速普及推广,全面提高我县奶牛的品质。 加强技术培训,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实用人才。在加大开展科技宣传与培训工作力度的同时,安排专业技术干部走出去, 学习外地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先进经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新型养殖的技术能力,不断加强技术交流与协作,开展科技攻关,努力提升科技兴牧水平。 二一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内容总结()县委、 县政府高度重视草畜产业开发工作,多次召开全县草畜产业开发工作专题会议,对畜牧饲草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三是增强了产销服务,解决了农户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