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训练教学浅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496609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口语训练教学浅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英语口语训练教学浅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语口语训练教学浅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口语训练教学浅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语口语训练教学浅谈口语是一种利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加强学生英语口语训练能不断巩固学生已具备的英语基础知识,并使之在实际中得到运用,形成语言技能,从而达到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使学生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真正地为掌握这门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养成良好的学习语言的习惯。我们怎样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呢?一、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1.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气氛。教师要以热情、尊重、真诚、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会大胆参与、大胆开口、大胆提问、大胆阐明自己的观点、大胆辩论,循序渐进,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2.让每个学生在训练中都得

2、到充分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口语教学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和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也就是说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信息搜索能力、尝试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期望与激励的心理情感,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中学生思维敏捷,活泼好动,间接经验相对成年人来说较少,因此好奇、好参与,在同学中愿表现自己的才能,渴求受到注目、渴求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要创设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如: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适当的题材,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左右,小组成员就口语题材相互提问、讨论,教师对各组做适当指导,每小组选一位代表作系统讲述。在讲述过程中,

3、学生可提问或进行辩论,教师最后进行讲评。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这激发了学生的直接兴趣,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及综合能力会一步步得到提高。二、以听、读输入作为基础,复述作为初步。1.进行口语训练是在学生听、读的基础上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然后在头脑中进行思维加工、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通过说等方法巩固、保持、运用知识,并形成语言技能的。因此教师先应该更多地、有目的地提供一些听、读材料,预先布置一定的听、读作业,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量,为进行口语训练创设较好的语言信息存贮系统。2.口语训练,我的体会是最好从复述开始。在教学上,复述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重新

4、组织语言,把教材内容叙述出来的过程。它根据不同需要可分为详细复述、概括性复述、创造性复述、形象性复述等。所有复述必须忠实于原文内容,保留重要情节。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复述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初二教材中,有两篇课文描述了几个孩子对猴岛的观光经历。在学生熟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对这个故事进行了具体、形象生动的详细复述。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表达思想的强烈愿望。如果经常性地开展此类教学活动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证明,这类教学活动还能使学生逐渐养成清晰、流畅、达意的良好的口头习惯。三、加强语音、语调的训练。首先让学生

5、多听一些英语录音,然后教师应让学生进行一些机械性的语音、语调模仿。要求准确、清晰、流畅。如:外籍教师就特别注重元音与字母及中国学生易读错的字母、字母组合读音的训练,并经常采取音乐节拍式的语调方式训练。四、准确把握文化背景。教师应该重视英语本族人的文化习俗教学。东西方国家习俗差别很大,在与外国人交往时,不能违反语言背景、习俗进行交谈,否则就会产生误解,被视为不礼貌,造成双方尴尬,甚至交际失败。如:可经常向学生进行在问候、闲聊、谦逊、禁忌语等方面的不同语言背景介绍。并经常进行这方面口头交际活动。五、空间、时间适度的广延。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开辟教学计划外,在教师指导下的多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教育活动。教师要利用学生分散的、零星的时间,设法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把英语口语交际活动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娱乐等各种活动中去。如:开辟英语角是口语训练最行之有效的活动。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还可开展唱英语歌、讲故事、英语游乐园、口语赛等活动。对中、高年级学生可举办英语讲座、介绍英美国家风土人情、英语晚会、演讲比赛等多渠道口头交际活动,持之以恒,形成学生主体的积极操作,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