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色彩感受技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498900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绘画色彩感受技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西方绘画色彩感受技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西方绘画色彩感受技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方绘画色彩感受技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绘画色彩感受技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绘画色彩感受技法正如派脱所言“一切的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状态”,西方绘画中也体现着趋向音乐之美的状态。虽然在理论上看,绘画和音乐似乎是完全没有关联的两个艺术学科,但是在西方绘画中,色彩的变化能够体现出“节奏性”;色彩的构图能够体现出“旋律性”;色彩的体验能够体现出“和弦性”。即透过绘画艺术可以发现节奏、旋律、和弦这些具有音乐特征的色彩表现。 一、色彩变化的“节奏性” 色彩的变化能够体现出“节奏性”。节奏是构成艺术的重要元素,朱光潜先生曾说:“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西方绘画艺术中色彩的节奏性通过色彩的强弱感觉、明暗关系以及冷暖关系得以体现。 色彩的强弱感觉体现出节奏性。人们看到高纯度色会有强

2、感,低纯度色会有弱感:彩色系具有强感,无彩色系具有弱感:对比度大的具有强感,对比度小的具有弱感:正是这种强弱感使得西方色彩画较之中国水墨画更具有视觉冲击力。而这种感受就如同音乐中强弱节奏的体验。例如,曲子是2/4拍节奏,就会给人以“强弱”的感受;在3/4拍节奏中就会有“强弱弱”的感受。由此看来,色彩的强弱和音乐的强弱虽然分别为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但是从人接受的强弱感觉上来说是相似的。 色彩的明暗关系体现出节奏性。西方绘画色彩中的明暗关系可以让人感受到光的变化。凸现出画面的层次感和秩序感,并在明暗关系的对比衬托下。使物象在光影的变化中主次分明。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首先使用了“明暗对照法”,这种明暗对

3、照是对自然光的巧妙运用,营造出画面的立体感。在他的传世之作最后的晚餐中这种对照法得以完美体现。 在作品中,他把窗户里透出的光作为整体的主线引入房间,进而拉长了画面的空间距离,给人以视觉上的纵深感。可以说,达芬奇对光的巧妙运用是整幅画面的点睛之笔,不仅使画面有了明暗的对比,而且营造出了画面的立体感,使整个画面的效果更加灵动、逼真、自然。17世纪荷兰的著名艺术家伦勃朗把“明暗对照法”发扬光大,使它成为自己标志性的技法。在伦勃朗的许多作品中。大多以深色为背景。自由巧妙地用强光凸现出画面的主要形象,使次要部分消融在暗部。在这种明暗关系的对比之下,整个画面浑然一体。呈现出整体的节奏性。例如,伦勃朗最负盛

4、名的作品夜巡,画面中运用光的效果,使画面的主体市民卫队队长(弗兰斯班宁科克)突出地显现在画面的中央而且最亮的位置,建筑物作为次要部分被隐约埋藏在黑暗中。 西方绘画中的这种明暗层次的对比与音乐中强弱拍的结合是相似的。正如曲子中强弱拍的结合才使曲子呈现出轻重缓急、变化多样的姿态。从而凸现出曲子的主题部分,使曲子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色彩的冷暖关系体现出节奏性。绘画中冷暖色调的运用与音乐中节奏的运用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绘画中,如果整个画面暖色调的面积比较大,就会给人以跳跃、欢快、喜庆的感觉:反之。冷色调的面积比较大,就会给呈现出沉静、理智的感觉。这就如同在音乐中,快板节奏型比较多,会给人以愉悦、跳

5、动、欢庆的感觉;慢板节奏型比较多会给人以舒缓、悠长、抒情性的感觉。 绘画中讲究画面冷暖色调的搭配,同样在音乐中也注重快慢节奏的结合。如鲁本斯劫夺吕西普的女儿们,将背景的冷色调与人物、马匹的暖色调魔术般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自然的整体。 同样,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最著名的自新大陆交响曲中,序奏部分运用了大量的慢板节奏,当进行到引子部分。几个快板节奏的运用成为曲子的一个亮点。从而将快慢对比统一于第一乐章中。由此可见。绘画中冷暖色彩的运用与音乐中节奏的运用也是极其相似的。 通过以上对西方绘画中色彩的剖析。就可以发现并证明色彩变化中体现着音乐的节奏性。 二、色彩构图的“旋律性” 色彩的构图能够体现出“旋

6、律性”。绘画中色彩构图与音乐中旋律构成在强调对比、和谐搭配以及表现力上都有着及其相似的共性。 色彩与和弦在强调对比效果上是一致的。色彩对比与和弦对比在色彩构图与旋律线构成中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表现程度的时强时弱而已。 在色彩构图中,无论是色相、明度还是纯度都强调对比,对比程度越大,效果就越明显。如果色彩中色相的差别比较小。色彩的对比效果就会比较弱,这样的配色会使整个画面显得呆板、单调、缺乏变化。影响了画面的表达效果;如果色彩中明暗对比效果很弱,那么物象的轮廓就会很模糊,画面就会比较混沌。缺乏层次感。再者,如果色彩中色相、明度、纯度的变化相等,那么整个画面就会显得无重点,无主次,无对比。例如,梵

7、高1887年创作的向日葵,整个画面是明亮的黄色与阴暗的浅蓝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呈现出虚幻的、非现实之美。 此外,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以黑、白、灰三色为调子,体现了较大的色彩反差,突出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使得画面效果突出、鲜明,极具震撼力。 另外,莫奈于1873年创作的阿戎堆的罂粟园,画面描绘一派田园风光,值得注意的是。莫奈将小块的红色点在暗绿的背景上,增强了色彩的对比效果,也正是那一小片红色为整个画面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同样在音乐中,旋律线的构成强调“和弦要反向、斜向进行,避免平行结构”。也是强调对比效果。避免平淡、重复的旋律出现。只有和弦反向、斜向进行,这样组成的旋律才会

8、跌宕起伏、富于变化,从而使旋律有起伏。有强弱,进而增强了音乐的新鲜感和表现力。避免了旋律的单调与乏味。在旋律线的构成中,同样也要避免和弦进行的无变化、无对比所造成乐曲中无主题、无快慢、无高潮现象的出现。 由此可以看出,色彩构图中的色彩与旋律线中的和弦,无论构成原则还是强调对比效果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色彩构图与旋律进行在避免不和谐搭配上是一致的。和谐,是最普遍、最易被人接受的美感形态。绘画中在色彩搭配上应尽量使整个画面呈现出稳定、协调的完美组合,避免出现不和谐的搭配。例如,应当避免色相中补色交叉;纯度里出现灰、脏虽然这种不和谐的搭配有时会用于表示恐惧、惊悚、刺激的画面中,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

9、还是强调整个画面的和谐程度、协调程度。和谐的画面易于人们的审美接受,符合人们通常的审美习惯。例如,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蒙德里安,于1912年创作的灰树,整个 画面以中性的灰、黑为主调,虽然这幅画极具造型魅力。但是这样的画面并不易被广大的人们所欣赏、接受。 同样在旋律线的构成中,也是尽量避免和弦进行相交的情况。进而避免旋律中出现杂乱无章、刺耳的不和谐因素,进而维护整个旋律的秩序,使旋律的表达更加流畅。 色彩中的线条与音乐的旋律线在表现力上是一致的。线条是绘画构图的基础,旋律同样也是音乐作品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可以说。线条是以“音符”为画笔,在不同的音高位置上构成的旋律:旋律则是以“色彩”为灵感,在不

10、同的构图位置勾画出的线条。因此在绘画中,当画面是以暖色调为主的情况下,线条多是动态的、向上升起的。 例如,梵高于1888年创作的花瓶中的十四朵向日葵。以黄色调为主,加以青色和绿色的点缀。构成了黄与绿的交响诗画。显得生机勃勃。在这样一幅极具生命力的画面中,梵高运用的线条多是上扬的、向上升起的。 同样,在音乐中,当旋律多是明亮的大小三和弦或大小六和弦占优势的情况下,那么旋律线多是上扬的。当画面的色彩产生冷与暖相平衡的效果时,线条多是比较平缓的:如果旋律是表现沉静、柔和、暗淡的情感时。旋律线也多是趋向“横”的方向,比较舒缓。同理。如果画面以冷色调为主,线条通常是向下运动的:若旋律中要表达悲伤、忧愁、

11、无奈的情感时,旋律线通常也是下滑的。例如,梵高于1890年创作的暴风雨似的天空和麦田。在这一时期,梵高心事重重,很忧虑。因此画面以蓝、绿冷色调为主,含有深深地静谧之感,画面中的线条也多是横向运动。 由此可见,无论是线条还是旋律线在表现情感时,其构成有着突出的相似性。可以说,色彩中的线条进一步强化了色彩的音乐效果。 三、色彩体验的“和弦性” 在绘画中人们对色彩的体验与音乐中人们对和弦的感受在接受效果方面有着相似的特性。 色彩体验是人们的一种心理反应,例如,人们可以普遍地体验到冷暖色彩的差别,但是。所谓冷暖色彩的差别是人们赋予它的,是高级的心理反应。红、黄色之所以称为暖色调,是因为人们在色彩体验中

12、,将红、黄色联想到太阳、火炉、烈火等类似的视觉特征,因而就有温暖、热烈、明亮的感觉:同样,我们会将蓝色联想到冰山、湖泊、流水等。因此我们就会有寒冷、冰冻的感觉。 例如,上面提到的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整个画面给人以痛苦、恐惧、惊悚的感觉。另外,奥古斯特雷诺阿的作品游艇上的午餐会。以暖色调为主,给人以温暖柔媚、闲散舒适的感受。 同样在音乐和弦中也有着不同感情色彩的差异。一般来说,大三和弦会让人联想到部队行进、战斗场面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明亮、刚劲、奋发顽强的;小三和弦会让人联想到安静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暗淡、柔和、无强烈感、内向不外露的。 另外,在19世纪后期,以惠斯勒为代表的一批美国

13、画家形成一个色调主义画派,他们的作品多数属于中性色调或冷色调,也有一些是暖色调。不同的色调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不同的,如惠斯勒的白色交响曲系列之一、之二、之三,都是以白色作为主色调,而白色作为中性色,给人以清新、平静、雅致的感受,这种感受就像聆听轻音乐一般舒缓、流畅、宁静。 相比之下可以说,绘画中色调和音乐中和弦的运用在心理的接受效果方面有着相似的特性。 四、结语 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与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两者虽属艺术门类中的不同学科,但它们之间是存在着相通性与共性的。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出发,以色彩变化的“节奏性”、色彩构图的“旋律性”、色彩体验的“和弦性”三个方面探寻了西方绘画色彩中的音乐之美。绘画中这些典型音乐因素的存在,使得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在相互融入的同时形成一种有机联系,从而开拓了艺术表现领域的新境界。为绘画艺术和音乐艺术的长期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发展契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