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自学教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497125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自学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汉语自学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汉语自学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汉语自学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汉语自学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自学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自学教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汉语自学教程第一章 绪论学习提示这一部分主要学习现代汉语的形成、特点和地位以及新时期国家语 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目的是通过学习,对现代汉语、汉语方言及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有一个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时,应该在着重掌握语言、汉语、现代汉语、 共同语、方言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把握以下内容:一是现代汉语形成 的过程和现代汉语七大方言概况,同时注意方言与共同语的联系与区 别。二是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和在国内外的地位,其中现代汉语的特点 对初学者来说较为抽象,不必要求掌握,只形成一个概括的印象即可, 在以后语音、词汇、语法各章的学习中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三是充

2、分了 解我国不同阶段语言文字政策,尤其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 务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内容。本章的重点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七大方言的大致范围,现代 汉语的特点,新时期语言文字的方针和任务。这部分内容不多,可以自 己提出几个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什么是语言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 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语言可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不同的形式。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 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但它一发即逝,不能流传久远。为了打破它所受的时间 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就创造出文字来记录语言,从而在可听的口语之外

3、,又出现 了可见的书面语。书面语就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 易于反复琢磨、加工,使之周密、严谨,因而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言是文学语言(此处“文学语言”不是指“文艺作 品的语言”)。书面语的产生为文学语言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文学语言比一般书面语更丰富、更具有表现力。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 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文学语言还有口头形式,如科学报告、答记者问、 口头声明,还有诗歌朗诵、新闻广播和课堂上的教师用语等,凡合乎文学语言的 规范的,都是口头形式的文学语言。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 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各方面服务

4、,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 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 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 通用语言。它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 地方。民族地区可以使用本民族的通用语言和方言。国家推广全国通用 的普通话,并不是消灭少数民族语言,也不是消灭汉语方言,它们可以 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长期使用。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 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

5、使用的语言。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可以是 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在很长时间里,仍可以与共同 语同时存在。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与经济、政治、文化等 因素分不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什么方言 能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要取决于这种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 位,取决于这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条件。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 共同语被称为“雅言”(见论语述而),从汉代起被称为“通 语”(见扬雄的方言),明代改称为“官话”。到了现代,即辛亥革 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

6、书面语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后来由于口语发展较 快,这种书面语逐渐脱离了口语,通常称作文言或文言文。到了唐宋时 代,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白话产生了。唐宋以来,用白话写作的 各种文学作品很多,如唐代的变文,宋代的语录,宋、元的话本,以及 宋、金、元的诸宫调和元曲,而影响最大的则是明清小说,像水浒传、 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等。这些白话文学作品虽 也带有各自的地方特色,但总的看来都是用北方方言写成的。这些作品 的流传,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 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唐代,北京地属幽州,是北方军事重镇;辽代, 北京是五京之一;特别是金元以来

7、,北京成了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 中心。因此,北京话的影响逐渐显著,其地位日益重要。一方面,北京 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而发展成为“官话”;另一 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可见,远在数百年前,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在整个社会中就已经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到了20 世纪,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一方面,掀起了“白话文运 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 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开展了“国语运动”,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 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这两个运动互 相推动、互相影响,就使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

8、民族共 同语。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政治、经济和文 化的发展,对民族共同语的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各地人民对学习统一的共同语也有了迫切的需要。因此,中国科学院于 1955 年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 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 民族的共同语的三项标准含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 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现代汉语方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时而分化,时而统一, 方言就是在分化和统一的复杂历程中

9、形成的。一般说来,历史长、使用 人口多、通行范围广的语言,往往会出现较多的方言。古老的汉语发展 到今天,先后产生过多种汉语方言。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 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各方言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逐渐形成的。形成 汉语方言的因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 迁徙、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 平衡性,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方言虽然只在一定地域中通行,但本身仍具有一套完整的系统。方 言都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能够满足本地 区社会交际

10、的需要。同一个民族的各种地方方言和这个民族的共同语, 一般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一般情况下,民 族共同语总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既然 是在汉语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和汉语所有方言之间,无疑是同 源异流的关系,自然会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来。同时,这种 差异性和一致性也存在于汉语各方言之间。汉语方言的差异性表现在语 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语音的差异最大,词汇的差异次之。 南方某些方言与共同语之间差异之大,甚至达到互相听不懂的程度;而 且语法方面也有差别,只是差别比较小。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不是相互对立的。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 推

11、广,并不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共同语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 语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而全国各 地的汉语方言,也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一些普通话的成分,日益向普通 话靠拢。尽管如此,方言仍然会长期存在,作为一个地区的交际工具而 发挥作用。在方言地区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 除不同方言的隔阂,以利于社会交际,“推普”的任务是要使方言地区 的人民学会说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一旦全国各方言地区的人民不 但使用方言,而且都能自然地运用普通话,又能自觉地在社会公共交际 中使用普通话,那么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我国人口比较多,方言比较复杂,为了了解、

12、研究、掌握和说明方 言情况,有必要对特征不同的方言划分方言区。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 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闽方言和粤方言。在复杂的方言区内,有的可以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 称次方言),甚至再分“方言小片”,直到一个个地点(某市、某县、某 镇、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点方言”,如广州话、长沙话,等等。现代汉语的特点现代汉语具有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许多特点。(一)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1) 没有复辅音。在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还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因此

13、,汉语音节的界限分明,音节的结构形式比较整齐。(2) 元音占优势。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一 个音节可以只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复元音构成,同时,由复元音构成 的音节也比较多,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大。(3) 有声调。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 界限分明并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 格。(二) 词汇方面(1) 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由于汉语的单音语素多,所以由它构成的单音词和双音词也较多,词形较短。同时汉语中的单音节基本上都是语义的承担者。这些单音节可以作为语素构成大量单音词,也可以合起来构成合成词。(2) 广泛运

14、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由于汉语中有意义的单音节语素几乎都能充当词根语素,词缀语素少而且造词能力较弱,因此,汉语中运用复合法组合词根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情况最多。(3) 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 过去的单音节词有的被双音节词代替,如“目眼睛”、“石石 头”。有些多音节短语也被缩减为双音节词,如“外交部长外长”, “彩色电视机彩电”。新创造的词也多为双音节的,如“弱智”、 “离休”。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三音节词也有所发展,但双音节词仍然是 多数。(三) 语法方面汉语缺乏形态,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例如英语“She loves me”和“I love her”,同是一个

15、代词“她”(或“我”),作主 语时和作宾语时词形不同;同是一个动词“爱”,主语是第三人称时要 加“s”,主语是第一人称时则不加。而汉语里的“她爱我”和“我爱 她”,里面的两个代词“她”和“我”,不论是作主语还是作宾语,词 形都不变化;动词“爱”,不论作主语的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都 没有相应的形态变化。相比之下,汉语呈现出一系列分析型语言的特点。(1) 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例如“不很好”和“很不好”,因语序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在“我和弟弟”及“我的弟弟”中,“和”表示并列关系,“的”表示偏正关系,由于虚词“和”与“的”的不同,因此表示的语法关系和意义也不相同。(2)

16、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无论词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或者短语组成句子,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例如词“地震”,短语“身体健康”,句子“火车开动了”等,都是主谓结构。(3) 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汉语中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关系比较复杂,同一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词在语法方面呈现出多功能性;反之,同一种句子成分又可以由几类词充当,两者之间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像印欧语那样有简单的对应关系。(4) 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数词和名词结合时,一般都需要在数词的后面加个量词,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也往往不同。如“一个人、一头牛、一张纸、一粒米”等。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如“是他吗?”“是他吧?”“是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