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老是养老模式研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4984135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家养老是养老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家养老是养老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家养老是养老模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家养老是养老模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家养老是养老模式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家养老是养老模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家养老是养老模式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家养老是养老模式研究 【文章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三种主要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的不尽人意之处,提出农家养老方式是借助民间力量、解决农家女就业和增加收入、养老休闲、费用合理、老人乐意的新型养老方式,是发展多元化养老思路、科学解决诸多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三种主要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农家养老民间养老养老模式 据统计,202X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1%,而且每年还在以3的速度增加。按照国际公认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5周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以上,或者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以上,就是老龄化社会,我国已在02X年进入了老龄化

2、社会之列。而且我国老龄化速度已居全球首位。 显然,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让许多家庭思考,而老年人则最关心的是选择怎样的养老方式适合自己。目前,我国的养家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以房养老”和“民间养老”等是一些新型的养老方式,而农家养老是民间养老的其中一种形式。这些养老方式中社区养老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农家养老等则是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 一、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的不足之处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是现阶段中国人的三种主要养老模式,但都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 1、家庭养老,独生子女负担加重 家庭养老作为几千来年一直延袭的传统

3、养老方式,目前仍占主导地位。但对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一对夫妻给4位老人养老,其压力的确很大,家庭养老的弊端开始逐步显现。到2年,我们将要呈现一种8421的家庭结构,即一户家庭中有个老人,下面是4个小老人,然后是2个青年加一个孩子,这种倒金字塔型的家庭结构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社会提供更多途径的赡养服务,因为指望子女赡养已经非常不现实了。 2、民政机构养老,人满为患,政府不堪重负;民间机构养老,年年亏损,步履维艰 机构养老包括民政机构养老和民间机构养老。 首先,民政机构养老即按照计划经济的办法办养老事业,是国家民政部门着眼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救助,其范围有限,基本局限于丧失

4、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孤寡,根本无法满足大多数老人的入住要求。中国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5亿,约有%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院的愿望,可实际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只占了老龄人口的2。如浙江省目前各类养老机构957家,就算往大估计:每家养老院有150床位,也只能解决225万老人入住。但想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却有30万,僧多粥少,现有床位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因而民政机构养老政府负担重,管理也难以有效率。 其次,民间机构养老,步履维艰。如位于奉化市河头路的9老人乐园是浙江省最大的民营养老院,一期投入1400万元,占地15亩。99老人乐园自202X年开办以来,三年亏了200多万,院长王雪飞介绍,投入养老院的40万资金中

5、,除了90万元是自有资金外,有00万资金是向别人借的,光这些钱的利息,一年就要60万元左右。而养老院现在的收入远远抵不上开支。养老事业虽然是一种慈善事业,但是进入其中的民营资本也应该获得合理的利润,而目前的现状是,社会开办的养老机构大都处于亏损状态。 3、社区养老,未来趋势,但眼下发展迟缓 我国正在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前面所述的家庭养老用的钱是家庭的,将来的居家养老则很多方面是靠政府来实现的。居家养老新模式,使得老年人住在社区也可以享受到养老院的服务,而社区护理站的财政、设施、护理人员等方面的问题则由政府来解决。届时,老年人住在自己的家中,由社区上门提供所需服务。这种新型的养老方

6、式,集中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两个优点,既满足了老人的“恋家”情结,又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同时还节省了养老福利设施的投入。应该说,这是符合我国“未富先老”社会现状的养老模式。 然而,社区养老目前服务的对象覆盖面不广,原因是经费筹集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来源于社会福利彩票的福利金,而社会福利彩票的收入存在着不确定性,使得社区养老难有大的发展。因而需要探索更有实际意义的新型的养老模式,如:农家养老。 二、农家养老是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 随着社会福利范围的扩大,我国全社会的老年人都被纳入了社会福利的保障和服务对象范围。这样,我国老年社会福利范畴就包括所有为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所采取的一切举措

7、。而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这三种主要养老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现阶段改善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因而应该探索更适合国情的新型的养老模式作为这三种主要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 农家养老是上海巾帼服务中心等家政公司两年前发起的一项颇具创意的养老项目。它吸引了上海许多老人和家里有老人的年轻人,特别是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而又需要一定照顾的老人。 1、崇明“寄家养老”,既解决农家女就业,增加收入,又让老人得到照顾 崇明“寄家养老”这一模式的产生缘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名叫沈晓多的崇明妇女在上海一家医院为一位62岁、身患多睡脑梗的魏老太做护工,已经换了1位保姆的魏老太对

8、沈晓多很满意,后来沈晓多因要回家务农不得不回崇明,于是便提议让魏老太夫妇搬到崇明自己家中,这样可以两不耽误。到目前为止,已经搬到崇明一年多的魏老太夫妇对崇明的生活很满意,病也减轻了很多。他们将位于上海市区的房子出租,所得收入扣去在崇明寄养的护理费还略有盈余。 这个项目从04年月份开始,最初是崇明县妇联的同志提到,崇明有许多35岁至5岁的富余妇女劳动力,这些人没有多少文化,很难到外地找工作,也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或不能离开家乡。而这些人中,大部分人家都有几间闲置的房子。相应的是,很多上海市区的老人又找不到合适的保姆。于是,上海市家政“绿色联盟”便想到将老人请到生态岛上养老的办法,让老人们住到农

9、民家中,由这些农家妇女对他们进行护理,照顾老人的起居饮食。这样既可以解决崇明妇女的就业问题、增加她们的收入,又可以让很多生活不便的老人得到照顾。 2、竹乡安吉,4户农家接待老人养老,老人愿意,费用合理 中国竹乡安吉泗溪村,徐云玲的家在村子的西头,贴着山脚而建,两层小楼;房前屋后种了许多茶花和枇杷树,屋前的晒场有半个篮球场大,晒场上随意地摆着几张竹椅。今年春节前,一位杭州老太太来到徐云玲家中养老。她中风瘫痪,在医院里住了七八个月,看病花了十多万;刚来的时候,话也不愿意讲,手脚都不能动。徐云玲既是保姆又是护工,天气好,就把老太太抬到外面晒晒太阳,看看四周的青山。现在老太太恢复得很好,性格也开朗了许

10、多,手脚也开始动了起来。 徐云玲家接待城里老太太养老的消息,很快在泗溪村和附近村庄传开了。有64户人家登记接待城里老人。由此,村里成立了五人领导小组,为了规范养老标准,村民们委托五人领导小组起草了八条养老服务公约。考虑到老年人生病需要急救,五人领导小组上门与百丈镇人民医院进行了联系;医院表示,只要城里老人来泗溪村养老,看病随叫随到。 城里老人感觉,这儿住得实惠,一个人25元住一天,包吃,包住,每次都有四菜一汤,早上还有馒头。费用合理。 、田园养老,买下“城仙居”乡村公寓,“豪华又经济”,“隐居”天目山,重归自然、养老休闲 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养老除了自然资源优势以外,由于其低廉的土地成本和人力

11、成本,相对于城里养老院五六个人挤一间房间而言,“城仙居”乡村公寓是“豪华又经济”,所享受的生活品质更是完全不同。 今年65岁的张教授和老伴这个夏天都没有在杭州的家里过。他只是花了5.万元,就在风景秀丽的天目山九思湖畔安了一个新家。这个新家正是由联众公司开发的“城仙居”乡村公寓之一。 在这里,张教授和当地村民一起,吃的是自家菜地里种的菜,喝的是天然的山泉水,过着的是真正远离城市喧嚣、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想念儿孙了,打个电话,就可以叫上他们周末一起过来住住,真正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又还能让孩子在乡村里亲近自然,体验乡间快意。就像张教授说,“这样舒服的日子,当然不想回杭州了。” 三、推行农家养老

12、的具体措施 看来,农家养老、寄家养老、田园养老是一种利用自家院落以及依山傍水的田园风光和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老人前来吃、住、游、玩、购的旅游型的养老形式。显然,富了农民,喜了老人,乐了政府。在解决城乡统筹,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旅游扶贫,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很多地方,尤其是上海、江浙一带,已经开始了农家养老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家养老服务中也有一些问题:一是养老点是乡村,往往离市区较远,子女看望多有不便,且老人生病时,就医不如市区方便;二是整个养老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如何解决,一旦发生老人受伤、被虐待等一些极端事件,谁来承担责任。三是从事农家养老服务

13、的队伍优待提高,如缺乏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护理技能,对老人精神慰籍的重视不够等。 农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民间养老项目,要在社会推行,必须依靠政府、社会、家庭等诸多方面为其创造条件。 1、政府介入,政策扶持,适当提供交通设施和必要的老年福利设施 将养老点尽可能设在离市区较近的郊区,便利交通。并将老人从对象上分为能自理和半自理、不能自理,小病由乡镇医院的医生上门诊治,大病回城里治疗。 但这项事业光靠民间来做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据了解,从05年开始,杭州市上城区率先在全市推出社区养老计划,由政府先期出资10万元,向民间机构购买服务,由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如烧饭、洗衣、打扫卫生

14、、外出陪护、陪聊、上门看病等,老人在自己家里也能得到专业护理人员的照料。那么,市政府是否也应考虑资助农家养老这项事业呢。这可是一件出小钱,高回报的好事。适当提供交通设施和必要的老年福利设施,为农家养老这一模式的推行扫除一定障碍。 2、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农家养老服务队伍 对养老护理员要加强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从业人员掌握老年心理学和按摩理疗的基础知识,学会从心理上为老人排解忧烦,从肢体上为老人解除疼痛,让老人感到亲情的温暖。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纠纷。当然,除此之外,应该在双方签有协议的基础上,为了保障双方的诚信,建议政府成立相应的组织进行相关评估和日常监管。 可以说,养老护理员的素质是决定农家

15、养老事业成败的关键,应逐步建立职业资格等管理制度,逐步提高农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老人的氛围 “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应大力弘扬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在农家养老点,对高龄老人可组织当地农村的中小学生与他们互相结对,为高龄老人带来生命的活力和热情;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可通过服务人员或志愿者的读书、唱歌、聊天等方式,使老年人心情舒畅,减轻病痛带来的痛苦;对更多低龄健康的空巢老人,则为他们搭建丰富多彩的学习和集体活动的平台,使生活得以充实。 总之,中国正面临着急剧老龄化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以及养老机制、设施、方式的滞后现象,提出农家养老这一借助社会力量的养老方式、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思路显然是寻求如何科学地解决诸多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笔者对杭州市100名独生子女的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份,回收率达3%,有两类老人愿意采用农家养老模式。其中一类是患有慢性疾病,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占了调查对象的2%;另一类是向往好空气、好环境、在意饮食健康的老人,占了调查对象的3%。如果这两部分老人能疏导到农家养老,将大大减缓机构养老的压力,对国家养老事业具有积极意义。 6年月1日,杭州市出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