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材料的科学与工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4976179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材料的科学与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能源材料的科学与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能源材料的科学与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能源材料的科学与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能源材料的科学与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能源材料的科学与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材料的科学与工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能源材料的科学与工程通过上材料社会这门课,我了解到材料材料是人类文明 进步的里程碑。每一种重要材料的发现和利用,都会把人类 支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给社会生产力 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把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 前推进一步。事实上,人类文明进化的时代就是以某种材料 的使用来划分的。就目前来说,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主 要有太阳能集热、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暖房、太阳能发 电等方式。(1) 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热水器装置通常包括太阳能 集热器、储水箱、管道及抽水泵其他部件。另外在冬天需要 热 交换器和膨胀槽以及发电装置以备电厂不能供电之需。 太阳能集热器(sol

2、ar collector)在太阳能热系统中,接受 太阳辐射并向传热工质传递热量的装置。按传热工质可分为 液体集热器和空气集热器。按采光方式可分为聚光型集热 器和吸热型集热器两种。另外还有一种真空集热器:一个好 的太阳能集热器应该能用2030年。自从大约1980年以 来所制作的集热器更应维持4050年且很少进行维修。(2) 太阳能热水系统。早期最广泛的太阳能应用即用 于将水加热,现今全世界已有数百万太阳能热水装置。太阳 能热水系统主要元件包括收集器、储存装置及循环管路三部 分。此外,可能还有辅助的能源装置以供应无日照时使用, 另外尚可能有强制循环用的水,以控制水位或控制电动部份 或温度的装置 以

3、及接到负载的管路等。依循环方式太阳能 热水系统可分两种:1、自然循环式:此种型式的储存箱置 于收集器上方。水在收集器中接受太阳辐射的加热,温度上 升,造成收集器及储水箱中水温不同而产生密度差,因此引 起浮力,此一热虹吸现像,促使水在除水箱及收集器中自然 流动。由与密度差的关系,水流量于收集器的太阳能吸收量 成正比。此种型式因不需循环水,维护 甚为简单,故已被 广泛采用。2、强制循环式:热水系统用水使水在收集器与 储水箱之间循环。当收集器顶端水温高于储水箱底部水温 若干度时,控制装置将启动水使水流动。水入口处设有止 回阀以防止夜间水由收集器逆流,引起热损失。由此种 型 式的热水系统的流量可得知,

4、容易预测性能,亦可推算于 若干时间内的加热水量。如在同样设计条件下,其较自然循 环方式具有可以获得较高水温的长处,但因其必须利用水, 故有水电力、维护以及控制装置时动时停,容易损坏水等问 题存在。因此,除大型热水 系统或需要较高水温的情形, 才选择强制循环式,一般大多用自然循环式热水器。(3) 暖房。利用太阳能作房间冬天暖房之用,在许多寒 冷地区已使用多年。因寒带地区冬季气温甚低,室内必须有 暖气设备,若欲节省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设法应用太阳辐射热。大多数太阳能暖房使用热水 系 统,亦有使用热空气系统。太阳能暖房系统是由太阳能收集 器、热储存装置、辅助能源系统,及室 内暖房风扇系统所 组成,其

5、过程乃太阳辐射热传导,经收集器内的工作流体将 热能储存,再供热至房间。至辅助热源则可装置在储热装置 内、直接装设在房间内或装设于储存装置及房间之间等不同 设计。当然亦可不用储热双置而直接将热能用到暖房的直 接式暖房设计,或者将太阳能直接用于热电或光电方式发 电,再加热房间,或透过冷暖房的热装置方式供作暖房使用。 最常用的暖房系统为太阳能热水 装置,其将热水通至储热 装置之中,然后利用风扇将室内或室外空气驱动至此储热 装置中吸热,再把此热空气传送至室内;或利用另一种液体 流至储热装置中吸热,当 热流体流至室内,在利用风扇吹 送被加热空气至室内,而达到暖房效果。太阳能发电。即直接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

6、,并将电能 存储在电容器中,以备需要时使用。太阳能离网发电系统 太阳能离网发电系统包括1、太阳能控制器(光伏控制器和 风光互补控制器)对所发的电能进行调节和控制,一方面把 调整后的能量送往直流负载或交流负载,另一方面把多余的 能量送往蓄电池组储存,当所发的电不能满足负载需要时, 太阳能控制器又把蓄电池的电能送往负载。蓄电池充满电 后,控制 器要控制蓄电池不被过充。当蓄电池所储存的电 能放完时,太阳能控制器要控制蓄电池不被过放电,保护蓄 电池。控制器的性能不好时,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 并最终影响系统的可靠性。2、太阳能蓄电池组的任务是贮 能,以便在夜间或阴雨天保证负载用电。3、太阳能逆变

7、器 负责把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供交流负荷使用。太阳能逆变 器是光伏风力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由于使用地区相对落 后、偏僻,维护困难,为了提高光伏风力发电系统的整体性 能,保证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对逆变器的可 靠性提出了 很高的要求。另外由于新能源发电成本较高,太阳能逆变器 的高效运行也显得非常重要。除了利用太阳能做成的太阳能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材料 还包括、镍氢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反应堆核能材料。新能源材料是新能源开发的物质基础,近几年,我国政 府比较重视能源材料的开发和应用,973计划、863计划、科 技攻关计划、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等计划对绿色二次电池、燃 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能源器件及其关

8、键材料的研究开发 和产业化均有一定投入。XX年,我国新能源材料的研究和开 发取得一系列突破,市场和应用也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我国 新能源材料工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随着国际金融危 机的日益加剧,国家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倡导企业科技 创新、科学发展,走循环经济之路,大力推进新能源材料产 业的技术进步与健康发展。在风能利用方面,形成了兆瓦级风电机组的自主研发和 规模化制造能力,XX年总装机容量超过6000万千瓦;在太 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形成了高性能晶体硅、太阳能光伏电池 的规模化制造和生产能力,XX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300 万千瓦,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通信光纤、钽铌铍合金等新 材料生产技术

9、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 重要支撑。核电方面,XX年我国核电投资同比增%,核电标准扩容 已定,核安全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也已基本制定 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核电 恢复发展预期逐渐明朗。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有望达到8000 万千瓦,未来我国核电发展将进入新轨道。在10日开幕的“XX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上,北 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表示,目前北京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 总规模达1000亿元左右,预计未来十年将保持20%以上的年 均增长。新材料及新能源产业虽然目前在北京GDP中占比不 多,但是增速很快,未来有望成为北京重要的先导和支柱产 业。“随着中

10、国企业在新能源应用领域的不断突破,中国极 有可能成为亚洲的龙头,并带领亚洲及世界进入下一个伟大 的经济时代,从而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著名经济学 家、趋势学家、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北京论坛”上做出了上述判断。在论坛上,里夫金就“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发表了 主题演讲。他分析称:“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国家战略 高度,充分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的长远眼光与智慧,这与第三 次工业革命的宗旨是一致的。未来几年,中国将面临重要的 机遇:中国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包括光伏、风电等。与前 两次工业革命采取自上而下集权式垂直管理体制不同,第三 次工业革命将由企业通过应用领域

11、带动。”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能源材料也会越来越应用广泛, 给人们的带来的利益也会越来越大,人类的生活也会越来越 美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既了解到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内 容,也对新型能源材料抱有很大的希望。材料与社会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钢铁时代和新材料时代。从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材料与社 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一轮又一轮的技术革命中,材料作为 主导力量一次又一次推到着科技文明的发展。随着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由 于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能源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等原因, 新能源功能材料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起 到关键作用。人造丝、陶瓷等仿生材料的研

12、究和应用更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工业生产和科技发明,还是在人们 的日常生活中,材料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 力量。我们要重视材料的应用和开发,为解决人类生产和生 活的问题提供出路,促进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在本课程中,李样生老师上课幽默风趣,经常会将本课 程的内容与社会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也给我们讲了他在材料 学院带学生实习参观的一些事,其中,新型高科技材料是国 家秘密,给课堂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同时也给我带 来了对本课程极好的兴趣。李样生老师讲了很多关于社会经 验的事情,使我感触颇多。在课堂上,老师经常给同学带来 一些欢笑,也正是因为这样老师的讲课速度会很慢,不知道 老师是不是也这样觉得呢?经常会有一页ppt讲半节课甚至 一节课的情况。我知道,老师的重点是为了开阔同学们的思 维与视野,讲在书本,意在书外。同时在这里感谢李老师的 教学,使我不进收获了对材料与社会发展的认知,也学习到 了很多社会上做人的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