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统计术语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498281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统计术语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常用统计术语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常用统计术语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常用统计术语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常用统计术语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统计术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统计术语(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统计术语1、统计指标 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2、基期 统计上通常把作为比较的基础时期称为基期。3、报告期 统计上通常把和基期对比的时期称为计算期或报告期。4、发展速度 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发展 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来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 百分之几,即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快慢。其计算公式为:发展速度二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发展速度一般用百分数(以基期水平为 100)表示,当比例数较大时,则用倍数表示较为合适。5、定基发展速度 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发展水平之比,反映社会 经济现象在较长时间

2、内总的发展速度。6、环比发展速度 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一时期发展水平之比,反映社会经济 现象逐期的发展程度。7、增长量 增长量是时间数列中两个发展水平之差,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 定时期内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即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8、增长速度 是根据增长量与基期水平对比而求得的一种相对数,它表明现象 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速度,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百分之几(或若 干倍)。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速度=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 该指标基期数值。计算结果若为正值,则称为增长速度或增长率;若是负值, 则称为降低速度或降低率。9、平均发展速度 指一定时期内各单位时期环比发展速度

3、的序时平均数,表明 社会经济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发展的平均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常用的计算方 法有两种:根据环比发展速度计算: = =根据发展水平计算: =公式中,代表平均发展速度,表示历年的环比发展速度,n表示基年以后各年 的项数, 表示报告期发展水平, 表示基期发展水平。10、平均增长速度 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减的一般程度。平均增长 速度不能根据各项的环比增长速度指标直接求出,在数额上,它等于平均发展 速度减 1,即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11、百分点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 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是百分数中相当于1%单位,通常用于两个百分

4、数 相减的场合。12、现行价格 也称当年价格,就是报告期当年的实际价格,如工业品出厂价 格、农产品收购价格、商品零售价格等。13、可比价格 是指在不同时期的价值指标对比时,扣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 以确切反映实物量的变化的价格。按可比价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 产品产量乘某一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另一种是用价格指数换算。一般来说,可 比价格主要用来计算某指标的可比价增长速度。14、权数 在统计计算中,用来衡量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在总体中作用大小的 数值叫权数。15、番与倍 “番”是按几何级数计算的,“倍”是按算术级数计算的。增加一 倍,就是增加 100%;翻一番,也是增加 100%,但除了“一倍

5、”与“一番”相 当外,两倍与两番以上的数字含义就不同了,而且数字越大,差异越大。例如 “增加两倍”,说明报告期水平相当于基期水平的 300%,也就是增加了 200%; 而“翻两番”,就说明报告期水平相当于基期的 400%(一番是二,二番是四, 三番就是八),即增加了 300%。同样,翻三番就是增加了700%,翻四番就是增 加了 1500%。翻番的计算公式为:n=lg(报告期数*基数)=lg2n表示翻番数lg是常用对数符号1、GDP、国内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是否属于同一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地区生产总值属于同一概念指标,但在具体使用上有 不同之处。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

6、estic Product的英文缩写,我国习惯 上将国家和地区的GDP统称为国内生产总值。考虑到Domestic 一词有“国内、 地区、当地、家里”等多种涵义,故国内外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将全国和地 区的GDP 一律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不恰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统计局印发 了“国统字20044号文关于改进和规范地区GDP核算的通知”,对GDP中 文名称的表述作了进一步规范,全国的 GDP 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地区 GDP 改称为“地区生产总值”特定地区的GDP用行政区的名字作定语,如“XX省 生产总值”,简称为“XX省GDP”。按照这一规定,常州市的GDP应称为“常 州市生产总值”,如果在应

7、用数据时不带“常州市”,则称为地区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总值是如何产生的?核算资料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核算基本上是按国际通行的核算原则,对各种类 型的资料进行加工计算得出的。主要资料来源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统计 资料,包括国家统计局系统的统计资料,如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 易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报酬、价格、住户收支统计资料,国务院有关 部门的统计资料,如交通运输、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国际收支统计资料;第二 部分是行政管理资料,包括财政决算资料、工商管理资料等;第三部分是会计 决算资料,包括银行、保险、航空运输、铁路运输、邮电通信系统的会计决算 资料等

8、。我市自 90 年代初开始进行 GDP 的核算,当时完全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有关方 法制度开展。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市GDP核算的方法制度、资料来源、数据质 量等方面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目前已基本建立了符合我市实际的,能够全面、 客观反映我市经济运行状况的核算体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统计手段不断完善 和统计自动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专业和领域采用了抽样调查、超级 汇总等方法,避免了中间层次的干扰和影响,从源头上保证了 GDP数据的真实 性和可靠性。3、目前国家对GDP数据的核算和发布有哪些具体规定?2003年11月,国家统计局下发了国统字2003 70号文,提出了我国GDP核 算和数据发布制度

9、的改革办法,对年度和季度GDP核算和数据发布程序作出了 明确的规定。(1)年度GDP核算,按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进行: 初步核算数:在当年 12 个月进度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于次年 1 月 20 日左 右发布,并在2月和 5月出的统计公报、中国统计摘要上使用; 初步核实数:在统计年报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于次年 9 月在中国统计年鉴 上发布; 最终核实数:在统计年报、部门会计、财政决算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于隔年 5 月和 9月在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年鉴及其他出版物上发布。( 2)季度 GDP 核算,按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进行: 初步核算数:在主要进度统计资料的基础

10、上计算,于季后 15日公布计算结果; 初步核实数:在所获取的更加全面的资料基础上计算,于季后45 日公布调整结 果;最终核实数:根据年度 GDP 最终核实数对全年各季度 GDP 初步核实数进行调 整,形成各季度GDP,并对外公布。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过程中,都要对上一步骤公布的数字进行修订,既要修订 GDP 总量,也要相应修订增长速度。目前我市年度、季度GDP核算数据的发布严格按照省统计部门的规定执行。一 般来说,季度 GDP 按初步预计数和省局评估数两个步骤发布,年度 GDP 按初 步预计数、省局评估数、年报核实数三个步骤发布。季度GDP初步预计数一般 在 4、 7、 10 月份常州统计信息(

11、上册)中发布,省局评估数一般通过分析、 信息的形式发布;年度GDP省局评估数一般在“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计公报”和下年度的统计手册上发布,年报核实数则在下年度的常州统 计年鉴上发布。4、为什么我市各辖市区的GDP相加不等于全市的地区生产总值? 根据统计方法制度规定,我市各辖市区GDP主要按隶属关系进行核算,各辖市 区 GDP 相加不等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市 GDP 核算尚未实行“在地统计”,一些部省属企业、市属企业 以及银行、保险、通信等行业的增加值,均由市局统一核算,不包括在辖市区 的核算范围内。 二是目前我国实行“统一领导、分散管理”的统计体制,国民

12、经济核算体系基 本执行“方法统一、分级核算、各负其责”的模式,即从国家到省、市、县(区), 均作为一个独立的总体单独进行核算,相互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加总关系。而各 级在核算过程中,都会由于资料来源、核算方法、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使 得GDP核算数据出现偏差。同时,GDP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指标,区域范围越大, 资料收集越全面,核算的准确性也就越高,而市级以下由于资料收集的局限性 核算难度相对较大,准确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三是近年来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 查等非全面调查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调查数据代表性的高低也会对 统计数据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带来GD

13、P核算数据的偏差。例如目前规模 以下工业、限额以下批零贸易业的数据主要通过抽样调查方式取得,就全市范 围来说,由于样本数量较多,代表性相对较高,基本可以满足 GDP 核算的需要, 而辖市区样本数量相对较少,代表性也相对较低,有可能对总体数据的推算产 生影响,从而影响到 GDP 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四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正在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在新旧核算体系的转 变过程中,核算知识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充实,核算方法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而个别地区由于业务人员对核算知识和方法掌握不够充分,也会使 GDP 核算产 生偏差。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地区受不正确政绩观的影响,人为抬高GDP核算 数据。5、人均

14、国内生产总值如何计算?为什么应当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人均 GDP 是一定时期内 GDP 与同期人口平均数的比值。按照国际标准,人口 平均数应当采用同期平均常住人口,我国在核算制度中也规定,无论是国家还 是地区,计算人均GDP都应以常住人口作为分母。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户籍管理比较严格,流动人口规模很小,常住人口与户 籍人口的数值十分接近,因此,采用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对于客观地反映 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影响不大。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推进和市场经 济的快速发展,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各地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之间 的差异越来越大,采用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已经难以准确

15、地反映客观实际, 人口大量流入的地区,人均 GDP 容易被高估;人口大量流出的地区,人均 GDP 又往往被低估,影响了地区人均 GDP 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因此,为了准确反映 各地人均 GDP 水平,保证地区之间数据的可比性,应当使用人口统计中的常住 人口计算人均 GDP。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常住人口数据的取得比较困难,主要依靠逢 0 年份的人口 普查、逢5年份的1%人口抽样调查和每年一次的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获 得,而抽样调查只对国家和省级有代表性,省级以下地区大多数年份提供不出 常住人口数据。因此,各地区在计算人均GDP时,使用的人口数据口径也不尽 相同,一般来讲,国家及省采用常住人口,

16、而省级以下地区按照户籍人口计算。 2003年,国家统计局出台文件,改进和规范地区人均GDP的计算方法,文件规 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各地区要统一使用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并对历史 数据作同口径调整。作为过渡性措施,可在两年内同时计算两种口径的人均 GDP,两年后取消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2005年开展的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为了增强省级以下地区的代表性,各地都 对调查样本进行了扩充,我市实际调查的比例超过总人口的 2.5%。本次调查将 为修正、测算 2003 年、2004年及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前各年份的常住人 口数据,科学准确地计算包括人均GDP在内的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提供客 观依据和基础数据。6、为什么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经常不同步? 国内生产总值可以比作一块蛋糕,其最终分配形成三部分的资金流向,第一部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