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计划模板(2篇).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4979408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计划模板(2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计划模板(2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计划模板(2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计划模板(2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计划模板(2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计划模板(2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计划模板(2篇).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计划模板_学年第一学期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为依据,_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精神,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教学重点:1、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学会互相沟通,尊重、理解、宽容和同情。2、了解祖国的疆域、文化和风土人情,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热爱祖国之情。3、明白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只要不轻言放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强者。4、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学会与人交流、合作,

2、分享快乐。5、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教学难点:1、学会互相沟通,尊重、理解、宽容和同情。2、激励自己做生活的强者。3、感受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挥知识探求、价值养成和能力发展的综合育人作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统整品德教育、健康教育、劳动教育、自然教育、环境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和科技教育等内容,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行为、价值与态度等综合为一体,通过展现不同的学习角度和问题角度,为学生提供认识社会的整体

3、视野,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学会作出正确、合理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本册教材侧重在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和弱势人群,体谅他人的感受,学会关爱他人,同情并愿意尽力帮助弱势人群。同时,引导学生探寻身边强者的事迹,探寻人们自强的足迹,懂得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不轻言放弃,做生活的强者。教学措施:1、通过讲故事、创设情景、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2、通过调查、情境模拟、角色互换等活动的组织,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残障等弱势人群的生活艰辛,了解生活中是有困难的,应该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计划

4、模板(二)乌拉街中心校李新宇一、教学目标: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

5、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二、教材资源分析: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

6、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本校三年级共八个班级。各班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四、教学方法:1.以单元为主题来构建学习内容。教科书_儿童的学习“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引导

7、儿童生活”的理念,力求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他们熟悉、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社会问题作为教科书的素材,来构建开放的学习主题。“方便面的来历”、“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是本册教材的三个学习主题,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展开开放的学习活动。教材设置的情境贴近生活,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2.重视学生实践性学习的指导。教科书根据不同学习主题的需要,设计了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初步掌握一定的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能自主有效地进行探究学习。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大

8、脑思考,捕捉不同的信息,感悟不同的道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和参与社会的意识。3.重视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帮助学生“学习做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外在的道德规范只有融入学生的价值观中,教育才具有实效性。教材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学生的良好品德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得以实现。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选择自己合理的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教学时间和空间具有开放性。教科书设计了许多空白的文本框,引导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感想、调查内容等写下来,这既

9、体现了“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儿童进行创造的文本”的设计理念,也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留下空间。教科书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中的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教科书还注意本课程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使教学时间得以拓展延伸。5.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层次性。教科书从单元学习主题的构建到板块主题的选择再到活动主题的设计,都遵循了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点面结合”的设计思路,从最熟悉的内容导入,然后一步步加深,最后扩展到最前沿最复杂的内容。这样安排,使得整个教学内容层次清楚,又具有深度。6.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教科书在围绕单元主题选择教学内容时,努力体现

10、出课程的综合性。教科书将天文、地理、历史、伦理、生物科技、通信科技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科学的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学生的探究、合作,实现学习内容的自主构建,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有机统一与整合。五、课时分配第一周一:1、家人的爱(2)第二周一、2、读懂爸爸妈妈的心(2)第三周一、3、来自社会的爱(2)第四周二、1、不一样的你我他(2)第五周二2、不一样的你我他(1)二、3、换个角度想一想(1)第六周二、3、换个角度想一想(1)二、4、分享快乐(1)第七周二、4、分享快乐(1)三、1、我们的生活需要谁(1)第八周三

11、、1、我们的生活需要谁(1)三、2、阿姨叔叔辛苦了(1)第九周三、2、阿姨叔叔辛苦了(1)三、3、说声“谢谢”(1)第十周三、3、说声“谢谢”(1)四、1、学看平面图(1)第十一周四、1、学看平面图(2)第十二周四、2、校外探路(2)第十三周四、2、校外探路(1)四、3、出行的学问(1)第十四周四、3、出行的学问(1)四、4、马路不是游戏场(1)第十五周四、4、马路不是游戏场(1)第十六周期末复习(2)六、教学评价方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能力评价,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全面评价学生。1、进行随堂评价与回授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表现性评价。3、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对学

12、生进行激励性评价。4、依据各项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课堂活动及落实情况进行过程评定。5、精选习题,加强考法研究,努力改进单元达标检测评价制度。七、采取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6.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第2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