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科相关技术操作规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497152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未病科相关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治未病科相关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治未病科相关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治未病科相关技术操作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治未病科相关技术操作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未病科相关技术操作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未病科相关技术操作规范(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治未病服务部相关技术操作规范1. 毫针操作规范2. 电针操作规范3. 灸法操作规范4. 拔罐操作规范5. 头针操作规范6. 刮痧操作规范 7.穴位贴敷操作规范8.小针刀(刃针)操作规范9.温针操作规范0. 穴位埋线操作规范11. 腹针技术操作规范1推拿疗法操作规范13.中药熏蒸操作规范.经络检测仪操作规范 1.多功能全科检测系统操作规范 .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操作规范7. 中医体质辨识技术操作规毫针操作规范1针刺前要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按理、法、方、穴作出诊疗方案。并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放心地接受针刺治疗。2检查针具的安全,并根据处方选穴,安排体位,以一次能把所选穴位针完为最佳体位。暴露穴位

2、处的皮肤,用碘伏或75%医用酒精对选好的穴位及临近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备用。4进针时,可采用单手或双手进针法将针刺入皮内,根据病情需要和穴位所处部位等,选择针刺方向、深度和角度,规定留针时间和治疗的疗程。5在留针时间内,根据病情的需要进行运针,催经运气,进行各种补泻手法的实施,保证针刺的治疗效果。必要时可增加一些其他疗法在留针期间一并进行,如艾灸、红外线照射等。留针时间一般控制在130分钟左右,留针时间到了就可以出针。7.出针前应把其他的治疗方法先行停止、撤销。出针时,一手用消毒棉签压住穴位附近,一手握住针柄,轻轻松动针身,再将针慢慢拔出,棉签顺势压住针孔,防止出血。出完针后,要仔细检查所拔针

3、具是否完整,患者身上是否有残留的针具等。确定安全后,告知患者可以离开。9针刺过程中,若出现特殊情况,如晕针、弯针、滞针、断针等,可按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和报告。10有要向患者讲明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等,要在患者离开之前,向患者交代清楚,防止意外的发生。电针操作规范1.使用电针前,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决定是否适合电针治疗,治疗时应选用何种波型,才能达到最佳疗效。2根据病情,选用穴位,一般选用3-5对穴位为宜,一对穴位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近或过远,同时禁止一对电极之间的回路通过心脏,防止意外发生。电针穴位的针刺方法如同毫针操作,得气后才能接上电极。3.选择适应患者病情的电针仪品种,常用的电针仪有G685型、WQ

4、10型等,有其不同的临床适应范围。使用电针前,先将电针仪所有的旋钮归零,按键松开,将每对输出电极分别接在一对穴位的两根毫针上,负极接主穴针,正极接配穴针;也可不分正负极,将一对电极任意接在相关穴位的两根针上。5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按预先设定,选择适当的波型和频率。6打开控制已接毫针的电极的输出旋钮,逐步调高输出电流至所需强度,一般输出电流的强度控制在患者能够耐受的范畴,防止电流过大产生电离灼伤。一般通电时间为52分钟,有些病人可延长至几小时不等。.治疗结束时,先将输出旋钮调回到零位,关闭波型和频率开关,最后关闭电源,取下导线,按毫针方法出针。8如需使用单穴电针时,可选取有神经干通过的穴位,

5、将针刺入,接上一个电极,另一个电极接在浸湿的纱布上,固定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同侧经络的皮肤上,操作同前。9使用电针过程中,如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断针等意外时,可按毫针刺法同样处理。灸法操作规范1.使用灸法时,应根据灸法的特性,选择适合灸法的疾病,对实热证、阴虚火旺等证型要慎用或禁用灸法。.在对病人施用艾灸之前,要根据病情选用艾灸的种类。艾灸的种类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和其他灸法。3.艾灸时先要安排病人的体位,充分暴露艾灸部位,易燃品要远离点燃的艾火,防止意外产生。4.艾灸过程中,操作者要思想集中,注意患者对艾火热量的反应,随时调整艾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防止烫伤意外发生。一旦出现烫伤

6、,按照烫伤应急预案进行处理。5艾灸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53分钟左右,特殊灸法可缩短或延长艾灸时间。一般以被灸部位出现潮红或患者感觉灸热透入深部为度。6.如果多个部位需要艾灸时,要注意艾灸的先后顺序,一般来说,施灸的顺序,是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若是艾炷灸,则要先灸少壮部位,后灸多壮部位;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艾炷大者。临床上还需结合病情灵活应用,不能拘泥不变。7.在施用艾灸时还要严格执行艾灸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不要犯虚虚实实之戒或其他的不良后果。艾灸完毕,要把艾火完全熄灭,防止火灾发生。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嘱其注意事项和艾灸部位的护理。拔罐操作规范1.拔罐前应认真检查和询问病人,是否

7、适合拔罐,并拟定拔罐部位和治疗方案。向患者作好解释,消除恐惧心理,配合完成拔罐治疗。2操作前,要检查所需药品、器材、罐具,是否齐全,同时进行消毒,做好施术前的一切准备。3.安排好患者的体位,尽量能一次性拔完所安排的火罐。4.在进行特殊拔罐时,如闪罐,动作要轻巧,速度要快,防止造成皮肤损伤;走罐,选用中号火罐,并在走罐部位涂上润滑剂或药油,即可以保护皮肤不受损伤,又可以提高疗效;刺络拔罐和针罐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若创口较大时,要用无菌纱布或创可贴保护创口二小时以上。 5.留罐时间一般在515分钟左右,如采用透明罐时,也可视罐内皮肤颜色来决定留罐时间,一般皮肤出现深红色或略见瘀斑时,即可取罐。

8、6取罐时要一手抓罐,另一手的手指按罐口边缘的皮肤,使罐口漏气,火罐自然松脱即可。千万不能强行取罐,以防损伤罐口皮肤。7拔罐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火源和易燃品要远离操作面,防止烫伤和火灾发生。若出现烫伤,按烫伤应急预案处理。头针操作规范在头针操作前,先要了解和分析病情,是否是头针的适应症,并告知患者应怎样配合医生,完成头针的治疗。2头针前先要选择合适的针具,规划头针的部位,并嘱患者剪短或剃光头发,以备操作。头针主要是治疗脑源性疾病,所以,在选用脑部刺激区(标准线)时,一侧肢体疾病,常选用对侧头部穴线;二侧肢体或脑及全身疾病时,常选用二侧穴线。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配合其他穴线共同治疗。4.进

9、针前,选择合适的体位,对需要针刺的穴线进行常规消毒。5.选用2628号-1.5寸不锈钢针,针身与头皮呈30度夹角快速将针刺入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将针快速推进到相应的深度。进针后,术者一手拇、食指结环,固定针柄,来回快速旋转,捻转速度在20次/分钟左右,每次旋转各拉动两圈左右。连续捻转23分钟,留针510分钟,再重复操作。共操作三次,即可出针。捻针或留针时,患者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加强患肢功能锻炼,有利于提高疗效。也可用电针仪代替手法捻转。出针时,先握住针柄轻轻转动针身,如针下无沉紧感,再快速出针。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8头针

10、治疗一般可每日或隔日次,0次为1疗程,间隔5天后,再继续下一疗程。9由于头针刺激强,时间较长,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情况,以防晕针。1其他注意事项,参照教科书执行。刮痧操作规范1.操作前要熟悉刮痧的穴区分布状况,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穴区配伍,刮痧前注意跟患者沟通2刮痧就有开泄腠理、驱邪外出、调理气血的作用,适用范围较广,治疗前应根据病情选用治疗方法,常用的工具有铜钱、瓷勺、砭石等。3.治疗前,要对局部部位常规消毒,破损、脓肿处慎刮。4.刮痧一般根据穴位选择摆正体位,一般刮背部取俯卧位或伏坐位,刮胸腹部时取仰卧位,暴露需刮部位5用铜钱、瓷勺或砭石蘸取润滑油,在背部沿脊柱两侧先自上而下各刮2-0次

11、,至皮肤开始出现紫红斑纹,再自大抒穴开始由里向外刮15次左右,依次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沿肋间隙由里向外各刮15次左右,脊柱两侧各出现6-条弧形斑痕。上腹部可从中脘、梁门进行上下刮动。颈部前后均可自上而下刮,肘窝、腘窝处亦可行刮痧治疗6.刮痧完毕,为病人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裤,盖被卧床休息。.刮痧后带毛孔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3小时左右。.刮痧不能大面积刮痧;较大动脉血管、淋巴结部位慎刮;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及妇女乳头禁刮;身体有痔、疮肿、伤口破溃部位禁刮。刮痧治疗时亦应注意防止晕刮。穴位贴敷操作规范操作前,要选择适合穴位贴敷治疗的病种,安排合适的药物,并根据不同的病情安排好多组穴位

12、以供贴敷时轮换使用。2先将选好的药物加工成细末,榨好姜汁,二者以10g1ml的比例,混和调成较稠干膏状,置于冰箱内冷藏保存备用或当天调配使用。.贴药前,先将调制好的膏状药再做成直径11.5mm的药饼,放置在直径约506mm大小的胶布中央备贴。4贴药时,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相应的配伍好的穴位,患者以坐姿为主,进行贴药。穴位处有皮损、皮疹、溃疡者禁用。一次贴药选用56个穴位,最多不超过10个穴。贴药时间:4岁以下小儿约贴1小时左右,成人约贴2小时左右,少数人反应较迟缓者,可贴4小时以上,一般不超过6小时。穴位贴敷疗法常年可以应用,一般多在三伏天和三九天时,针对一些寒性病、反复发作性疾病、过敏性疾病、

13、疼痛性疾病等,进行群集性贴药,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又称为“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7.局部有过敏现象(皮肤瘙痒、皮疹、发热过甚、疼痛等),立即停止敷药;若贴药后出现水泡,也无须惊慌,可按烧伤处理。出现小水泡,外搽龙胆紫药水即可;若水泡较大,可用消毒针刺破水泡,使之瘪后,再外敷无菌敷料即可。或按烫伤应急预案处理。8.小儿皮肤娇嫩,故三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贴药;孕妇(尤其是早孕者)不宜使用,防止坠胎或早产。9敷药后,要固定好,防止脱落,导致敷药时间不够,影响疗效。贴药期间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防止出汗后,使药物脱落,影响疗效。10贴药当天禁食海鲜、冷饮、辛辣食物、肥肉等油腻食品。小针刀(刃

14、针)操作规范1.小针刀(刃针)是一种闭合性微创手术,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所以,在操作前要根据病情,寻找施术部位(多数为痛点、压痛点、阳性反应点等),如不能找到明确的术点,则不应该选用本法治疗。2选择好术点,作好标记,方便针刺,按常规消毒对术野皮肤进行消毒(常用碘伏)。3将小针刀(刃针)针刃置于标记处,将针刀迅速刺入皮肤,进入皮下组织,逐层依次进入,直至预期刺到的组织部位。在时该部位进行适当手法操作(切、割、拨、刺等)。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巧,禁止动作过大,损伤正常组织或重要脏器。5术毕,将小针刀(刃针)拔出体外,若要加拔罐者,立即拔罐。6.尽快用止血贴封住针口,按压止血5分钟。7.在2小时内,

15、针口处尽量不要被沾水或受到污染,防止针口感染。8如果针后2天内,针口处有刺痛感、牵拉感等,是属正常反应,不必特殊处理。若疼痛剧烈者,请及时与医生联系,以免造成新的伤害。9若需第二次手术者,一般间隔3天;在同一部位再次手术者应间隔5天。10.要严格掌握小针刀(刃针)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要熟悉正常人体解剖知识,操作时要按照操作步骤进行,不能存有侥幸心理。11如果出现晕针或其他意外时,要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温针操作规范1温针操作前,先要根据温针的适应症选择病症和针刺点,温针选穴与毫针刺法相同,但穴位宜少而精,局部取穴为主。2操作前要病情选择针具,一般来说,局部皮肤较厚等,可选用粗针;刺经络、穴位时,可选用细针。3针刺前将要针的部位常规消毒,注意避开重要脏器,大血管,神经干等。温针治病关键在于稳、准、快。稳是持针要稳,不能松垮无力,艾团要稳置;准是针刺时,要对准穴位,尽量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