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市生态课第一次实习总结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4972835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城市生态课第一次实习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城市生态课第一次实习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城市生态课第一次实习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城市生态课第一次实习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城市生态课第一次实习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城市生态课第一次实习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城市生态课第一次实习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品质文档2023年城市生态课第一次实习总结 名目: 1实习概况 2实习记录 3分析与争论 4实习心得 5参考书目 6对实习的建议 1实习概况: 1.1实习目的: 增进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熟悉,增加对城市的感性熟悉,发觉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学问运用于实践。 1.2实习时间以及内容: 时间:2021年4月5日 路线:从北大地学楼动身,沿着燕南园,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到蔚秀园,穿过承泽园到海淀公园,经六郎庄,直至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到万寿山北坡。 沿途观看当地的建筑,植被,动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动,并向遇到的人绽开一些调

2、查,猎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3实习效果和教训: 1.3.1实习效果: 总牢固习的所得,实习的主要目的都达到了。这次实习使我对于城市中人与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了感性的更进一步的熟悉,并因此使得自己以后思索问题能站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 1.3.2实习教训: 但由于是第一次实习,实习阅历还不是很足,特殊是到了颐和园后,由于颐和园的秀丽风光并且有些累了,有些放松,所以遗漏了很多细节,使得这次实习并不是很圆满。同时这个教训也应当谨记,争取在下次实习时能做得更好! 2实习记录 本部分将以路线和我所见所闻为线索,具体的概括在实习中所见到的各个方面。 2.1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高校的“世外桃源”,

3、我们去时正好是在春天“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时候,燕南园一片绿色。其中的楼房大都建于50年月,带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在一个垃圾四周,我们看到了一种叫做车前草的耐践踏的植物。在燕南园里我还看到了一片在这嘈杂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一片绿地,里面自然生长着的植物,说得出名的说不出得名的也许有十多种,这与我们在公园中所见到的人工的单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而在这绿地中我还同时看到了蚯蚓粪。在园中,我访问了一位正在修剪树枝的女士。当问及对住在燕南园的感受时,她的语气布满了骄傲,她说到:“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古树,这么多的植物,有时候还有很多小鸟,在哪找的到?!”同时她还表示在燕南与别墅中,她情愿选择燕南。或

4、许别墅中也会有树,然而她认为那里的环境过于人工化远不及燕南的自然环境舒适。在离开燕南的时候,我回头看到这处于一片碧绿的楼房中有些的墙壁上爬满了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与这古香古色的建筑形成了对比,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这的确是一个“世外桃源”! 2.2静园及其四周: 静园的草还带有些黄色,静园原来是一片苹果园,因为修盖新图书馆而将这苹果园该成现在的样子,以给学生供应一个休闲消遣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么缘由,静园中的人并不多,不大的静园反而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静园后面的园子到是已经呈现出一片绿色,高大的雪松形成一片绿荫,给人一种与静园不同的感觉。然而很圆满的是,由于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许践踏。在南北阁的

5、屋檐下,我们发觉了小鸟以及它们所筑造的窝。 2.3未名湖及其四周: 从静园出来,我们沿着小山坡间的路到未名湖。这条路很宁静,间或可以看到一两个人在这静谧的山坡上大树下看书。未名湖边的柳树已经发芽,随风飘舞,给人以“杨柳依依”之美感。粉红的桃树也已经开花,夹杂于万绿之中。在未名湖旁,老师带我们去看了在翻尾石鱼旁边的一块小沙滩,沙滩上有着很多小草,中间有一条路。这个沙滩与翻尾石鱼连成一体,是未名湖中一道漂亮的风景线。然而老师告知我们小沙滩上原有一块介绍翻尾石鱼的碑,是后来才移到沙滩前面。 2.4蔚秀园: 我们从西门出直接进入蔚秀园。进入蔚秀园,我看到的是有些萧条的景色,还有一个布满脏水的河,河边有

6、些野草。在这小河旁边,我访问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知我,她还是喜爱住在这里面,虽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边,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个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难见到的画面,一群老太太在剪野菜,还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对情侣在看书。此时也许已经9点半,太阳已经有些大了,然而,由于山包上的大树遮挡了阳光,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极好的乘凉之地。那两个小男孩告知我,他们觉得挖野菜挺好玩的,觉得住在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小山包,他们玩的东西玩的花样比其他人更为丰富。当我走近这些老太太时,却惊诧地发觉她们竟然是将这些野菜连根拔起,而她们并不认为这会对这小山包造成破

7、坏。而冲突的是,这些老太太告知我们她们都很喜爱这个自然的而非人工的小山。 2.5万泉文化公园: 进入万泉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以及其后的一片草地。因为是周末,玩的小伴侣比较多。但是,也有不少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在草地上玩。一对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父母告知我他们常常带他们的孩子来这玩,因为这视野开阔,空间大,空气新奇,而他们更为喜爱带孩子在草地上玩,因为游乐场的器械简单使孩子摔伤,而他们的孩子也更喜爱在草地上玩。但让他们不满足的是,广场中的树太少了,亭子也很少,在夏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乘凉的地方。告辞了欢乐的一家子,我却发觉在离他们不远处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践踏”四个

8、大字。 接着,我到了公园的广场。从上向下望,广场并非很大,有着不少人在广场中滑冰。广场中央有一个喷水池但并不喷水。在广场的左边,设计师们刻意搁置了一些横放或者竖放的大石柱,让我觉得有些冷峻,石柱上坐着一些老人,其中有的用书遮挡着太阳。在广场的周边,等距放置着一些美观的圆球,广场的外围有着一弧形的比广场地面略低的“河道”,但其中并没有水。我访问了一对坐在广场右边的老年夫妇,他们觉得这个广场树太少,以致于没有一个乘凉纳荫的地方。在提及有人在草地上玩耍时他们认为那些在草地上玩耍的人素养太低,既然已经是不允许了,就不应当这样做;这种不遵守公共道德,应当赐予指责。这个回答让我感到很惊异。 2.6到颐和园

9、的途中: 途中,我看到的是一幅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的建筑没有了城市的现代化和干净,有些凌乱,肮脏,带有些乡土气息,应当是处于城乡过度带。同时还看到一片正在建设的工地,老师告知我们这里原来是闻名的京西稻区。后来因为北京缺水,而农业又是耗水最大的用户,所以将农田除去了,而代之以正在建设的绿化隔离带。 2.7颐和园: 在颐和园南如意门前,昆玉河的两旁是用水泥铸成的堤坝,看起来很洁净,然而却没有了河流的弯曲美和自然美。在桥上,我们访问了一对中年夫妇,他们告知我原来昆玉河的两岸是自然的河堤,但是由于没人管理,很脏,而现在好多了,假如以前也有人管理的话,也如现在一样洁净的话,他们还是更喜爱以前自然的

10、河堤,有着自然美,不象现在显的有些生硬。 颐和园中有条西堤,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的。在西堤旁的湖中,我看到湖水有些儿脏,好像是被污染了。然而走近一看,才发觉,那不是污染物,而是湖旁大树落下的枯枝败叶积累而成。这枯枝败叶,对怎个湖泊生态系统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样积累毕竟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呢? 顺着西堤向前走,在老师的指引下,我看到了昆明湖旁的湿地,据老师讲解,这片湿地是有芦苇和茭白所构成,生物产量很高,对净化水质起着关键的作用。湿地是否还有其他的作用呢? 最终的一站是万寿山。老师带我们看了一个几百年前的保持水土的工程。这儿的山并非如其他一般呈一坡状,而是一层一层的呈阶梯状,感觉有点象梯田

11、。这样做加强了雨水下渗,减缓了沙下流的速度,从而使得山坡上的水土得以有效的保持。在山的另一边,我们看到了侧柏。侧柏适应于碱性环境,耐干旱,能够自己生长无须人工管理,然而现在由于人工的干预,已经使的它的生长受到影响。 3争论与分析: 本部分将对2中所描述的状况和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3.1人对自然的需求: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动物有着一种亲近自然的本性,这些自然环境带给人的愉悦之情是那些人工环境所不能替代的。环境心理学家们认为,“对自然环境的美妙体验可以减轻人们的精神压力,产生一种美的,乐观向上的健康的体验”(1),因此在2.1部分对燕南园的采访中,如我们所料,被采访的女士对燕南园感到

12、很满足。而作为修建于50年月的燕南园,生活条件并不如条件极为现代化的公寓,有如此大的魅力也正是因为燕南园有着极其好的自然环境,有着让人心旷神怡的绿色,和动听的鸟鸣。而同样在万泉河文化公园,宠爱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也正是因为他与生俱来的天性,因为这自然的绿对人所产生的吸引力。然而,圆满的是我们的公园竟然剥夺的孩子的这种权利,在草地上打出了“请勿践踏”的牌子。2.2中的静园后的草地也是不许践踏的或许,设计师们是出于爱护植物的目的,才这样做的。然而,试问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是否又考虑到了人对自然的需求呢?是否想到了公园的建筑应当是以人为本的而不是仅仅追求美观,追求表层上的绿。对于人而言,真正意义上的绿是

13、我们可以亲近的绿,而不是那可望不行即的绿。对于爱护植物和满意人对绿的需求上的冲突,这是一个很好解决的问题,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完全可以用耐践踏的植物来替代这种娇气的植物,如车前草。同时,我发觉当我们在向自然亲近时,所受到的阻力不仅仅是设计师们的设计失误,还有来自人们观念的僵化以及人们错误思想的指导使得他们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破坏。2.5中最终的采访中,我们不难看出许多人好像早已经忘却了人亲近自然的本性,好像已经麻木。由于社会长期的误导,在他们看来,这种本无可厚非的很美妙的天性反而成了素养低下的表现,是应当收到责备的。而在他们心里,这种天性已经泯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悲,然而更可悲的是,孩子们的这

14、种天性也将被这种观念所扼杀。而在2.4中连根一起将野菜拔起的老太太们亲近了自然,却在以着另一种方式破坏着她们所喜爱的自然环境而全然不知,或许当她们发觉的时候,她们再也没了这片可亲近的自然环境了,这不也是一种可悲吗?!所以,经过这次实习,我认为要让我们能与自然更近,除了设计的改进,还应当转变人的观念,应当让人们知道什么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自然的亲近),什么是应当先考虑的(合理的人性的满意),什么是我们该做的?(实行合理的方式爱护我们亲近的自然)。 3.2万泉河广场: “要使我们的城市广场句要意义,必需重新熟悉城市广场是人性场所”。(2)从被访问人的回答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广场设计的并

15、不是很胜利,因为它忽视了一点:人。尽管看上去广场很美丽,但置身其中特殊是夏天,并不是一件很满意的事情,因为广场的四周并没有给游人供应庇荫的大树和坐的地方,只有一些冰冷的石凳和一些设计师们认为具有艺术效果的同样冰冷的石柱。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个广场是“非人性的广场,缺乏对一般人的关怀”(3)。其次,广场中的喷水池几乎是不怎么用的,那么也就是这个喷水池只是为了特别的几天来装饰门面而用,这样岂不是对资源的铺张?再者,这样的广场是存在着平安隐患的。溜冰的孩子如不当心遇到周边的石球是很简单受伤的,而喜爱处处乱跑的小孩或许一不留意就会不当心在铺设的“河道”与广场的交接处踩空从而受伤。而这些也正表明白我们的

16、设计师在设计广场时还是主要以美观排场为标准,而对人的关怀反成了其次甚至不在考虑之范围!我认为应当在这个广场其四周种上大树,并给游人供应舒适的坐椅。至于喷水池和石球石柱,我认为应当做一个适当的改造,使得这些隐患能消逝。 3.3水(河): “每个城市的形成和进展都与其所在地的水系紧密相关。”(4)北京是一个缺水的城市,然而,在实习中,我却一次又一次的看到水体的污染。在蔚秀园中的臭水不仅影响了那里的环境,更给四周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威逼,在被采访的人中,没有一个人不对此感到不满和无奈。在去颐和园的途中,我看到了流着污水的万泉河。在颐和园门前,我看到了修了水泥堤坝的昆玉河.对于前面两个问题,我们常常接触,其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的.而最终一个,在采访时,原来以为这样做只是会造成视觉上的不舒适,然而回来后,查书,发觉这样做的危害远远不止于此.原来自然的河堤,与水系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那里栖息着很多动物,生长着很多植物,它们不仅仅使得让我们感受到了生物的多样性,而且还对水的自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当水泥护堤建成后,这一切都遭到了破坏.水系的自净力量下降,污染加剧.(4)知道了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