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留样管理制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4977902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留样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产品留样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产品留样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产品留样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产品留样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品留样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留样管理制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品留样管理制度1.目的: 为确保公司产品质量,便于对每批产品质量状况的可追溯性提供客观依据2.范围: 适用于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留样管理。3. 职责: 检验员收集、考察样品,留样管理员管理样品,质量主管负责对留样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4. 正文:4.1 人员要求4.1.1 留样管理员负责留样品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样品的性质和贮存方法。4.2 样品分类4.2.1 常规留样:成品均需每批作常规留样,原辅料首次进货(包括改版后的首次进货)必须留样;半成品生产过程中产生人为不合格而又满足于销售样品的留样,常规留样为留样备查品,作为样品检验出现异常、产品在贮存期间或销售过程中出现异常时

2、复检用样。4.2.2 长期留样4.2.2.1 首次生产品种的前三批作长期留样,其余正常生产品种不同规格每年留三批作长期留样。4.2.2.2 生产工艺、方法变动或更换原辅料、内包装材料的供应商时,作长期留样4.2.2.3 更新设备或任何变动可能引起内在质量变化时,作长期留样4.2.2.4 长期留样检验周期及项目4.2.2.4.1 一般按0、12、24、36、48个月的检验周期全检观察,直到产品有效期后一年。4.2.2.4.2 检验项目:按产品要求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环氧乙烷残留量、生物性能4.3 留样数量与环境要求4.3.1 留样数量:常规留样一般应不低于一次全检量的1倍;长期留样根据样品性质

3、和留样时间确定,一般不低于一次全检量的5倍;特殊情况下根据各品种不同、采购量少而另外制定。4.3.2 环境要求4.3.2.1 留样柜存放于通风、干燥、避光处,条件与库房基本一致(相对湿度为4575%,温度为20以下),室内有温湿度计与排风设施。4.3.2.2 留样管理员每天上、下午检查温湿度,并作好留样室温湿度表记录(休息日除外)。4.4 样品的接收:4.4.1 检验员将样品交留样管理员办理样品交接,填写收样记录4.5 样品保存4.5.1 成品留样的包装形式应与市场销售的最小包装相同,原料药可采用模拟包装。每个留样柜内的品名、规格、批号、来源、留样数量、编号及留样日期应贴在标签上,并易于识别,

4、同时在留样登记表上登记。4.6 贮存期限4.6.1 成品:有效期后1年,原辅料:检验合格后1年,半成品:成品检验合格后转交销售部4.7 所有样品都是极为重要的实物档案,不得随意动用,只有在做老化试验时、出现质量投诉和市场抽检出现质量问题需对其质量进行检验时方可使用。4.8 留样品的销毁4.8.1 超过留样期限的样品每年集中销毁一次,由留样管理员填写销毁单,注明品名、批号、数量、销毁原因、销毁方法等,报质量主管审核,经理批准。4.8.2 销毁要有2人以上现场监督,并有销毁记录5. 相关文件 1、留样登记表 2、留样标签 3、留样销毁单 4、留样室温湿度表 5、收样记录 6、销毁记录留样登记表样品

5、: 编号:序号日期名称规格数量代码存放位置登记人备注留样销毁单 编号: 序号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批号数量销毁原因: 申请人: 申请日期:质量部经理审核意见:留样室温湿度表 编号:日期时间温度()湿度(%)记录人备注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收样记录 编号: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批号数量备注交样人: 收样人:收样记录 编号: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批号数量备注交样人: 收样人:销毁记录产品名称批号规格数量销毁日期销毁方式销毁人监督人那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相视的莞尔一笑,是一杯饮了半盏的酒,沉香在喉,甜润在心。红尘中,我们会相遇一些人,一些事,跌跌撞撞里,逐渐懂得了这世界,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内心,使它柔韧,更适应

6、这风雨征途,而不会在过往的错失里纠结懊悔一生。时光若水,趟过岁月的河,那些旧日情怀,或温暖或痛楚,总会在心中烙下深深浅浅的痕。生命是一座时光驿站,人们在那里来来去去。一些人若长亭古道边的萋萋芳草,沦为泛泛之交;一些人却像深山断崖边的幽兰,只一株,便会馨香满谷。人生,唯有品格心性相似的人,才可以在锦瑟华年里相遇相知,互为欣赏,互为懂得,并沉淀下来,做一生的朋友。试问,你的生命里,有无来过这样一个人呢?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于千万人群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四目相对,只淡淡的问候一句:哦!原来你也在这里,这便足够。世间最近与最遥远的距离,来自于心灵与心灵。相遇了,可以彼此陌生,人在咫尺心在天涯,也可初见如旧,眼光交汇的那一刻,抵得人间万般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