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497942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doc(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1 一、 把握教材,目的定位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根底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拟深化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开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圆柱体是根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根底。根据本节课的性质特点和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还比拟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为:1、知识与才能: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向学生浸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才能和迁移才能。2、过程与方法:结合详细情境和理论

2、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探究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络,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根底,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拟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才能,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二、 把握学情,选择教法(一)学情分析p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历,这些感性经历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根底,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历上升到理性经历的

3、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二)、选择教法,理论课题。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络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我严密结合自己的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才能与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在数学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理论,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态,多媒体演示形态,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

4、而打破本课的难点。三、 教学策略的选择。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开展是从详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因此,按小学认知规律从“详细感知-形成表象-进展抽象”的过程,我打算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根底上,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等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那么。四、基于以上设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为:老师活动: 创设情境 协作指导 拓展延伸学生活动: 操作感悟 自主

5、探究 理论应用详细为三个环节进展教学:1. 直观演示,操作发现让学生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观察、比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根底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才能和学习习惯。2. 巧设疑问,表达两“主”老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气氛,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方案、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

6、观察、比拟、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到达掌握新知识和开展才能的目的。3. 运用迁移,深化进步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才能,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现代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表达教法。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根本的学习方法1. 学会通过观察、比拟、推理能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2. 学会利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才能。3. 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进步灵敏运用的才能。详细教学程序:(一)、情景引

7、入: 1、复习:大家还记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求吗?让学生说出公式。出示圆柱形水杯。(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2)你能想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2、创设问题情景。假如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刚那样的方法吗?刚刚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旧知,积极考虑,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

8、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气氛。(二)、新课教学:设疑揭题: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当初是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课件演示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转化过程。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今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观察、既而动手操作。沿着圆柱底面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或更多块,启发学生说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长方体。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络,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又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进展验证、自己推导出圆柱体体积

9、计算的公式。老师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验证整个的详细操作过程,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圆柱体计算公式的整个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亲自完成从演示观察操作比拟归纳推理的认识过程,让知识在观察、操作、比拟中内化,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详细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打破难点,化解难点。关于难点的打破,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观察比拟,明确圆柱体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2) 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化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识。(3) 充分利用直

10、观教具,师生互动,小组合作,通过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找出两种几何形体转化前后的关系。(4) 根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精心设计讨论内容,分散难点,促进知识的形成。3. 运用。出例如1:先由学生自己尝试练习,请一位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时提问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的语言说出:(1)单位要统一(2)求出的是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在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之后,安排例1进展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才能,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三)稳固练习,检验目的1.练一练1题:计算各圆柱的体积,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稳固圆柱的体积公

11、式。2.完成练习第2题。通过练习,稳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才能,在练习中开展智力,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3.变式练习: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求圆柱的高。这道题的安排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在掌握根底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思维的灵敏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式。4.动手理论:让学生测量自带的圆柱体。老师提问:假如要知道这个圆柱体积,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又是如何计算的?这道题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同时数学知识也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有趣

12、的、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的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的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有什么收获?然后老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考虑,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擅长用转化的思想来丰富自己的头脑,考虑问题。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图示式板书,这样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出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两个形体间的亲密联络,同时便于学生对于公式的记忆和理解。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2 一、教学内

13、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1920页例5例6及相关的练习题。二、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和理论活动,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2、经历“类比猜测验证说明”的探究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注意浸透类比、转化思想。三、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四、教学难点: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五、教法要素:1、已有的知识和经历:体积、体积单位,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经历。2、原型:圆柱模型。3、探究的问题:1圆柱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圆柱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立

14、体图形来计算体积?2把圆柱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圆柱的哪个局部?3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六、教学过程:一唤起与生成。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它们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出来吗?切入教学: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计算会和什么有关?二探究与解决。探究:圆柱的体积1、提出问题,启发考虑: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2、类比猜测,提出假设: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知识,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据此分析p 并猜测圆柱的体积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提出假设,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高。3、转化物体,分析p 推理:怎

15、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测?我们在学圆的面积时是把圆平均分成假设干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能不能也把圆柱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呢?应该怎样转化?结合圆的面积计算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交流。拿出平均分好的圆柱模型,圆柱的底面用一种颜色,圆柱的侧面用另一种颜色,以便学生观察。如今利用这个圆柱模型小组合作把它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学生在小组合作后汇报交流。4、全班交流,公式归纳:交流时,要学生说明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圆柱的底面积和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体的高和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把圆柱平均分成假设干份切开,可以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这样“化曲为直”,圆柱的体积就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就越接近长方体,浸透“极限”思想。老师板书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回想一下,刚刚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5、举一反三,应用规律:1你能用这个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吗?20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假如我们只知道圆柱的半径和高,你能不能求出圆柱的体积?引导学生推导出V=r2h2教学例6学生审题之后,引导学生考虑: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计算什么?然后指出求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