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抗凝治疗建议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4976854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颤的抗凝治疗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房颤的抗凝治疗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房颤的抗凝治疗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房颤的抗凝治疗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房颤的抗凝治疗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颤的抗凝治疗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颤的抗凝治疗建议(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房颤的抗凝治疗建议第七届ACCP会议:抗栓和溶栓治疗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Atrial FibrillationThe 7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Daniel E. Singer, MD, Chair; Gregory W. Albers, MD;James E. Dalen, MD, MPH, Master FCCP; Alan S. Go, MD; Jonathan L. Halperin, MD; and Warren J. Manning, MD(CHEST

2、2004;126:429S-456S)本文有关心房颤动(AF)的抗凝治疗是第七届ACCP会议关于抗凝和溶栓治疗的一部分: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指南。1级建议是指,非常有力的建议,表明益处绝对大于或低于危险性、负担及费用。2级建议,认为可以根据个体患者倾向作出不同选择(详见Guyatt等,CHEST 2004;126:179S-187S)。本篇主要建议如下(所有维生素K拮抗剂(VKA)靶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5;范围2.03.0):对于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PAF)(间歇性房颤)患者有脑卒中高危因素(有下列特征之一:脑卒中病史,短暂脑缺血发作,体循环栓塞,年龄75岁,中或重度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和

3、/或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糖尿病),我们建议口服VKA抗凝,如华法林(1A级)。对于年龄在6575岁的持续性房颤或阵发性房颤患者,如无危险因素,建议抗血栓治疗,或口服VKA或口服阿司匹林325g/d,此类患者为中度脑卒中危险患者(1A级)。对于年龄65岁的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患者,且无其他危险因素,建议口服阿司匹林325g/d(1B级)。对于有二尖瓣狭窄的房颤患者,我们建议口服一种VKA抗凝(1C+级)。心脏瓣膜修补术后的房颤患者,建议口服一种VKA抗凝(IC+级);其靶目标INR值可能更高,是否加用阿司匹林取决于瓣膜类型、位置及患者其他因素。对于房颤持续时间48h或持续时间不明而欲行药物或

4、电复律的房颤患者,我们建议复律前3周及复律成功后至少4周口服一种VKA抗凝治疗(1C+级)。这类患者尚有另一种选择为复律前抗凝和多层面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相结合的方案(1B级)。如未见血栓且复律成功,我们建议复律后至少抗凝4周(1B级)。对于持续时间48h的房颤患者,我们认为复律前可以不用抗凝(2C级),但对于无抗凝禁忌症的患者,我们建议复律前即刻予静脉应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2C)。关键词:抗凝;房颤;二尖瓣狭窄;预防;脑卒中缩写:ACCP=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UTE=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复律;AF=房颤;AFASAK=房颤、阿司匹林和抗凝试验;AFI=房颤研究者;AFFIRM=心律干预

5、的心房颤动随访研究;ATRIA=房颤抗凝及危险因素研究;BAATAF=波士顿地区房颤抗凝试验;CABG=冠状动脉外科搭桥术;CAFA=加拿大房颤抗凝试验;CHADS2=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高龄,糖尿病,中风(双倍);CI=可信区间;DC=直流电;DVT=深部静脉血栓;EAFT=欧洲房颤试验;ESPS=欧洲脑卒中预防试验;FFAACS=Fluindione, Fibrillation, Auriculaire, aspirin et Contraste spontane;ICH=颅内出血;INR=国际标准化比值;LASAF=房颤,脑卒中和低剂量阿司匹林试验;LMWH=低分子量肝素;MI=心肌

6、梗塞;NASPEAF=房颤患者栓塞预防的全国性研究;NNT=需要治疗1年的病例数;NSR=正常窦律;OAC=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治疗;PAF=阵发性房颤;PATAF=非瓣膜性房颤动脉栓塞的一级预防主要观测试验;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R=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RACE=持续性房颤心率控制与电复律的研究;RR=相对危险度;RRR=相对危险降低;SPAF=房颤脑卒中预防试验;SPINAF=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预防试验;SPORTIF=房颤患者口服一种凝血酶抑制剂预防中风试验;TE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IA=短暂脑缺血发作房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

7、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美国约有250万人患有房颤1,2。房颤的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在年龄50岁的人群中房颤发生率相对较低,60岁以后发病率显著增加,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10% 1-5。房颤患者平均年龄约为72岁。男性比女性多见1,3-5。由于美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突出,未来几十年内房颤患者的数量将会继续增加1。一级预防临床试验中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与Framingham心脏研究6,7对于脑卒中危险的评价一致,不抗凝治疗的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4.5%。房颤使所有年龄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增加45倍。随着发病率的增加,房颤成为老龄患者脑卒中越来越重要的病因。在Framingham的研究中

8、,由房颤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在5059岁人群为1.5%,8089岁为23.5% 8。在美国,由于房颤导致的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事件的15%。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多由心源性栓子导致。这主要依据临床评估9:由外科术中发现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患者心脏内血栓10扩展出来,以及近年来应用经食管内超声(TEE)检查发现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主要在左心耳处11。应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房颤脑卒中的试验旨在阻断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心源性栓子形成。本文主要讨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其心律失常与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或心脏瓣膜修复无关。有关瓣膜性和瓣膜修复术后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见相关章节。表1描述制定每项指南时遵循

9、的试验研究概要。有关具体试验的其他细节见各自章节。表1 - 房颤抗凝治疗研究中的主要定义及入选标准*章节条件干预或暴露因素结果/安全性方法学排除标准 1.1慢性房颤口服抗凝剂(固定或调整剂量),抗血小板药物及二者联合使用脑卒中,其他系统性栓塞,严重出血,以及其他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RCTS及观测研究多数研究都包含风湿性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此外,尽管各试验有所不同,但几乎都包含了所有类型的房颤1.2慢性房扑调整剂量抗凝脑卒中,其他系统性栓塞,严重出血,以及其他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观测研究无1.3房颤及瓣膜病调整剂量口服抗凝脑卒中,其他系统性栓塞,严重出血,以及其他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血

10、管事件RCTS及观测研究无1.4房颤选择性强度的抗凝治疗脑卒中,其他系统性栓塞,严重出血,以及其他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RCTS及观测研究无2.0房颤复律调整剂量抗凝;TEE指导对比传统抗凝方法脑卒中,其他系统性栓塞,严重出血,以及其他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NSRRCTS及观测研究无2.2房颤抗凝和控制心室率对比心律控制治疗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脑卒中,其他系统性栓塞,严重出血,以及其他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RCTS 无* RCT=随机对照试验 试验性治疗的主要适应症或禁忌症常为排除标准1.0 慢性房颤及房扑患者长期抗血栓治疗:抗凝剂与抗血小板制剂1.1 慢性房颤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效

11、果有关口服VitK拮抗剂(VKA)治疗与不采用抗血栓治疗比较的随机试验的系统回顾结果:调查者在统一临床定义后汇总了五个一级预防试验的数据。每个研究及其研究结果都汇总在表-2-5中12-16。这些试验及之后的试验汇总的数据经荟萃分析后的结果见于表6。这些临床试验包括了慢性持续性(即:持续性,包括永久性分类17)房颤患者,或相对少见的阵发性房颤(PAF)(间歇性房颤)。多数情况下,房颤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每个试验均因为口服抗凝剂预防缺血性中风及体循环栓塞效果显著而提前结束(加拿大房颤抗凝试验CAFA试验因为其他试验已经显示出抗凝治疗的优越性而提前终止)。因此,观察的终点事件数目相对较少,导致有效性

12、估计值的可信区间范围较大。这些汇总后的数据显示对照组年中风发生率为4.5%,而应用调整剂量的华法令组年中风发生率为1.4%,明显降低。华法令的效果在所有研究中基本一致,可以使相对危险度(RR)降低68%(95%可信区间(CL),50-79%)。绝对风险下降意味着每1000例接受华法令治疗患者中每年可减少31次缺血性中风事件(或NNT-需要持续治疗一年预防一次中风事件的患者数为32)(见表6)。中度及严重或致命性中风的占43%-64%。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各种程度中风的发生。华法令的效果在所有亚组的患者中均一致。华法令组中出现卒中的患者大部分为终止了华法令治疗或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或凝血

13、酶原时间比值(PTR)低于靶目标值的患者。在入选患者只包括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或在近3个月有轻度卒中发作的欧洲房颤试验(EAFT)研究18,19中,尽管中风的绝对危险度较高,表明入选EAFT试验的患者处于高危状态中,但中风的相对危险度降低程度几乎相同,其年中风发生率在对照组为12%,抗凝组为4%(风险减少66%,95%CL为43-80%;p0.001,NNT=13。5个试验中(EAFT19中的二级预防试验未包括在这个分析中),抗凝治疗使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率下降了33%(95%CL为9-51%),使中风、体循环栓塞及死亡的复合终点事件降低了48%(95%CL为34-60%)6。总之,来自高质

14、量研究的证据能有力地证明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是有效的。表2 - 房颤试验:入选人数、随访及主要结果的测定试验发表年份患者总数治疗组数平均随访(年)主要结果测定AFASAK1219891,00731.2S, SE, TIA, ICHBAATAF 13199042022.2SSPAF1419911,33031.3S, SECAFA 16199138321.3S, SE, ICH, FHSPINAF 15199252521.8SEAFT 1919931,00732.3S, SE, MI, VD, ICHSPAF 2019941,10022.7S, SESPAF2219961,04421.1S, SE

15、SIFA 42199791621S, SE, MI, VD, PE, ICHESPS 2 28,29199742941.1SAFASAK 2 3019986774NAS, SE, ICHPengo et al 43199830321.2S, SE, ICH, FH, VDLASAF 31 199928531.5S, ICHPATAF 36199972932.7S, SE, MH, VD日本NVAF二级预防198200011521.8S, SE, TIAFFAACS 45200115720.8S, SE, MI, ICH, VDNASPEAF 462002Higher risk49522.9S, SE, TIA, ICH, VDLower risk71432.6S, SE, TIA, ICH, VDSPORTIF 6020033,41021.45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